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意识流的30年(1)
30年,改革开放站到了而立的节点上。30年,人生可称而立,国家可见枯荣。
30年前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单色调的社会中,中山装、平头、大寨、公社是中国的代名词,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却缺衣少食、物资缺乏。
30年后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单调的娱乐生活早已变得多元化,蹦迪、泡吧等词汇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再陌生;30年后的今天,曾囚服装老套被笑称为蓝蚂蚁的中国人,穿上了耐克、金利来、皮尔卡丹等世界品牌服装,开起了本田、奔驰、悍马等世界名车。
从1978年开始到1988年、1998年、2008年,人们的养生意识流也走过了实在的30年,经历了许多的“从这里到那里”的变化。
在经历了诸多食品安全事件之后,监管部门也开始从农田到餐桌各个环节,真正担当起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守护神角色
, 百拇医药
吃饭篇
食之心
从吃什么是什么到打假治劣和三聚氰胺
白驹过隙,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来,由于有了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食品种类空前丰富,食品也更加安全。
“食品安全大于天”这是恒久不变的古训,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食品安全也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百姓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
在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余温未散,鱼肉、粮油等日常消费类食品异常缺乏,每个月人们得凭各类粮油票据去指定地点购买日常消费类食品。那个时代的中国,似乎很少传出不安全食品的讯息。不少老人家回忆说:“那时候没人敢造假,造假者被逮住肯定是掉脑袋的罪!”在那个淳朴的年代,人们的思想虽然守旧,但起码不会有坏心眼,更不会昧着良心为了利益去害人。
, 百拇医药
那时候,人们可以放心到小卖部打敌酱油、散豆油,街边一个个由麻袋或布单组成的自由市场看似简陋,叶类蔬菜看似虫眼遍布,但是黄瓜有黄瓜味,甜瓜有甜瓜香,就连小饭馆做出饭菜的口味都那么纯正,好像在当时人们的思维体系里没有“打假治劣”的意识,好像那时的百姓谁也不会往猪肉里注水、往蔬菜上喷洒各类农药、往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
时间匆匆30载,在供给充足、物质丰富的今天,我国百姓的食品安全意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买菜、买粮、下馆子时,人们总好像要“节外生枝”似地询问食品安全问题,总担心面粉里是否添加增白剂,担心鱼在养殖过程中是否使用了违禁药物,担心蔬菜上的农药残余量。
令人欣慰的是,在一个个惨痛教训的背后,是中国百姓的日渐成熟。消费者在日常消费方面也不再随便应付,而是更加注重卫生安全与营养质量;各级食品监管部门也与时俱进,在经历了诸多食品安全事件之后,监管部门也开始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真正担当起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守护神角色。
, 百拇医药
食之像
从菜里挑肉到肉中捡菜
肉从何时变成不受欢迎之物?想想真是有些奇怪。的确,如今的猪肉多是来自经过改良的瘦型猪之身,口感就是不如天然的猪肉香。可是,即使是肥猪肉,也失去了以前那样的诱惑力。30年前,每当菜里有肉的时候,家里小孩当菜一上桌就会禁不住诱惑从菜里拣块肉吃,经常被烫得咧嘴叫。那时的肉,真的很香,很嫩,很爽口。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家庭生活条件逐渐变好了。那时,家长会经常去市场买些肉或排骨,每顿饭中肉出现的频率逐渐升高。由于经常吃肉,家中的小孩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像馋嘴的猫似的抢着挑肉吃。
90年代末以后,肉就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了,这时的肉多已没了以前那种肉味。不过做莱的时候如不放肉菜就不香,所以肉只是在做菜时起调料的作用,当菜完工后它也就完成了使命,变成废物了。但肉毕竟拥有高贵的名声,不能当垃圾扔掉,于是,当最后一盘菜吃完只剩下肉时,全家人就会一人一口,像吃药般地消灭这些“负担”。
, 百拇医药
30年完成了从菜中拣肉到肉中拣菜的过程。
食之色
从食到饱到食到好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
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30年前,每天只求能吃得饱,不饿着就好,家中主食就是米、玉米(磨成粉,做玉米粥吃)、小麦(面粉做面条和饺子吃),只有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才舍得杀个鸡鸭什么的款待客人。虽然没有多少鱼肉,但那时,我们的身体都特别地好,很少见哪个生病什么的。关心最多的就是能不能吃得饱,至于吃的这些会不会有益于身体的健康,都不会去考虑,好像也不需要考虑一样。
, 百拇医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鱼肉不再是新鲜事了。人们开始流行见面说句话:“你怎么胖了呀!” 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好多人由于饮食不注意控制,发福了,疾病也就相应而来,人们议论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越过越好反而身体还没以前好呢?经过大家的总结分析,最终得出这是富贵病。有鱼有肉,也不能没有节制地去吃,要关心营养搭配,这样才能吃得好,吃得健康。有了这样的意识后,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大家从原来的以吃鱼吃肉为荣转为以吃得好吃得健康为骄傲。如果见哪个长寿的老人,都会抢着问一句: “您平时都吃的什么啊?”这时老人都会自豪地把平时的饮食告诉大家。
现在大家见面的话题就是:“你吃什么保养得这么好啊?”
