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医走向世界
我比约定的采访时间提前几分钟来到了世界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国际中医药抗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伟达教授的办公室。这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穿梭忙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刚刚送走一位客人,这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有名的客座教授还没顾得上休息一下,就谦和、热情地和我聊了起来,他说话时带着浓浓的乡音,我听得很吃力,每看到我露出似懂非懂的表情时,他便停下来,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宇地重新说一遍。由此,我领略到一个六代中医后人悬壶济世的热心、爱心和诚心。“我们家七代行医”
郑伟达教授出生在福建闽清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据族谱上记载,郑家祖祖辈辈在乡里都有极好的口碑,以乐于助人赢得邻里乡亲的尊敬。从郑伟达往上数,家里六代传承行医,可以称得上是以救死扶伤为传家精神的医学世家。很小的时候,郑伟达就跟伯父上山采药,遍尝百草,看到伯父一次次地给生命垂危的病人以生的希望,看到病人在伯父的救治下缓解痛苦,看到病人那一双双渴求健康、渴求生命的眼睛,郑伟达年幼的心灵不断受到震撼。从那时起,他便立志要继承祖传的“衣钵”,做个治病救人的中医。
中医在我国源远流长,前人已经有了颇丰的著述,这些都是极有价值的珍贵资料,郑伟达深知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有所建树的名医,学习前辈的医术是他前进的第一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通读了《本草纲目》、《中医概论》、《伤寒论》、《内经》、《万病回春》等传统的经典中医著作,并且做了100多万字的笔记。但是,仅仅有理论而没有实践也是不行的,从此,郑伟达多方拜师,利用各种机会向别人虚心学习,先后师从全国各地的名医30多位,其中有国家卫生部原中医司司长——中医大师吕炳奎先生,还有著名的中医专家汪其浩、郑孙谋、赵松泉、姜春华等等。跟名师学艺让他受益匪浅,郑伟达说因为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高明的医术,更重要的是医德和做人。
人的天分可能是生而有之,但是并不是所有有天分的人都能成为对社会和他人有用的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