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人与医学 > 正文
编号:13104507
养生热中的冷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日 《养生大世界》2017年第10期
     养生不等于“练练身体、吃吃补药”,不要一讲到养生,只想到躯体上的养生,而更应重视心理上、精神上的调摄。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冷思考。

    第一个冷思考,就从养生的基本概念说起。不少人认为养生无非是练练身体、吃吃补药。其实,养生的概念要深刻得多。

    早在先秦时期的《吕氏春秋》就说到,“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就是说生活起居、行为举止都要有益健康,不能有害生命,這就叫养生。《吕氏春秋》用“不以害生”四个字解释养生,道出了养生的真谛。养生是一种健康理念,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生活方式。

    这些年我们编写养生教材,如是解释养生:根据人体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所进行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身心护养活动,都可视为养生。

    接着说说对养生动静形神关系的冷思考。近几十年来,我亲历了中国南方,尤其是沪浙一带的冬令膏方进补热潮,其中也折射出养生领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社会“通病”。具体来说,无外乎“重动轻静、重形轻神”。

    如果要讲动静关系,应该是“动静结合、以静为主”。如果你肢体在运动,心里也在躁动,我劝你还是不要动了!你一面打太极拳,一面想着基金、股票的涨落,想着你的职称、晋升,想着指标、业绩……形在动,神也在动,怎能对养生有好处?

    中华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丰富多彩的养生功法,所有养生功法在习练时都讲究调节呼吸、排除杂念,意念守一,最高境界就是进入入静状态,也就说,肢体固需动,心神却要静。

    很多人在我们面前“叹苦经”,动也动了,补也补了,但身体还是不好。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调神。魏晋文学家、思想家嵇康写过一篇《养生论》,举了很多例子阐明精神养生的重要性。他说有的人服用富汗的药依然出不了汗,但是一感到难为情马上就出汗了。文中甚至说到,大量喝酒,试图让面色红润起来,但其效果甚微。然而若有人一旦发怒,会立刻面色通红,甚至把帽子冲出去,“怒发冲冠”是也。这虽有夸张成分,但可窥见精神作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精神调摄当为养生之首务。

    简而言之,养生一定要有理论指导,根据人体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进行。此外,须知:养生首先要养心养神

    (作者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李其忠)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人与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