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有效的长寿秘诀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有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活过六十岁是犯罪吗
1966年,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下午,我爷爷领着我在村旁的竹林中散步。他从未上过学,但粗通文墨。我不到2岁,正蹒跚学步。爷爷用他四尺余长的麻绳腰带,绑在我身上牵着。他在一棵竹子下,“意外”地捡到了一个红纸包着的硬糖。我兴高采烈,他也为自己设计的这个游戏洋洋得意。几天以后,他用这条腰带,在这片竹林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一年,他73岁。
我父亲曾对我说过,他不希望自己活过70岁。68岁时,他死于肺癌。
威廉·奥斯勒,历史上最伟大的医生之一,现代医学教育之父,认为“重大的错误政治与社会政策、全部的坏诗、多数的烂画、大部分糟糕的小说以及不少不入流的布道与演讲”,都是六十岁以上的人制作的。因此,他认为,现代人活过60岁,“简直就是犯罪”。七十岁时,他病卒于肺炎。他10年余生所“犯的罪”,是培养、鼓舞和激励了无数的杰出医学后生。
长寿 古往今来不变的追求
然而古往今来,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类,最普遍、最强烈的愿望之一,就是长寿,甚至“永生”。千万年来,东方和西方的贤哲、智者、医家和术士们,提出过无数关于延年益寿的建议、忠告、秘诀或药方,但其中的绝大多数,或荒唐无稽而遗祸生灵,或玄奥神秘而难以操作,或时过境迁而不适合现代人。“养生”一词,现在很为时髦,很大一部分,源于晋代文人嵇康的名作《养生论》。在这篇雄文里,嵇康旁征博引,言之凿凿,坚称只要能按他所说的方法养生,便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至少活到120岁的上寿。
39岁时,嵇康被司马昭下令斩首,而和他思想相通,生活方式也大致相同的“竹林七贤”,最为长寿的山涛,也只活了78岁。
八百多年前,英国出了一位性格古怪、离经叛道的神学哲学家,叫罗杰·培根(Roger Bacon和那位更有名的弗朗西斯·培根不是同一个人)。他写过许多深奥的哲学和神学鸿篇巨著,几乎无人问津。但他写的一本薄薄的“养生要诀”,却成了当时欧洲最为畅销的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益寿延年的“六大要诀”:节制饮食、适当休息、活动身体、起居有常、清洁卫生、吸入处子之气息。前面5条,都是老生常谈。他的这本书,之所以广受欢迎,全赖荒诞无稽的第六条!
禁得住现代医学考验的长寿秘诀
但也有些“秘诀”,经受了时间,甚至现代科学的考验。和我的爷爷、父亲一样,我本人对长寿也向无渴求。但身为医生,我愿意和读者诸君聊聊这些“秘诀”。
医学最根本的目的,大致有二:其一是减轻病痛;其二是帮助人类延年益寿。前者暂且不论,对于后者,虽然自古至今,江湖术士们远比医生们更为关注、更为活跃,甚至影响更为广泛(现在的电视节目、微信、微博和五花八门的养生书籍可为佐证),但现代医学确实做出了足堪自豪的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疫苗的发现、发明和推广。当然,现代医学对影响寿命的因素和延长寿命的方法,也做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最为有名的研究之一,是在英国诺福克郡进行的EPIC-Norfolk研究。这项研究对3万多成年男女进行了多年的跟踪随访,其核心成果之一,是得出了被科学界较为广泛认可的新“养生四诀”:不吸烟、适当活动身体、每天吃5份水果和蔬菜(1份大约相当于2两)、每周喝1-14杯酒(1杯大约相当于2两葡萄酒或半两白酒)。这项研究发现,上面4条都能做到的人,比1条都不能做到的人,平均要多活14岁!可见,真正的养生秘诀,其实正是那些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老生常谈。
大致来说,在现代社会,亦即避免了战争、政治动乱和大规模瘟疫的社会里,决定一个人寿命的因素,主要有遗传、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医疗条件。在不能改变遗传基因,无法选择居住环境的情况下,我个人总结的长寿要诀是:尽量避免冒险的活动(如探险、攀登高峰、约架、吸毒和滥性);不吸烟;活到老、动到老;节制饮食,避免肥胖,多吃水果蔬菜;交个真正的好医生做朋友。但多数时候,我喜欢用更简单、更实在、更具有操作性的一句话:不吸烟、少吃盐,多食果蔬勤锻炼。
