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肠道菌群 助高血压病治疗(2)
1、对 WK 大鼠(血压 108±2 mm Hg)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 148±10mm Hg)的粪便中的菌群的 DNA 进行分析,发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微生物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和每毫升 DNA 含量都明显减少;
2、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粪便中菌群的DNA变异度,明显高于 WK 大鼠;
3、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硬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例是 WK 大鼠的 5 倍左右;
4、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粪便发酵菌显著减少,WK 大鼠粪便中产生丁酸盐的粪球菌属和假丁酸弧菌属较多,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粪便中分泌乳酸的链球菌和乳杆菌较多;
5、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 WK 大鼠相比肠道粪便中分泌乳酸的菌群显著增加 ,产生丁酸盐的菌群显著减少;
6、研究还发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粪便中放线菌明显减少;这提示高血压病存在肠道菌群的改变,其菌群多样性也明显减少。
, http://www.100md.com
临床研究已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的改变。
国外的研究发现正常收缩压 (119±2 mm Hg ; n = 10) 和高收缩压 (144±9 mm Hg ; n = 7) 患者的菌群丰度、均匀度、歧异度明显不同;高血压人群相较于正常人群,粪便菌群的变异程度大,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中心的蔡军的研究也揭示了高血压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他们对41例健康对照组,56例高血压前期患者,9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分析,并将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来进一步观察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肠道微生物基因数量比对照组低,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高血压组具有更多比例的Prevotella肠型;这再度证明了动物实验中高血压病存在肠道菌群的显著变化。
临床研究还发现,高血压病前期患者肠道菌群就已出现异常。
, 百拇医药
通过检测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发现肠道中Prevotella和Klebsiella菌在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组中显著增多,高血压前期组已经开始表现出与高血压组类似的微生物组特征,这提示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早于高血压症的出现,检测肠道菌群的构成可以提前预知高血压的风险。随即构建了基于微生物群和代谢物的疾病分类器数据模型,运用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模型,对试验中的人群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个模型可以从对照中准确地区分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个体。这说明高血压前期已经出现了微生物的异常,通过检测肠道菌群可以预测患者是否发展为高血压。
实验研究还发现,移植肠道菌群可“移植”高血压。
虽然上述研究均显示高血压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异常,但仍没有建立肠道菌群与高血压之间的因果关系;于是进一步研究通过粪菌移植的方式,把高血压患者的粪便样本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观察这些无菌小鼠的反应;先分离高血压患者的肠道菌群,然后把它们喂给无菌小鼠,对照组喂的是健康人粪菌;经过9周的饲养,再检测小鼠的血压,结果发现这些移植了高血压病患者粪便的小鼠血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这说明当把高血压患者体内的肠道细菌移植到正常小鼠体内时,就会诱发高血压;即高血压病患者的某些肠道细菌,可能导致高血压。还有研究发现当肠道细菌被抗生素杀死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就会有所下降;这都证明高血压和肠道菌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百拇医药
肠道细菌能够增加血液压力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来自伊利诺伊大学和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一种酶的基因,这种酶存在于特定的细菌中,它们负责把皮质醇等类固醇激素转化为雄激素类固醇。当细菌分解雄激素时,会产生一種称为GALF分子的最终产物,后者会影响肾脏排泄钠的过程,导致细胞内钠增加,血压也会随之上升。其次,肠道微生物产生的TMNO(trimethylamine-N-oxide)可加重2型糖尿病,及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在高血压的发病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既往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给予促进有益菌繁殖的膳食纤维类多糖、或外源性益生菌及益生元,以重建肠道菌群平衡,可有助于血压的降低。
有些临床研究评估了益生菌对血压的影响,其中一项包含了9个临床试验在内的荟萃分析表明,每天摄入大于或等于10亿益生菌的人群,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这间接证明了肠道菌群对维持血压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给予含短链非淀粉多糖的膳食纤维,可控制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其次,肠道菌群在维持全身和肠道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的菌群的数量和组成随着宿主的年龄、饮食、生活方式和疾病状态而改变;尤为重要的是,肠道菌群的变化和慢性炎症相关,例如,哮喘、过敏、炎性肠病和感染性疾病相关,还和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相关。本研究患者的代谢综合征也均得到良好控制,说明良好肠道菌群平衡的重要性。
