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普及与通俗
一门学科,无论它深奥与否,只要成为时代的“显学”,就会有一个向大众普及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的思想解放运动时期,文学、哲学是中国社会的“显学”,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家也成为那个时代的中心人物。那时,有关文学写作、文学常识一类的普及性小册子便到处风行。有人打趣说,随便扔块砖头出去,就会砸到一个“诗人”。世易时转,到了今天,文史哲等学科早已失去了它的中心位置,随着经济生活成为世人的主要追求,经济学也取代了文哲的中心地位而成为学术领域的“显学”。毋庸置疑,相对于文学、史学等传统学科,中华文化中比较缺少“经济学”的血脉,中国人学习经济学的传统基础并不深厚。但马克思似乎说过:现实的需要将比1000所大学更能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十几亿中国人对“经济生活”的需求,经济学在中国想不发达都难。然而,一门学科的深入人心,必须有一个启蒙的过程,即通俗化的普及过程(毕竟,经济学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比文学更多),而这样的工作,只能由专业人士来进行。
近几年来,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通俗经济学读物,这些书的共同特点都是“真正让经济学回到了生活中,用鲜活的例子介绍经济学,让经济学变成了群众手中锐利的武器”(梁小民语),而这些读物的著作者却大都是有名的经济学专家学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