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复明日 万事成蹉跎(1)
明日复明日 万事成蹉跎,拖延不是病发作起来真要命,拖延只是表现背后的原因是“心理短路”,为了避免拖延我们要做的是什么
读者朋友们,你们听说过“拖延症”吗?不知从何时开始,“拖延症”这个词在网络和民间流行起来。问起身边的朋友,几乎每个人都会说:“我也有‘拖延症’。”但是,你们了解它的实际意义以及到底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何种危害吗?
拖延不是病 发作起来真要命
谈到“拖延”二字,顾名思义,就是做事拖拖拉拉、不断推迟完成的时间。著名学者钱鹤滩曾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非常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有“拖延症”的人惯常的行为习惯。一般来讲,这种行为习惯带有以下四个特点:
1.在一个人的行动中反复出现。
2.非必要的推迟行为。
3.经常因此而带来麻烦或害处,例如:因为自己的拖延而耽误了正事,或者因为临近任务完成的日期而给自己带来焦虑等。
4.虽然自己也知道不好,但是却感到难以改变。
当然,虽然被冠以一个病名,但在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表中,却并没有“拖延症”这样一个疾病的诊断。这种误解就好像“网瘾”一样,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但确实不是被医学界广泛公认的疾病名词。
好啦!觉得自己是拖延症,担心因此被纳入精神疾病圈子的读者朋友们现在可以放心了。虽然不是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