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人世界》 > 2005年第1期
编号:18473
毕淑敏:刀与笔构筑双重的爱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7日 《华人世界》 2005年第1期
毕淑敏:刀与笔构筑双重的爱
毕淑敏:刀与笔构筑双重的爱
毕淑敏:刀与笔构筑双重的爱

     她素面朝天,穿着典雅的中国式服装,面容和眼睛里充盈着洞察人心的睿智和善解人意的雍容。她面对大学生谈文学与人生,谈社会热点和人文终极关怀。她在主席台上演讲,我远远地望着她,感觉她。她就是作品频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作家,毕淑敏。

    在中国海洋大学逸夫科技馆多功能厅,当我和毕淑敏面对面地聊天时,才真正地感受到她的形象、气质和精神。胖乎乎、笑眯眯的毕淑敏,就像邻家热情的阿姨,而她的真正身份则是冷静的职业医生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左手握手术刀,右手握一管笔。我们就从她的人生阅历和文学创作谈起。

    青春铭记在西藏的雪域高原

    每当风将息、雪将飘的夜晚,我会听到一个轻柔的女孩子的声音:“你知道这块祖国最高的土地,为什么叫阿里吗?”

    “阿里的意思就是‘我的’、‘我们的’。”那女孩轻轻地回答。

    毕淑敏在《阿里》一文中这样写道。

    1969年,16岁的毕淑敏参军,是以特等甲级的身体状况被派往西藏,面对雪域高原十余年。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已经深深地内化到血液中,沉淀在青春的年轮中,成为人生挖掘不尽的精神财富,为她的文学创作埋下了种子。后来,毕淑敏以文学化的语言描写这种感受:“每个人的历史,如同嗜血的蚂蟥,紧紧地叮咬着我们的皮肤,随着我们转战天下。”

    回忆起人生往事, 53岁的毕淑敏已经风轻云淡,波澜不惊。但一个16岁的豆蔻年华的少女,从北京这样的一个大城市,初到空气稀薄的荒凉之地,那种体验是刻骨铭心的。

    “我去西藏时还是一个不满17岁的小丫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