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走进“蔺晓刚时代”
“华晨不应算是政府企业,从它的股比上看,华晨应是股份制企业,现在的机制基本上采取的是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国企改革有多条路,多种模式,究竟哪种模式最好,不应是固定的。我要做不好,也会被炒‘鱿鱼’。现在从上到下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我有幸当探索者,这是很有挑战性的。”蔺晓刚刚上任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说过。蔺晓刚也深知自己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让华晨集团尽快交出一份漂亮的业绩答卷。
“欢迎呀,到了沈阳可要好好玩一玩!”看到我们,华晨总裁蔺晓刚爽朗地笑着,大步流星地迎上来。这个黑黑高高的北方汉子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豁达而又容易接近,而这也正是华晨大多数员工对他的评价。
事实上,随着5月底华晨集团董事长杨宝善传出辞职的消息,业界关于蔺晓刚接任的议论便甚嚣尘上。“如果不出意外,接替杨宝善的将是现任总裁蔺晓刚,蔺总的呼声比较高。”华晨集团内部人士分析说,辽宁省政府有意让蔺晓刚接手。蔺晓刚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了。
临危受命
不过,蔺晓刚最初出任华晨总裁时可没现在这么轻松,因为当时正是华晨深陷人事“大地震”之际。事实上,刚上任的他,面对的是一个受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双重攻击”的企业。
来自市场的消息,2004年全国汽车市场的增幅是17%,而华晨旗下汽车的销量却比2003年减少了2万辆。在蔺晓刚掌管的四大品牌中,除了金杯相对成熟一些,2004年的市场份额占到客车市场的49%外,其余的三个品牌——尊驰、阁瑞斯“尚在摇篮中熬熬待哺”;“中华”,虽然华晨精心打造了多年却还是“没出息”的“亲生儿子”,即便是在家门口的沈阳市场,中华的占有率也只有5%左右。
资本市场更是不容乐观,从2004年1月1日到12月9日蔺晓刚上任的那一天,华晨中国(1114.HK)的每股股价已从4.75港元跌到了1.54港元,跌幅高达64.8%。而就在当年3月21日,华晨中国还发布了2004年度盈利预警。
特别是此前,由于华晨前高管的抛售股票行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