“常理”往往是最有用(但也可能最难做到)的秘诀,而大多数广泛兜售的“秘诀”,其实并不靠谱。 (吴海云)
活过六十岁是犯罪吗
1966年,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下午,我爷爷领着我在村旁的竹林中散步。他从未上过学,但粗通文墨。我不到2岁,正蹒跚学步。爷爷用他四尺余长的麻绳腰带,绑在我身上牵着。他在一棵竹子下,“意外”地捡到了一个红纸包着的硬糖。我兴高采烈,他也为自己设计的这个游戏洋洋得意。几天以后,他用这条腰带,在这片竹林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一年,他73岁。
我父亲曾对我说过,他不希望自己活过70岁。68岁时,他死于肺癌。
威廉·奥斯勒,历史上最伟大的医生之一,现代医学教育之父,认为“重大的错误政治与社会政策、全部的坏诗、多数的烂画、大部分糟糕的小说以及不少不入流的布道与演讲”,都是六十岁以上的人制作的。因此,他认为,现代人活过60岁,“简直就是犯罪”。七十岁时,他病卒于肺炎。他10年余生所“犯的罪”,是培养、鼓舞和激励了无数的杰出医学后生。
长寿 古往今来不变的追求
然而古往今来,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类,最普遍、最强烈的愿望之一,就是长寿,甚至“永生”。千万年来,东方和西方的贤哲、智者、医家和术士们,提出过无数关于延年益寿的建议、忠告、秘诀或药方,但其中的绝大多数,或荒唐无稽而遗祸生灵,或玄奥神秘而难以操作,或时过境迁而不适合现代人。“养生”一词,现在很为时髦,很大一部分,源于晋代文人嵇康的名作《养生论》。在这篇雄文里,嵇康旁征博引,言之凿凿,坚称只要能按他所说的方法养生,便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至少活到120岁的上寿。
39岁时,嵇康被司马昭下令斩首,而和他思想相通,生活方式也大致相同的“竹林七贤”,最为长寿的山涛,也只活了78岁。
八百多年前,英国出了一位性格古怪、离经叛道的神学哲学家,叫罗杰·培根(Roger Bacon和那位更有名的弗朗西斯·培根不是同一个人)。他写过许多深奥的哲学和神学鸿篇巨著,几乎无人问津。但他写的一本薄薄的“养生要诀”,却成了当时欧洲最为畅销的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益寿延年的“六大要诀”:节制饮食、适当休息、活动身体、起居有常、清洁卫生、吸入处子之气息。前面5条,都是老生常谈。他的这本书,之所以广受欢迎,全赖荒诞无稽的第六条!
禁得住现代医学考验的长寿秘诀
但也有些“秘诀”,经受了时间,甚至现代科学的考验。和我的爷爷、父亲一样,我本人对长寿也向无渴求。但身为医生,我愿意和读者诸君聊聊这些“秘诀”。
医学最根本的目的,大致有二:其一是减轻病痛;其二是帮助人类延年益寿。前者暂且不论,对于后者,虽然自古至今,江湖术士们远比医生们更为关注、更为活跃,甚至影响更为广泛(现在的电视节目、微信、微博和五花八门的养生书籍可为佐证),但现代医学确实做出了足堪自豪的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疫苗的发现、发明和推广。当然,现代医学对影响寿命的因素和延长寿命的方法,也做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最为有名的研究之一,是在英国诺福克郡进行的EPIC-Norfolk研究。这项研究对3万多成年男女进行了多年的跟踪随访,其核心成果之一,是得出了被科学界较为广泛认可的新“养生四诀”:不吸烟、适当活动身体、每天吃5份水果和蔬菜(1份大约相当于2两)、每周喝1-14杯酒(1杯大约相当于2两葡萄酒或半两白酒)。这项研究发现,上面4条都能做到的人,比1条都不能做到的人,平均要多活14岁!可见,真正的养生秘诀,其实正是那些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老生常谈。
大致来说,在现代社会,亦即避免了战争、政治动乱和大规模瘟疫的社会里,决定一个人寿命的因素,主要有遗传、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医疗条件。在不能改变遗传基因,无法选择居住环境的情况下,我个人总结的长寿要诀是:尽量避免冒险的活动(如探险、攀登高峰、约架、吸毒和滥性);不吸烟;活到老、动到老;节制饮食,避免肥胖,多吃水果蔬菜;交个真正的好医生做朋友。但多数时候,我喜欢用更简单、更实在、更具有操作性的一句话:不吸烟、少吃盐,多食果蔬勤锻炼。
“常理”往往是最有用(但也可能最难做到)的秘诀,而大多数广泛兜售的“秘诀”,其实并不靠谱。 (吴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