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非:乐学而寿的散文大师
流淌了千年的京杭古运河,悄无声息地流经我栖居的小区。凭高远眺,城市闪烁的灯火在夜色里微微抖动,宛如天幕上稀疏清朗的星星,遥远得有一些神秘。微风拂过,似有暗香袭来,于是我觉得这运河边上的夜,就像隔帘轻移莲步的女子,远处轻轻的市嚣,就是她窸簌的环佩之声。
那些难忘的、不可能重现的日子渐渐逝去。我,已然陷入深深的回忆中。如果我注定是这座城市的候鸟,那些曾经的过往便成了我向往、留恋、栖息的沙洲。经年的往事,如同这夏日的夜晚,有灵动的意蕴和玄奥的色彩。迷离的光影中,我仿佛看到一双健康睿智的眼睛,饱涨着生命的丰满和希望,如炬的目光像生命的舞蹈,蓬勃欲飞。
我觉得,那是林非先生在看着我,欢迎我明天对他的拜访。
数年前,我重新回到学习和生活过的北京,所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有幸和先生一起整理编辑《鲁迅著作全编》。先生是散文大家,也是研究鲁迅的权威,时任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先生治学严谨,尽管当时他还带着两位博士生,工作很繁忙,却总是挤时间在这部全编上亲历亲为,而不是做个“挂名主编”。先生的人品和才华,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让我难忘。
, http://www.100md.com
关于《话说知音》与多友多寿
按下门铃,门还未开,便已听到先生那标志性的、爽朗的笑声。先生比九年前略微发福了一些,但是仍然高挑健硕,看不出是七十好几的老者。多年未见,我们彼此都有颇多感慨。我们聊的话题,大多有关健康,因为其时正值高考,所以也聊到高考的林林总总。
2002年的高考试题(全国卷)语文阅读部分,选取了先生的《话说知音》一文作为试题,要求考生就“知音”、“事业”、“中国传统文化”等论述作答。先生在该文中认为,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谢知音,从此不再弹奏其实是大可不必的,因为“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停歇。既然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投入了如此艰巨的工夫,确实就应该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将自己美好和高尚的追求,始终留存在人们心中,获得更多的知音。”
多交朋友,多觅知音,除了能在治学和事业上获益匪浅,先生还觉得“多友多寿”,老年人多交朋友,有聊天倾诉的对象,能使心灵愉悦,于健康大有裨益。
, 百拇医药
自然本色快乐天真
在个人健康方面,先生主张“自然本色,快乐天真”。所谓自然,先生有一番见解,概而言之就是:
对待身体自然而然——
不做自己身体消受不了或很难消受的剧烈运动,也坚决反对不运动、不锻炼,力所能及地坚持生活中常见的锻炼方式,比如爬楼梯、甩手转腰。只要身体不是特别疲劳,先生坚持“能站着不坐着,能坐着不躺着,能写能读决不闲着”。对身体上的一些小毛病,先生也是自然而然地对待,一般不去医院麻烦大夫,因为先生认为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人体有自愈功能,只要不是什么急症,其实没必要去医院。
对待饮食自然而然——
想吃就吃,不刻意避讳什么肉鱼之类,但不超量。不抽烟,喝点小酒。对食物的烹调,主张尽可能保持食物营养的简单方法,认为工艺越复杂越背离自然之道,营养丢失越多,是一种看不见的铺张浪费!
, http://www.100md.com
先生性情开朗,总乐呵呵地笑着,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也从不认为自己有多“老”。曾有客人携小孩登门拜访,先生见其小孩可爱,不是简单地哄一哄、逗一逗,而是和那小孩一块趴在地板上玩起了转电陀螺比赛,你一下,他一下,转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先生自己懂得快乐、珍惜快乐,也懂得珍惜大家的快乐。他曾这样写道:“……我想起了刘向《说苑》中那个著名的寓言,‘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无论是办理什么事情,都考虑到大家能够获得应有的快乐,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啊!”
