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200593
播撒融融的爱 收获浓浓的情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第10期
     经过四年的心理学专业的系统学习,初出大学校门的我也是踌躇满志。更令我欣慰的是,我找到了一所理想的学校——上海市世外中学。

    校领导非常重视心理工作,在预初和初一年级为学生们安排了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为了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需要,学校专门投资建立了一间心理活动专用教室,铺设了地毯,配置了完善的影音设备,使学生讨论、游戏、放松训练有了专门的场所。从客观条件上保障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当时我心想,以我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以我成功的实习经历,上好初中学生的心理辅导课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可现实给我以下马威。心理辅导课有其特殊性,要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释放压力,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要让学生随着线索收放自如。初上讲台的我,有余劲而缺经验,预初、初一的学生好不容易有这么一节形式较多,没什么压力的课,往往会过度地释放他们的活力与热情。于是我们的专用教室——心灵放飞室,真的呈现出放纵、沸腾的景象。我遇到了统一课堂气氛和课堂纪律的挑战,同时心理辅导课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可以借鉴的经验也较少,当时的我实在是有些迷惘和担心,但一向不服输的我并没有灰心失望,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此时,学校特地安排了见习教师和老教师的座谈,老教师们无所保留的经验传授帮我缩短了不适应期,而我也虚心地向教研员请教,向老教师学习课堂组织的方法,每次上课前我都根据课上的活动主题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对于每一次区里的教研活动和外校同仁所开的公开课,我再忙也会挤时间前往,每一次活动都会给我以新的启示,开阔我的思路。我认真抓好备课这一环,尝试运用幻灯、电影、电视、多媒体教学、小实验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添设思维阶梯,让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不可否认这些工作需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记得在进行一次主题为“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的活动时,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可操作的问题解决情境,我需要蜡烛、火柴、图钉、木板、纸盒,为了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六个班级每班九组,光活动所需的一大堆纸盒就让我头疼不已,我甚至将家中所有的洋参片之类的补品统统从盒子里“解放了出来”。另外,我最担心的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不会烧着地毯,发生意外。其实对于这种活动,我也曾有过“算了,那么麻烦干吗”的想法,但一想到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使以往教学中无法具体表现出来的事物和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用较短的时间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我最终还是坚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区教研员张老师的关心下,在校领导和众多教师的帮助、协助下,我上课渐渐地得心应手了。我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讲授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大组辩论、交流,自编、自导、自演心理小品,编写简报等活动。在每次的课堂教学中,我都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活动内容。例如在青春期教育前先做一次问卷调查,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讲授;在期中考试前适时进行缓解考试压力的放松训练,考试之后则安排了情绪调节的内容,使辅导更见成效,学生也因此感到很有收获。我时常捧着学生们写的课后感想认真阅读。

    “到了初一,才感觉到心理的微妙,渴望了解自己、别人,更渴望在心理课上一展身手。心理课成了滋润我们心田的露水,灌溉我们头脑的营养,是紧张学习后最好的调节,轻松、活泼、生动、有趣……”

    “通过游戏或讨论的方式来上心理课,既能丰富课堂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趣但不失深度。印象最深的一节是——后仰与信任。同学推我上去,我也就上去了。直到站上椅子,才发现心跳加速,当我倒在同伴们结实的‘台’上时,我发觉了这节课的真正意义。”

    “心理课,我十分喜欢。在心理课上,我们可以卸下‘面具’,做一个真正的孩子。”

    “在期中考试来临之际,老师对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理辅导,是有针对性的。这次辅导缓解了我们临考的压力,告诉我们考试前应该怎么做,怎样调节心理压力,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上课的时候我很轻松,心情舒畅。那时,我忘记了学校所有的事,抛去一切杂念。闭上双眼,仿佛进入一个虚幻的世界……”……

    读着读着,它们仿佛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带着天真、灿烂的微笑的学生,与我诉说着他们的快乐,我们就这样彼此分享着心理课带给师生的幸福。

    作为教师,我从心理课中得到的也是很多很多的。常常会因为学生的坦诚而感动;因为学生天真的话语而忍俊不禁;因为学生的奇思妙想而赞叹不已。印象最深的是为了加强在竞争社会中生活的孩子们的协作精神,我曾安排了前面提到的“后仰与信任”的心理活动。由于人都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若非对身后支持者有绝对的信任,是做不到笔直地后倒的,我将活动分为两步:首先是两人一组在平地上进行,在此基础上以六人为一组进行,让一位组员立在椅子上向后倒于其余组员所搭的“台”上。为这次活动我特意录制了一盘磁带,在整个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播放,45分钟都是周华健的《朋友》,我想营造一种互助、互爱、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氛围。

    记得有一小组特意推选了一个块头蛮大的学生站在椅子上,而搭台的却是看上去瘦瘦弱弱的学生,我心里挺担心的,可我还是尊重了他们的选择,只有在一旁“时刻准备着”。伴着“3,2,1”的呼喊声,他们成功了!我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下了。问他们手疼吗,他们一边甩着手一边说:“疼,但是很自豪!”上课中这样感动的时刻很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学校里学习的许多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接触过的东西,会在我们的心灵里,首先在我们的情感和内心感受里留下痕迹。”可以说我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最大受益者,我用自己的力量收获了一份份真情和感动。

    我深知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知识,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咨询技术,丰富课堂形式,可有时也会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今后我会挤出点点滴滴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从而使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更好地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做出自己的贡献。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拔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教师讲的话发生共鸣,教师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初看这段话是在工作前,觉得它挺美的,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回想起来觉得很有道理,我会努力地去同学生们的心弦对准音调。

    责任编辑/王 莉 (陈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