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人世界》 > 2006年第1期
编号:18029
揭开中国中产阶级的面纱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7日 《华人世界》 2006年第1期
揭开中国中产阶级的面纱
揭开中国中产阶级的面纱
揭开中国中产阶级的面纱

     1951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出版了《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书一发行,立即把“白领”和“中产阶级”的概念推介到了全球,并使之泛化成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在这本畅销书中,赖特·米尔斯第一次提出了作为“中产阶级”的白领阶级的概念,并详细研究了“中产阶级”的状况。

    米尔斯指出,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一个包括政府部门的中级行政官员,国营和私营垄断企业中的中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以及其他领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等所组成的新的群体——“中产阶级”。他做出了一个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即“中产阶级”就是一个这样的群体:

    (1)依附于庞大机构,专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服务。

    (2)无固定私产,不对服务机构拥有财产分配权,较难以资产论之。

    (3)靠知识与技术谋生,领取较稳定且丰厚的年薪或月俸。

    (4)思想保守,生活机械单调,缺乏革命热情,但为维持其体面与其地位相称的形象而拒绝流俗和粗鄙的大众趣味。

    对于这一意义,有关社会学专家认为,其中,赖特·米尔斯道出了“中产阶级”内涵公认的几个要素:决定“中产阶级”的关键性物质并不仅在于收入,还有与其生活、心理和社会地位状态相连接的责任、权利和利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结构转型步伐加快,一些新型的社会职业应运而生,出现了一批高收入的群体。但是,这批高收入的群体,是否就是我们所说的“中产阶级”呢?如果是,他们的状况又是如何呢?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周晓虹率领一个课题研究组在经过30多个月的调查走访,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全国五大城市的3000户人家进行了问卷并对100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