30年完成了从食到饱到食到好
感情篇
从结婚三步曲到闪婚现象
感情无时不在发生变化。任何事物都处在一个变与不变的过程中,从变化的角度看,感情的变化是绝对的,爱的不变是相对的。可是,人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有的爱情保鲜期却异常短,为什么?因为他的“心”变就是短期行为。而大多数人则是追求爱情保持的长效期,海枯石烂不变心。改革开放前,这个话题是列为禁区的,谁若敢跨过感情线,就打成流氓阿飞。现在的人,堂而皇之谈爱情保鲜问题,感情秀场登上了大雅之堂。
最短莫过“闪婚”,变迁的观念特殊的现象。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结婚一向是人们心目中的人生大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和现状却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不断变迁。可是,在年轻人中,8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5分钟可以谈一场恋爱,一个礼拜踏上“红地毯”成为时代先锋。“闪婚”使原本给人以温馨、甜蜜、幸福的婚姻,也搭上了“特快”列车。可是闪婚者的离婚率竟然高达65%,人们在追求和谐美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离婚应该是讲不起的事,新潮追求能保鲜吗?
虽然观念在变,但婚姻的主体意, 百拇医药(佚名)
30年前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单色调的社会中,中山装、平头、大寨、公社是中国的代名词,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却缺衣少食、物资缺乏。
30年后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单调的娱乐生活早已变得多元化,蹦迪、泡吧等词汇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再陌生;30年后的今天,曾囚服装老套被笑称为蓝蚂蚁的中国人,穿上了耐克、金利来、皮尔卡丹等世界品牌服装,开起了本田、奔驰、悍马等世界名车。
从1978年开始到1988年、1998年、2008年,人们的养生意识流也走过了实在的30年,经历了许多的“从这里到那里”的变化。
在经历了诸多食品安全事件之后,监管部门也开始从农田到餐桌各个环节,真正担当起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守护神角色
, 百拇医药
吃饭篇
食之心
从吃什么是什么到打假治劣和三聚氰胺
白驹过隙,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来,由于有了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食品种类空前丰富,食品也更加安全。
“食品安全大于天”这是恒久不变的古训,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食品安全也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百姓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
在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余温未散,鱼肉、粮油等日常消费类食品异常缺乏,每个月人们得凭各类粮油票据去指定地点购买日常消费类食品。那个时代的中国,似乎很少传出不安全食品的讯息。不少老人家回忆说:“那时候没人敢造假,造假者被逮住肯定是掉脑袋的罪!”在那个淳朴的年代,人们的思想虽然守旧,但起码不会有坏心眼,更不会昧着良心为了利益去害人。
, 百拇医药
那时候,人们可以放心到小卖部打敌酱油、散豆油,街边一个个由麻袋或布单组成的自由市场看似简陋,叶类蔬菜看似虫眼遍布,但是黄瓜有黄瓜味,甜瓜有甜瓜香,就连小饭馆做出饭菜的口味都那么纯正,好像在当时人们的思维体系里没有“打假治劣”的意识,好像那时的百姓谁也不会往猪肉里注水、往蔬菜上喷洒各类农药、往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
时间匆匆30载,在供给充足、物质丰富的今天,我国百姓的食品安全意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买菜、买粮、下馆子时,人们总好像要“节外生枝”似地询问食品安全问题,总担心面粉里是否添加增白剂,担心鱼在养殖过程中是否使用了违禁药物,担心蔬菜上的农药残余量。