勤勉读书乐学而寿
在《博览群书》杂志上,苏冰曾有一篇介绍先生著作《读书心态录》的文章,里面这样写道:“……好的阅读使人心理健全,就像丰富的营养帮助人体魄健壮。如果说这就是读书的用处,那么就不妨把‘心理健康’理解为读书的‘不用之用’。”
先生酷爱读书,涉猎也非常广泛,治学的成就斐然。先生在《读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中写道:“我想读的书是无穷无尽的,只要还活着,我就会高高兴兴地读下去,自然在翻阅有些悲悼人类不幸命运的著作时,也会变得异常的忧伤和痛苦,不过这是毫不可怕的,克服忧伤和痛苦的过程,不就是人生最大的欢乐吗?要想在社会中间坚强地奋斗下去,就应该有这种心理上的充分准备。我会这样读下去的,读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 百拇医药
先生之所以能够做到乐观旷达,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头脑的敏捷,不单是得益于性格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受益于思考研学的阅读所构成的陶冶的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助于使人“变得十分丰满和明朗起来”。人们为了身体的健康,要摄入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同样道理,读书则是保持精神健康、促进心智发展的维他命。
林非(1931年-),江苏海门人,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曾任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会长,学术论著有《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现代六十家散文史稿》《治学沉思录》《文学研究入门》《鲁迅和中国文化》《散文论》《散文的使命》《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等,散文创作有《访美归来》《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它》《西游记和东游记》《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令人神往》《云游随笔》《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记》《离别》《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林非卷》等;回忆录有《半个世纪的思索》等。迄今已出版30部著作,并主编《中国散文大典》《中外永恒主题散文精品》《中国当代散文大系》《鲁迅著作全编》等,其学术论著及散文创作均追求独特个性与文化内蕴,海内外学者对其评论颇多,有多部论著和作品被国外翻译出版或发表。, http://www.100md.com(张道明)
那些难忘的、不可能重现的日子渐渐逝去。我,已然陷入深深的回忆中。如果我注定是这座城市的候鸟,那些曾经的过往便成了我向往、留恋、栖息的沙洲。经年的往事,如同这夏日的夜晚,有灵动的意蕴和玄奥的色彩。迷离的光影中,我仿佛看到一双健康睿智的眼睛,饱涨着生命的丰满和希望,如炬的目光像生命的舞蹈,蓬勃欲飞。
我觉得,那是林非先生在看着我,欢迎我明天对他的拜访。
数年前,我重新回到学习和生活过的北京,所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有幸和先生一起整理编辑《鲁迅著作全编》。先生是散文大家,也是研究鲁迅的权威,时任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先生治学严谨,尽管当时他还带着两位博士生,工作很繁忙,却总是挤时间在这部全编上亲历亲为,而不是做个“挂名主编”。先生的人品和才华,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让我难忘。
, http://www.100md.com
关于《话说知音》与多友多寿
按下门铃,门还未开,便已听到先生那标志性的、爽朗的笑声。先生比九年前略微发福了一些,但是仍然高挑健硕,看不出是七十好几的老者。多年未见,我们彼此都有颇多感慨。我们聊的话题,大多有关健康,因为其时正值高考,所以也聊到高考的林林总总。
2002年的高考试题(全国卷)语文阅读部分,选取了先生的《话说知音》一文作为试题,要求考生就“知音”、“事业”、“中国传统文化”等论述作答。先生在该文中认为,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谢知音,从此不再弹奏其实是大可不必的,因为“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停歇。既然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投入了如此艰巨的工夫,确实就应该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将自己美好和高尚的追求,始终留存在人们心中,获得更多的知音。”
多交朋友,多觅知音,除了能在治学和事业上获益匪浅,先生还觉得“多友多寿”,老年人多交朋友,有聊天倾诉的对象,能使心灵愉悦,于健康大有裨益。
, 百拇医药
自然本色快乐天真
在个人健康方面,先生主张“自然本色,快乐天真”。所谓自然,先生有一番见解,概而言之就是:
对待身体自然而然——
不做自己身体消受不了或很难消受的剧烈运动,也坚决反对不运动、不锻炼,力所能及地坚持生活中常见的锻炼方式,比如爬楼梯、甩手转腰。只要身体不是特别疲劳,先生坚持“能站着不坐着,能坐着不躺着,能写能读决不闲着”。对身体上的一些小毛病,先生也是自然而然地对待,一般不去医院麻烦大夫,因为先生认为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人体有自愈功能,只要不是什么急症,其实没必要去医院。
对待饮食自然而然——
想吃就吃,不刻意避讳什么肉鱼之类,但不超量。不抽烟,喝点小酒。对食物的烹调,主张尽可能保持食物营养的简单方法,认为工艺越复杂越背离自然之道,营养丢失越多,是一种看不见的铺张浪费!
, http://www.100md.com
先生性情开朗,总乐呵呵地笑着,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也从不认为自己有多“老”。曾有客人携小孩登门拜访,先生见其小孩可爱,不是简单地哄一哄、逗一逗,而是和那小孩一块趴在地板上玩起了转电陀螺比赛,你一下,他一下,转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先生自己懂得快乐、珍惜快乐,也懂得珍惜大家的快乐。他曾这样写道:“……我想起了刘向《说苑》中那个著名的寓言,‘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无论是办理什么事情,都考虑到大家能够获得应有的快乐,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啊!”
勤勉读书乐学而寿
在《博览群书》杂志上,苏冰曾有一篇介绍先生著作《读书心态录》的文章,里面这样写道:“……好的阅读使人心理健全,就像丰富的营养帮助人体魄健壮。如果说这就是读书的用处,那么就不妨把‘心理健康’理解为读书的‘不用之用’。”
先生酷爱读书,涉猎也非常广泛,治学的成就斐然。先生在《读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中写道:“我想读的书是无穷无尽的,只要还活着,我就会高高兴兴地读下去,自然在翻阅有些悲悼人类不幸命运的著作时,也会变得异常的忧伤和痛苦,不过这是毫不可怕的,克服忧伤和痛苦的过程,不就是人生最大的欢乐吗?要想在社会中间坚强地奋斗下去,就应该有这种心理上的充分准备。我会这样读下去的,读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 百拇医药
先生之所以能够做到乐观旷达,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头脑的敏捷,不单是得益于性格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受益于思考研学的阅读所构成的陶冶的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助于使人“变得十分丰满和明朗起来”。人们为了身体的健康,要摄入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同样道理,读书则是保持精神健康、促进心智发展的维他命。
林非(1931年-),江苏海门人,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曾任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会长,学术论著有《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现代六十家散文史稿》《治学沉思录》《文学研究入门》《鲁迅和中国文化》《散文论》《散文的使命》《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等,散文创作有《访美归来》《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它》《西游记和东游记》《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令人神往》《云游随笔》《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记》《离别》《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林非卷》等;回忆录有《半个世纪的思索》等。迄今已出版30部著作,并主编《中国散文大典》《中外永恒主题散文精品》《中国当代散文大系》《鲁迅著作全编》等,其学术论著及散文创作均追求独特个性与文化内蕴,海内外学者对其评论颇多,有多部论著和作品被国外翻译出版或发表。, http://www.100md.com(张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