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甜蜜”的忧伤
糖尿病也是非常典型的身心疾病。由于糖尿病人的病情易于发生波动,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家人及医护人员应当及时提供情绪支持,力争改变病人对疾病的悲观认识与评价,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张女士4年前被诊断出“脑动脉硬化、末梢神经炎、糖尿病”,用药情况时好时坏。最近,56岁的她炒股赔钱,不久就感觉身体极度难受,怀疑自己得了脑血栓。看门诊时,医生告诉她:“您现在的症状是神经失调的表现,和您心里着急有关,医学上叫心理生理反应。这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焦虑情绪带来的。”
糖尿病也是非常典型的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生活事件引发的身体之恙
糖尿病的病因,大体上可概括为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同卵双生研究已表明:Ⅱ型糖尿病同病率为91%,Ⅰ型糖尿病则为56%。这说明在Ⅱ型糖尿病的病因中,遗传因素占主导地位;而Ⅰ型糖尿病的发生,在遗传背景的基础上,环境因素的参与也是不可忽视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学和心理社会两大类。生物学环境因素有病毒感染和肥胖等;心理社会因素包括生活与工作中的重大变故、挫折和心理冲突等。
对糖尿病心理社会因素研究开展的最早的,是对生活事件与糖尿病发病关系的调查。1985年,一项针对38名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与38名其他慢性疾病病人进行对照的研究发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