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10年第7期
编号:11967431
仙风神韵三清山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养生大世界》 2010年第7期
     江南得天之厚,秀峰青山多矣,挺立在赣东北的三清山以其神奇仙态独占鳌头,其美远在众山之上。笔者有幸一游,徜徉其间,饱览奇景,沉湎其境,终恍然大悟,三清之美,美在仙,美在道,美在神。

    说三清山美在仙,首先是因为它的奇峰似仙。三清山的奇峰,号称有八八六十四座,另有怪石382处,其中被誉为“绝景”者有:观音(峰)端坐静听琵琶,女神(峰)云天鸟瞰尘世,猴王(峰)喜赏龙宫奇珍,老子(峰)俯首潜心诵经,道人(峰)月夜仰观天象,巨蟒(峰)昂首横空出世……

    各地名山均有许多肖形的奇峰怪石,却难以称得上美在仙。一是因为别的山肖形怪石远不及三清山之多,二是因为其肖形的程度远不及三清山。就拿女神峰来说吧,此座怪石矗立于三清山梯云岭景区玉台东侧,其形象可谓惟妙惟肖,特别是从侧面看。“神女”秀发垂肩,天庭饱满,鼻翼挺拔,下腭微收。尤其是眼睛,仁慈地俯瞰大地,连睫毛都看得清楚。神女的身躯也很逼真,她端坐着,胸部微挺,两手合端一盆青松,她是想将这盆青松送给她的子民吗,这其中的韵味难以说清。南天门观音听琵琶也是绝妙的,观音大士头戴方巾,身穿法衣,拢袖作拱手状。那份肃穆、那份仁慈、那份安详,任何人见了都会心静神清,禁不住双手合十,向菩萨稽首。
, 百拇医药
    当然,三清山之所以美在仙,不仅在于山上多肖形的奇峰怪石,还在它的氛围。三清山多烟云,多飞瀑,多流泉,多密林,整个山经常“沉浮”于缥缈的云雾之中,那些奇峰怪石在缭绕的云雾之中都影影绰绰地活动起来了,这个时候你会觉得那些峰和石都是腾云驾雾的仙人,他们高低参差,三五成群,或拄着拐杖,或拎着葫芦,或拿着宝器,是去赶赴王母的蟠桃盛会,还是去参加一场如《封神演义》所描绘的争战?这个时候,你会不禁想起李白诗所写的:“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不过,也不都是“遥见”,因为三清山的奇峰怪石并不都需要远观,有许多就在你的身边。因而,你会觉得自己身在仙人之间,仿佛看得见他们的须眉,听得见他们的笑语,甚至闻得见他们身上的花香药香。

    三清山美在道。三清山是道教名山,道教和佛教一样对山水自然都起到了很大的美化作用。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仙”、“龙”当然不是指真有仙,真有龙,也不是指像仙,像龙,而是指文化内涵,其中重要的是宗教内涵。三清山的道教史可追溯到东晋的道士葛洪。葛洪遍寻名山修道炼丹,看上了三清山的风水,他带领弟子明月、清风在天门峰下建了一座茅棚,取名“碧蓬宫”,又在不远处开凿了一口井。到了唐代,信州太守王鉴因笃信道教,携家归隐于三清山下,名为“隐将村”。王鉴后裔王霖捐资在葛洪所建碧蓬宫旧址上修建三清官。这三清官按《易经》八卦图布向,东边有龙首山,应青龙之象,西边有虎头岩,应白虎之象,南有玉京峰,应朱雀之象,北有当年葛洪开凿的古丹水井,应玄武之象。三清官落成后,香火旺盛,成为道教最著名的洞天福地之一。
, 百拇医药
    至明代,三清宫又得以重建,重建的三清宫规模更为宏大,气势更为堂皇。在总体布局上改“后天八卦图式”为“先天八卦图式”,观址也改迁到九龙山下,这又是另一番景象:东南方,龙首山如一条天龙骑马奔腾而来,气势非凡;西北方,虎头岩在飞仙台崛起,气象峥嵘。这一龙一虎相互对视,把三清官烘托得神奇无比。目前,三清官以及观前牌坊、雕塑均保存完好,游览者至此,能领略到另一番情趣。中国的道教文化是相当神秘的,它有自已的哲学,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即为它的经典;它有自己的艺术。这三清山上的道教建筑就是它的艺术。你看这用石头砌就的三清宫,黄瓦白墙,背依青山,色彩何等鲜明华丽;这三清宫前的石坊古朴凝重,透出浓郁的神秘意味,还有这藏竹之门的灵塔精巧别致,叫人流连忘返。最有趣的当是那只俯卧的石虎了,面目狰狞,仰天狂啸,前扑据地,似欲腾跃而起。你对道家文化知道得越多,在三清山所获得的精神收获也就越多。

    在中国的道教圣地中,三清山算得上名列前茅。三清官除了道教文化外,还涵盖了中国《易经》的八卦文化,殊为难得。像这种严格按八卦方位布局又能与优越的自然环境相配的道教建筑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 百拇医药
    三清山之美也美在神。这里讲的“神”是神话。三清山真可谓积数千年中华文化之精华,它的神话传说很多,最著名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女娲是我们炎黄子孙最古老的先祖,是她用黄土造出了我们。据说也是她用五彩玉石填补塌陷的天空,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也许你不会想到传说中女娲补天的地方就在三清山吧!传说大禹治水也到过此地,他登过的地方现在叫禹皇顶,海拔1700米,是仅次于高峰玉京峰的一个奇峰。

    更有趣的是,战国时著名的“和氏璧”也产在此地。这和氏璧原是楚人卞和在三清山玉台也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采得的。可怜的卞和怀着报国热忱,将此玉献给楚王时竞先后被两代楚王(楚厉王、楚武王)妄加“以石为玉”的欺君之罪,先后被砍去左脚和右脚,直到第三代楚王楚文王接位。方才当殿琢开玉璞得和氏璧。如此故事今日读来尚令人热泪纵横,感慨万千。不必一一去考究这些故事是否真实。人们将这些神话传说赋予了这一块山水,就给这块山水的美学价值增加了含金量,增加了魅力。王安石当年游三清山,赋诗咏之:“传问尺玉此埋湮,千古难分伪与真。每向小亭风月夜,更疑山水有精神。”好个“更疑山水有精神”,三清山之美就美在这份精神。

    仙风,道骨,神韵。三清山,你与众不同的美,就在于此!, http://www.100md.com(唐厚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