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14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636893
失控的人生(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日 养生大世界2014年第11期
     强迫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看见地面脏就反复拖地、出门不停检查等。另外,社会进步的同时,电视、电脑、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也乘虚而入,既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困扰,网络成瘾症、手机强迫症等“时尚病”正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患有强迫症的人越来越多。

    人人都有“小失控”

    “马老师,我有一个弟弟,他有强迫症,怎么办呀?感觉很严重,锁门后检查半天,煤气开关也拧半天,每天都这样,他很痛苦,无法解脱!”

    看到上面的求助短信,你会如何反应呢?

    是大吃一惊?——我出差的时候,总是反复检查证件带没带;我老婆总觉得什么都脏,什么都要洗;我妈也老是害怕忘锁门,还打电话让我爸回家帮她看看!

    还是见怪不怪?——强迫症谁都有,我们朋友聚会的时候还会说出来秀一秀,什么牙膏必须从后面挤啦,上楼一定要数台阶啦,柜子上的东西必须按照顺序摆整齐啦等等,你要没点儿小强迫,我们就说你OUT啦!

    我曾经问过一个强迫症患者,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当时的感受,你觉得是什么?他用的词是“失控”,虽然他清楚地知道这些想法或行为是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但就是反反复复无法控制。

    检查门窗水电的小强迫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热爱卫生与整洁的小强迫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规律与便捷,数数台阶和其他仪式性的小强迫会让我们缓解焦虑适当放松。所以,也许人人都可以有、也都会有点儿小失控。但请一定注意,“失控”前面还有一个“小”字,如果这个失控大到不再是生活的小趣味,而是带给我们巨大的痛苦、影响到正常生活,就需要调整与改变了。

    正确认识“强迫症”

    “我观察他有七八年了,有一次我发现他锁完家门后,就一直反复拽门确认是否锁好,还在口中数六次,边数还边自言自语保证最后一次拽之类的。我觉得很奇怪,平时工作生活没事儿啊。”

    从上述的短信中,有一些可以用于鉴别诊断强迫症的典型特征:

    1.病人体验到的思想或内在驱使是他自己的,是他主观活动的产物,但有受强迫的体验。

    2.主观上感到必须加以意识的抵抗,这种反强迫与自我强迫是同时出现的。

    3.病人觉得不正常、不合理并有改变的愿望。

    这三个典型症状在鉴别诊断中是缺一不可的。因此,我们生活中虽然会有一些反复检查门窗、数台阶以及常见的仪式性行为,我们主观上能够认识到他们是无意义的,但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意识并不加以抵抗,没有“受强迫”的痛苦体验,这就不能成为是“强迫症状”。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是神经症性心理冲突的典型和尖锐的形式,也是病人精神痛苦的根本所在。

    这种持续一段时间,令人产生巨大痛苦,甚至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学习、工作、社交)的强迫症状有以下几类:

    1.强迫观念,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强迫症状,这样的来访者总是诉苦“脑子闲不下来”,总是反复不停地思考同一个他关注的事情。我曾经有过一个来访者,他总强迫怀疑自己的银行账户会被盗窃,于是放下工作,不停地核对银行卡密码,害怕有任何的损失。

    2.强迫表象,表象是一种生动、鲜明的形象,强迫症患者所出现的强迫表象往往是令其极端厌恶或难堪的。我的高中老师曾经向我表述过这样一个学生,每天早晨醒来,当阳光照射进他的房间时,原本我们感觉很美妙的镜像,却会让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整个卧室都被粪便涂满的恶心画面。这种表象并不是幻觉,患者拥有良好的自知力和现实检验能力,只不过脑海中浮现的形象难以抑制。

    3.强迫意向,病人会感到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而与强迫行为不同的是,患者在脑海中反复计划不恰当的行动,比如报复自己厌恶的人,但并不直接执行。但这样失控且自己意识到是错误的驱动力,会让患者感受到强烈的不安。

    我们不难发现,上述三种强迫症的典型症状均发生于患者的意识中,而所有的强迫行为,均源自于这些内在的动机。

    容易产生强迫倾向的因素

    正如一开始我们提到的,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经历一些小强迫的症状,自我强迫和自由意志的体验是人人都具有的,而为何有的人就会发展成为痛苦的强迫症呢?

    弗洛伊德把强迫型人格称为“肛欲期”性格,肛欲期是儿童开始如厕训练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家长与孩童之间会经历强烈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对抗,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肛欲期人格的成人可能具有很强的秩序感、固执或过于慷慨,这均与在孩童时期所形成的对自我要求过高的性格特征有关。也正因为如此,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强迫症的患者往往是各行各业中的优秀者,他们的个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高标准严要求的倾向,有一部分患者病前即有强迫型人格,表现为过分的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希望凡事都能尽善尽美,因而在处理不良生活事件时缺乏弹性,表现得难以适应。

    中国有一句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来自于千百年来的生活规律的总结,的确不无道理。很多家长在训练孩子如厕的时期,要求孩子必须在固定时间大小便,希望孩子养成规律,我也见到过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小叛逆,非要和家长对着干。实际上,这个时候孩子通过学习控制自己的肌肉从而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并在这种看似简单的行为中,同样也在学习如何控制自我抑制。家长过度的控制与放纵,均会对孩子的人格产生长远的影响。

    如何缓解强迫症

    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生活小技巧:离开家之前把房间拍下来,如果离开之后想回去看看关没关或或者锁没锁门之类的事情,拿出照片来看看就可以了。这种做法对于轻度的强迫行为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并且有趣的方法,我也很赞同。而“心病还需心药医”,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许多强迫行为的产生,来自于一些非理性的强迫性的想法,若要改善这些非理性的想法,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进行“认知重塑”。 (马骋)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