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活事件后症的初步分析(1)
一、“生活事件后症”的提出
当今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越来越显著,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社会环境的复杂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主要通过生活事件及各种中介因素来实现。个体在社会中生存会不可避免地经历各种生活事件,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所处的环境、社会地位具有特殊性,他们对生活事件的处理与应对方式不同于成人,因而这些生活事件对学生的影响较成年人更为突出。很多事实表明,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营造氛围外,主要都是在解决生活事件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四川省教育学院的姚文忠教授在四川省中学生健美工程协作组第十次会议上概括这种现象时,提出了“生活事件后症”一词。生活事件后症是指由于对生活事件的应对不恰当或处理不妥善而留下的消极影响。具体到学生即指由于对与学生相关的生活事件的处理不妥善或学生自身的应对不恰当而给其留下的消极影响。
生活事件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的表现为消极心态,例如自卑、空虚、烦恼、消沉等;有的表现为心理技能降低,例如走神、记忆减退、心理疲劳等;有的表现为行为失当,例如打架斗殴、吸毒、自杀、杀人、盗窃、表现狂妄等;有的表现为人格特征突出或人格轻度偏离,例如暴躁、多疑、偏执、狭隘、孤僻、怯懦等,所有这些表现都可以追溯到一点一滴的生活事件中去。
二、学生生活事件后症的来源
从宏观角度来说,生活事件后症的来源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自身的。杨延平和杨德森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学生影响程度最严重的生活事件主要是来自家庭方面的强度较大的、重要的不良生活事件,以及个体自身的一些重要事件,这些事件是:家庭成员死亡、父母或个体自身遇事故致伤致残或患严重慢性疾病、父母离异、家庭成员违法犯罪、父母下岗、个体与父母关系紧张(情感关系、经济关系)等。来源于家庭的一般性生活事件有: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父母一方或双方调外地工作等。由于此类事件发生在学生或学生最亲近的人身上,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对学生的心理冲击最大。
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态度,家庭的整体氛围等因素虽不是直接的生活事件,但它们可以作为生活事件的诱因,间接地起作用,因而我们将这些间接起作用的因素称中介因素,中介因素可以看作是生活事件的间接来源。
学生中频率最高的生活事件大都发生在学校,有的是与学习和人际交往有关的,如:考试失败或不理想、成绩下降、竞赛失利、升学考试的压力、调换座位、评优、评选班干部、被人误会或错怪、同学间失和、遭到同学的讽刺、嘲笑等;有的是和教师有关的,即通常所说的师源性生活事件,如:教师的批评、责骂、体罚、污辱等。由于教师在学生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学生对教师的崇信甚至超过对家长的崇信,年级越低的学生表现越明显,因而批评、责骂等负强化因素,会伤害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丧失信心。
社会上的不法事件,如:抢劫、偷盗、赌博、诈骗、拐卖、行贿受贿、不法青年向学生收“保护费”等,会使学生产生不安全感,造成心理紧张、焦虑、多疑。此外,这些事件不少也与学校的正面教育及学生所知道的行为规范相违背,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意识、观念上的矛盾、冲突、迷惑,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良好品行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无论何种来源,生活事件总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生活事件能否引起后症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主观方面包括:个体的个性特征、价值观、经历、心理状态、耐挫能力、遭遇烦恼时的求助方式、自己对未来的期望等;客观方面包括:生活事件本身的强度、频率、性质。此外,父母的管教方式、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父母对自己的期望程度等中介因素也会起一定的作用。
三、对防治学生生活事件后症的几点建议
面对纷繁复杂的容易产生消极影响的生活事件,我们应该坚持两个预防:一是预防不良生活事件的发生;二是预防不良事件产生后症。如何才能做到两个预防,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察言观行——建立预警机制
要了解在学生的生活中发生了哪些对其心理有影响的生活事件,学生的情绪变化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成熟度不及成人,他们往往难以掩饰或长久掩饰自己的不良情绪。教师通过对学生情绪变化的细心观察,便能从中获取较为有用的信息。对于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引入“组群”的概念。教师可在私下里将学生分为若干组群,如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学生、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学生等,当有学生出离于某组群或表现出与原组群特征极不相符的言行举止时,教师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具体原因。如果说上述机制是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的话,那么建立学生心理与行为档案则是将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纵向比较以提取有效信息,但其中要排除由于正常的成长而引起的一系列行为举止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辨别。
也有少数学生的情绪不易外露,察言观色难以了解其情绪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从更细小的生活细节中去发现。例如:某中学一学生在填表时,将其父母的名字在表上分得很开,教师留意到这一细节后,通过了解获悉,该生的父母感情不和,几欲离婚,该生思想压力很大。经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帮助,该生才得以摆脱思想上的包袱。
欲建立各种适当的预警机制,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善于总结经验。
(二)心理日记——引导自我暴露
心理日记能使教师及时、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因为学生在日记中反映出来的思想活动常常是具体而真实的,如:“这次选班干部不公平,我各方面都比他强,为什么就没选我?”“我真地很喜欢他,简直难以自拔;我不敢看他,躲开他,可他的影子老在我头脑里出现。写作业时,作业本上都有他的笑脸,不,有时又变成一张讥讽我的脸,嘲笑我一个女孩子怎么这么不害臊,我该怎么办?”