本研究首次采用补充水溶性膳食纤维,辅助以二甲双胍的方法治疗4例高血压病患者,取得良好疗效,证明了肠道微生物群对宿主血压的直接影响。虽然该研究病例数有限,其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 百拇医药(孟庆义)
2、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粪便中菌群的DNA变异度,明显高于 WK 大鼠;
3、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硬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例是 WK 大鼠的 5 倍左右;
4、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粪便发酵菌显著减少,WK 大鼠粪便中产生丁酸盐的粪球菌属和假丁酸弧菌属较多,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粪便中分泌乳酸的链球菌和乳杆菌较多;
5、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 WK 大鼠相比肠道粪便中分泌乳酸的菌群显著增加 ,产生丁酸盐的菌群显著减少;
6、研究还发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粪便中放线菌明显减少;这提示高血压病存在肠道菌群的改变,其菌群多样性也明显减少。
, http://www.100md.com
临床研究已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的改变。
国外的研究发现正常收缩压 (119±2 mm Hg ; n = 10) 和高收缩压 (144±9 mm Hg ; n = 7) 患者的菌群丰度、均匀度、歧异度明显不同;高血压人群相较于正常人群,粪便菌群的变异程度大,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中心的蔡军的研究也揭示了高血压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他们对41例健康对照组,56例高血压前期患者,9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分析,并将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来进一步观察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肠道微生物基因数量比对照组低,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高血压组具有更多比例的Prevotella肠型;这再度证明了动物实验中高血压病存在肠道菌群的显著变化。
临床研究还发现,高血压病前期患者肠道菌群就已出现异常。
, 百拇医药
通过检测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发现肠道中Prevotella和Klebsiella菌在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组中显著增多,高血压前期组已经开始表现出与高血压组类似的微生物组特征,这提示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早于高血压症的出现,检测肠道菌群的构成可以提前预知高血压的风险。随即构建了基于微生物群和代谢物的疾病分类器数据模型,运用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模型,对试验中的人群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个模型可以从对照中准确地区分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个体。这说明高血压前期已经出现了微生物的异常,通过检测肠道菌群可以预测患者是否发展为高血压。
实验研究还发现,移植肠道菌群可“移植”高血压。
虽然上述研究均显示高血压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异常,但仍没有建立肠道菌群与高血压之间的因果关系;于是进一步研究通过粪菌移植的方式,把高血压患者的粪便样本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观察这些无菌小鼠的反应;先分离高血压患者的肠道菌群,然后把它们喂给无菌小鼠,对照组喂的是健康人粪菌;经过9周的饲养,再检测小鼠的血压,结果发现这些移植了高血压病患者粪便的小鼠血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这说明当把高血压患者体内的肠道细菌移植到正常小鼠体内时,就会诱发高血压;即高血压病患者的某些肠道细菌,可能导致高血压。还有研究发现当肠道细菌被抗生素杀死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就会有所下降;这都证明高血压和肠道菌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百拇医药
肠道细菌能够增加血液压力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来自伊利诺伊大学和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一种酶的基因,这种酶存在于特定的细菌中,它们负责把皮质醇等类固醇激素转化为雄激素类固醇。当细菌分解雄激素时,会产生一種称为GALF分子的最终产物,后者会影响肾脏排泄钠的过程,导致细胞内钠增加,血压也会随之上升。其次,肠道微生物产生的TMNO(trimethylamine-N-oxide)可加重2型糖尿病,及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在高血压的发病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既往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给予促进有益菌繁殖的膳食纤维类多糖、或外源性益生菌及益生元,以重建肠道菌群平衡,可有助于血压的降低。
有些临床研究评估了益生菌对血压的影响,其中一项包含了9个临床试验在内的荟萃分析表明,每天摄入大于或等于10亿益生菌的人群,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这间接证明了肠道菌群对维持血压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给予含短链非淀粉多糖的膳食纤维,可控制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其次,肠道菌群在维持全身和肠道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的菌群的数量和组成随着宿主的年龄、饮食、生活方式和疾病状态而改变;尤为重要的是,肠道菌群的变化和慢性炎症相关,例如,哮喘、过敏、炎性肠病和感染性疾病相关,还和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相关。本研究患者的代谢综合征也均得到良好控制,说明良好肠道菌群平衡的重要性。
本研究首次采用补充水溶性膳食纤维,辅助以二甲双胍的方法治疗4例高血压病患者,取得良好疗效,证明了肠道微生物群对宿主血压的直接影响。虽然该研究病例数有限,其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 百拇医药(孟庆义)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高血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