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遗嘱的遗嘱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读者朋友可能会问:你是不是不行了,快告别人世了?要不然,干嘛想到要写这样晦气的题目呢?
请好心的朋友们放心,我虽已年届76岁,但自觉身心俱健,离死亡“那一天”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呢!记得我75岁生日那一天,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同志给我发了这样一条庆生短信:“田政委永远是年轻战士的形象!年方七五,生龙活虎!”看了一丹这条短信,读者朋友对我的身体状况大概就可略知一二了。
我之所以写这个题目,倒不是真的要立什么遗嘱,而是想借此谈谈树立正确的“生死观”问题。
李开复从癌症中康复后,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中国人太忌讳谈论死亡了,很少人能够真正面对。《向死而生》就是让我们不再忌讳死亡这件事情,让死亡成为一个温和的朋友。
倒是我国台湾地区的有些人对死亡问题看得开,比如台湾仁德医护专科学校,就死亡体验课程举办观摩会。学生举办写遗嘱、入棺、封棺、被掩埋等历程。我想,如果大陆有什么地方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一定积极报名参加。不过我又担心,当我活着入棺时,可能禁不住笑出声来,这样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我最佩服最赞成的,还是毛主席生前讲述过的他老人家的“生死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