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保健医生新中国医学科普第一人:傅连暲(1)
他个子高、身材瘦削,说话言简意赅,待人和善、节衣缩食、循规蹈矩……是典型的儒家君子。但在他内心深处,却充满着对病人的体贴关爱,对培养年轻人的满腔热情。人们形容他心中流淌着一条“地下河”。
梅花香自苦寒来
1894年,傅连暲生于福建长汀县一个穷人家里。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教会的宣传频繁,也吸引了一些穷人入教,以求得到“上帝”的庇佑,所以他的父母成了虔诚的教徒。傅连暲后来说:“我尚在襁褓之中,就是一个基督教徒了。”他从小体弱多病,对医学很感兴趣,立志当医生。中学毕业后,凭借优异的学业和福音医院希布莱尔医生的帮助,他考上了医科学校。家庭的贫穷,学习的艰辛,傅连暲患上了肺结核,但仍如期完成了学业,成为当时学校极少的出身于穷人家里的毕业生。
1927年南昌起义后,部队南下到了福建汀州,他亲为陈庚同志悉心治病疗伤。同时,与周恩来、朱德、徐特立等革命家的相识,启蒙了他追求革命的理想。1929年3月,毛主席来到了医院,傅连暲的一生从此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也使他走上了革命道路。是日,他陪毛委員、朱德军长详细地查看了住院的红军伤病员,他下决心要参加起义部队,提议将福音医院改为红军医院。随后,他将全部家当、个人积蓄都献给了红军。真正的革命者,是为了理想和信念,义无反顾地抛弃生活的稳定与优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