要让学生敢于在日记中真实地记录所思、所想、所感,关键是教师要遵循保密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隐私。心理日记中没有教师与学生,有的只是引路的朋友。教师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诚心换取学生的真心。
(三)延迟技术——优化应邀方式
武汉市对205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时表明:学生在遇到不良生活事件时主要采取的是积极的应对方式,但也有用抽闷烟、喝闷酒(38。5%)和服用安眠药(10%)来解决心理紧张的。这项调查中没涉及到的一些更消极和极端的应对方 (黄静梅)
当今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越来越显著,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社会环境的复杂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主要通过生活事件及各种中介因素来实现。个体在社会中生存会不可避免地经历各种生活事件,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所处的环境、社会地位具有特殊性,他们对生活事件的处理与应对方式不同于成人,因而这些生活事件对学生的影响较成年人更为突出。很多事实表明,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营造氛围外,主要都是在解决生活事件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四川省教育学院的姚文忠教授在四川省中学生健美工程协作组第十次会议上概括这种现象时,提出了“生活事件后症”一词。生活事件后症是指由于对生活事件的应对不恰当或处理不妥善而留下的消极影响。具体到学生即指由于对与学生相关的生活事件的处理不妥善或学生自身的应对不恰当而给其留下的消极影响。
生活事件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的表现为消极心态,例如自卑、空虚、烦恼、消沉等;有的表现为心理技能降低,例如走神、记忆减退、心理疲劳等;有的表现为行为失当,例如打架斗殴、吸毒、自杀、杀人、盗窃、表现狂妄等;有的表现为人格特征突出或人格轻度偏离,例如暴躁、多疑、偏执、狭隘、孤僻、怯懦等,所有这些表现都可以追溯到一点一滴的生活事件中去。
二、学生生活事件后症的来源
从宏观角度来说,生活事件后症的来源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自身的。杨延平和杨德森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学生影响程度最严重的生活事件主要是来自家庭方面的强度较大的、重要的不良生活事件,以及个体自身的一些重要事件,这些事件是:家庭成员死亡、父母或个体自身遇事故致伤致残或患严重慢性疾病、父母离异、家庭成员违法犯罪、父母下岗、个体与父母关系紧张(情感关系、经济关系)等。来源于家庭的一般性生活事件有: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父母一方或双方调外地工作等。由于此类事件发生在学生或学生最亲近的人身上,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对学生的心理冲击最大。
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态度,家庭的整体氛围等因素虽不是直接的生活事件,但它们可以作为生活事件的诱因,间接地起作用,因而我们将这些间接起作用的因素称中介因素,中介因素可以看作是生活事件的间接来源。
学生中频率最高的生活事件大都发生在学校,有的是与学习和人际交往有关的,如:考试失败或不理想、成绩下降、竞赛失利、升学考试的压力、调换座位、评优、评选班干部、被人误会或错怪、同学间失和、遭到同学的讽刺、嘲笑等;有的是和教师有关的,即通常所说的师源性生活事件,如:教师的批评、责骂、体罚、污辱等。由于教师在学生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学生对教师的崇信甚至超过对家长的崇信,年级越低的学生表现越明显,因而批评、责骂等负强化因素,会伤害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丧失信心。
社会上的不法事件,如:抢劫、偷盗、赌博、诈骗、拐卖、行贿受贿、不法青年向学生收“保护费”等,会使学生产生不安全感,造成心理紧张、焦虑、多疑。此外,这些事件不少也与学校的正面教育及学生所知道的行为规范相违背,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意识、观念上的矛盾、冲突、迷惑,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良好品行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无论何种来源,生活事件总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生活事件能否引起后症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主观方面包括:个体的个性特征、价值观、经历、心理状态、耐挫能力、遭遇烦恼时的求助方式、自己对未来的期望等;客观方面包括:生活事件本身的强度、频率、性质。此外,父母的管教方式、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父母对自己的期望程度等中介因素也会起一定的作用。
三、对防治学生生活事件后症的几点建议
面对纷繁复杂的容易产生消极影响的生活事件,我们应该坚持两个预防:一是预防不良生活事件的发生;二是预防不良事件产生后症。如何才能做到两个预防,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察言观行——建立预警机制
要了解在学生的生活中发生了哪些对其心理有影响的生活事件,学生的情绪变化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成熟度不及成人,他们往往难以掩饰或长久掩饰自己的不良情绪。教师通过对学生情绪变化的细心观察,便能从中获取较为有用的信息。对于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引入“组群”的概念。教师可在私下里将学生分为若干组群,如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学生、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学生等,当有学生出离于某组群或表现出与原组群特征极不相符的言行举止时,教师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具体原因。如果说上述机制是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的话,那么建立学生心理与行为档案则是将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纵向比较以提取有效信息,但其中要排除由于正常的成长而引起的一系列行为举止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辨别。
也有少数学生的情绪不易外露,察言观色难以了解其情绪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从更细小的生活细节中去发现。例如:某中学一学生在填表时,将其父母的名字在表上分得很开,教师留意到这一细节后,通过了解获悉,该生的父母感情不和,几欲离婚,该生思想压力很大。经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帮助,该生才得以摆脱思想上的包袱。
欲建立各种适当的预警机制,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善于总结经验。
(二)心理日记——引导自我暴露
心理日记能使教师及时、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因为学生在日记中反映出来的思想活动常常是具体而真实的,如:“这次选班干部不公平,我各方面都比他强,为什么就没选我?”“我真地很喜欢他,简直难以自拔;我不敢看他,躲开他,可他的影子老在我头脑里出现。写作业时,作业本上都有他的笑脸,不,有时又变成一张讥讽我的脸,嘲笑我一个女孩子怎么这么不害臊,我该怎么办?”
要让学生敢于在日记中真实地记录所思、所想、所感,关键是教师要遵循保密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隐私。心理日记中没有教师与学生,有的只是引路的朋友。教师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诚心换取学生的真心。
(三)延迟技术——优化应邀方式
武汉市对205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时表明:学生在遇到不良生活事件时主要采取的是积极的应对方式,但也有用抽闷烟、喝闷酒(38。5%)和服用安眠药(10%)来解决心理紧张的。这项调查中没涉及到的一些更消极和极端的应对方 (黄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