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版)》 > 2005年第5期
编号:11116913
怀念亲人是伟大的感情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1日 《养生大世界(B版)》 2005年第5期
     又是一个湿漉漉的清明节。在我的记忆里,每一个清明节都是湿漉漉的。

    远溯春秋时代以来,不管清明节缘起何时何典,也无论是晋文公所渴望的介之推,还是八宝山公墓中的一捧黄土,都无法远离清明这一天。在从寒食到清明吹拂了两千多年的春风里,这个特殊的日子蕴藏着中国人对于逝者不变的思念。这种思念,既是炎黄子孙情感的流露,更是中华民族的道德的精华。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情的民族,中国人选择一个特定的日子,将其打造成整个民族对于逝者怀念的符号,足见这个民族的血液里,与生俱来充满了温情,也足见这个民族尽管历经磨难,却依然坚定地相信历史和人性的崇高。在中华民族的清明节里,每一位逝者,无论生前善恶贵贱,他们都同样拥有被亲人们怀念和祭奠的权利。

    生死之间是世界上最平等的时刻。不管生前是达官显贵,还是一介布衣,生与死的门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而亲人的思念和祭祀的醯享,对于每一个灵魂来说,也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超越了权力、金钱、知识、修养,也超越了社会所有价值判断和阶级划分。我们都知道,在怀念和祭祀中,“一滴何曾到九泉”。正是如此,感情上才没有弱势群体,富者和贫者拥有同样的财富,这种财富叫做“全部”。只要人们表达的是真情,这种怀念就是伟大的。因此,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今天中国的清明节,普通人对普通人的追思和怀想成为了主题。这一点,不但在纸质媒体如《新京报》的“逝者”栏目中得到了体现,在搜狐网上更可以看到大批普通人对陌生朋友的敬祭。
, http://www.100md.com
    一个普通的生命,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或许只是很小的一分子,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有可能是情感的全部。我们没权去要求全社会都为一个或者几个个体表达同样的怀念,因为他们对于自己亲人的怀念,蕴含了对于逝去的亲情、逝去的生活的记忆,也蕴含了对于生命的个人理解和对未来的寄托,这些都是以集体的名义和形式无法给予的。因此,在今天的社会中,对于平凡逝者的怀念,才是最真实的,也才是无可替代的。这种追思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荣耀。

    死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它不但让亲朋好友永远离开我们,也永远发生在我们身边。对死者的尊敬和怀念更是一个永远的话题,直到今天它依然体现了生者的责任和为人的尊严。今天的和谐社会同样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生命生而平等,直至逝去依然如斯的社会。在任何一个社会中,生命和情感永远是个人属性中无法剥离的部分。尤其对于和谐社会来说,每一个人都有着充分表达自己人性的权利,他们可以将生命奉献给整个民族的事业,更可以将情感寄托在一位逝去的亲人身上,两者同样珍贵。

, 百拇医药     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于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这种关系不但从活着的人之间萌发,更应该从生死之间,寻找回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美好内容。要知道清明时节的怀念,往往是亲人、师生、朋友之间的生死怀念,它包含了“孝道”、“道义”、“忠诚”、“信任”,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逐渐流失而需要寻找回来的情感。在和谐社会形成过程中,清明正是一个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时刻。

    中国人常说死者为大,这种大不但是生命价值的大,更是超越了恩怨情仇的大。对于今天的和谐社会来说,也需要这样一种大智慧。要通过对“人”的概念的重新理解,建立和谐社会的终极价值观和终极信仰,将现代社会塑造成一个既传承优秀传统道德,又拥有平等博爱精神的社会,在今天的社会关系中,我们需要消解传统观念造成的矛盾,处理社会发展过程的冲突,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在这个社会里我们不但追求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更追求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这才是今天我们依然在用一个美丽的春日,怀念每一个平凡人的全部伟大价值。只有这样,每一个平凡的灵魂,在离去时才会感到完美。, http://www.100md.com(周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