令人欣慰的是,在一个个惨痛教训的背后,是中国百姓的日渐成熟。消费者在日常消费方面也不再随便应付,而是更加注重卫生安全与营养质量;各级食品监管部门也与时俱进,在经历了诸多食品安全事件之后,监管部门也开始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真正担当起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守护神角色。
, 百拇医药
食之像
从菜里挑肉到肉中捡菜
肉从何时变成不受欢迎之物?想想真是有些奇怪。的确,如今的猪肉多是来自经过改良的瘦型猪之身,口感就是不如天然的猪肉香。可是,即使是肥猪肉,也失去了以前那样的诱惑力。30年前,每当菜里有肉的时候,家里小孩当菜一上桌就会禁不住诱惑从菜里拣块肉吃,经常被烫得咧嘴叫。那时的肉,真的很香,很嫩,很爽口。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家庭生活条件逐渐变好了。那时,家长会经常去市场买些肉或排骨,每顿饭中肉出现的频率逐渐升高。由于经常吃肉,家中的小孩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像馋嘴的猫似的抢着挑肉吃。
90年代末以后,肉就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了,这时的肉多已没了以前那种肉味。不过做莱的时候如不放肉菜就不香,所以肉只是在做菜时起调料的作用,当菜完工后它也就完成了使命,变成废物了。但肉毕竟拥有高贵的名声,不能当垃圾扔掉,于是,当最后一盘菜吃完只剩下肉时,全家人就会一人一口,像吃药般地消灭这些“负担”。
, 百拇医药
30年完成了从菜中拣肉到肉中拣菜的过程。
食之色
从食到饱到食到好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
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30年前,每天只求能吃得饱,不饿着就好,家中主食就是米、玉米(磨成粉,做玉米粥吃)、小麦(面粉做面条和饺子吃),只有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才舍得杀个鸡鸭什么的款待客人。虽然没有多少鱼肉,但那时,我们的身体都特别地好,很少见哪个生病什么的。关心最多的就是能不能吃得饱,至于吃的这些会不会有益于身体的健康,都不会去考虑,好像也不需要考虑一样。
, 百拇医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鱼肉不再是新鲜事了。人们开始流行见面说句话:“你怎么胖了呀!” 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好多人由于饮食不注意控制,发福了,疾病也就相应而来,人们议论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越过越好反而身体还没以前好呢?经过大家的总结分析,最终得出这是富贵病。有鱼有肉,也不能没有节制地去吃,要关心营养搭配,这样才能吃得好,吃得健康。有了这样的意识后,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大家从原来的以吃鱼吃肉为荣转为以吃得好吃得健康为骄傲。如果见哪个长寿的老人,都会抢着问一句: “您平时都吃的什么啊?”这时老人都会自豪地把平时的饮食告诉大家。
现在大家见面的话题就是:“你吃什么保养得这么好啊?”
30年完成了从食到饱到食到好
感情篇
从结婚三步曲到闪婚现象
感情无时不在发生变化。任何事物都处在一个变与不变的过程中,从变化的角度看,感情的变化是绝对的,爱的不变是相对的。可是,人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有的爱情保鲜期却异常短,为什么?因为他的“心”变就是短期行为。而大多数人则是追求爱情保持的长效期,海枯石烂不变心。改革开放前,这个话题是列为禁区的,谁若敢跨过感情线,就打成流氓阿飞。现在的人,堂而皇之谈爱情保鲜问题,感情秀场登上了大雅之堂。
最短莫过“闪婚”,变迁的观念特殊的现象。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结婚一向是人们心目中的人生大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和现状却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不断变迁。可是,在年轻人中,8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5分钟可以谈一场恋爱,一个礼拜踏上“红地毯”成为时代先锋。“闪婚”使原本给人以温馨、甜蜜、幸福的婚姻,也搭上了“特快”列车。可是闪婚者的离婚率竟然高达65%,人们在追求和谐美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离婚应该是讲不起的事,新潮追求能保鲜吗?
虽然观念在变,但婚姻的主体意, 百拇医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