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200513
从心灵走向心灵 使心灵升华心灵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1期
     一百多封学生业信……

    去年下半年,分管德育的同志告诉我一个信息,学校“知心朋友”信箱收到了学生心理咨询方面的一百多封来信,心理健康教育总辅导员史玲亮老师也认认真真地回了一百多封信。随即,一大叠信件到了我的眼前……

    一、我第一次从内心感受到如此真切地走进了学生的心房

    作为教师,我们一直都认为,童心是天真的(甚至天真得一无所知),童心是无瑕的(无瑕得犹如一张白纸),但当我看完这一封封来信,我感受到了一颗颗复杂的,并不是十分幼稚、幸福(甚至包含着压抑、痛苦、怨愤、无奈……)并已具有了一定的理性思考问题能力的童心。更使我激动、兴奋的是, “知心朋友”信箱成了他们信得过的、心甘情愿地公开内心“秘密”的“知音”。我大体归结了一下他们心声的指向,人员上主要涉及到了父母、教师和同学。事项上涉及面很广,很多孩子对家长的生活方式、教育方法反感、不满。有的认为父母苟求子女,批评多于鼓励,怀疑多于信任,逼子女一天到晚只许看学习辅导书籍、做习题,家庭缺乏民主、平等的氛围;有的认为父母有严重的不良习气,贪图玩乐,对子女漠不关心;有的认为父母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不是,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很多学生对教师也很有“看法”,有的认为教师工作不细致,处理事情时不了解、不尊重事实,有冤枉学生或“各打五十大板”的现象;有的认为教师不能公平对待学生,偏袒成绩好的学生,评“三好生”不公正,说话不算数;有的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较远,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欺负、霸道行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很多学生还反映了同伴之间存在起绰号、讥笑挖苦他人、欺骗同伴等不良现象。甚至有的学生还“斗胆”公开了一些真叫人难以启齿的“秘密”,那么多那么多的“秘密”,他们向“知音”倾诉,求“知音”相助。

    童言“无忌”,童心“无忌”,童年并不轻松、快活——孩子那“鲜为人知”的内心时空震撼了我的心。

    二、我再一次沉重地感到长期以来德育工作存在的弊端

    春夏秋冬,从元旦到岁末,从清明节到国庆节,从现在到未来,从小我到大家……德育为首,我们学校似乎没有一点偏差过,但我们是如何在进行德育的呢?反思,我们即可发现——

    一是封闭的、独裁的、单向的德育程序,始终没有根本逆转。从校长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学生注定就是德育信息的“接受器”,德育工作的“终点站”。

    二是单一的、官僚的、说教式的德育方法,仍然是普通使用的“常规武器”。德育者,说烦繁说说无效;受德育者,听腻厌听听不进。

    三是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的德育意识,依旧失落多多。看来德育工作面向了全体,却偏偏忽视了个体,导致“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看来什么都教育了,却往往是什么都未教育得了。真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看来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却恰恰是时时刻刻的教育都 没有落实……

    诸多弊端,我们可以归结为一点:德育工作没有尊重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学生没有走进德育时空。由于缺乏学生的参与,双向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我们德育工作者播下的德育种子,究竟“发芽”了没有, “开花、结果”了没有,心中无数。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就是缺少一种思考:德育犹如“打靶”,出膛的子弹中了几环?如何来进一步提高“命中率”?

    上述言辞,可能过于激烈,我的想法是:把问题看得重一些、深一些、透一些,可以减少或避免新问题的出现。

    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

    看了学生来信后的不久—— 2000年年末,丹阳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使我受益匪浅。

    课题:走进快乐宫

    主要环节和程序:学生讲述内心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教师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人、事和社会→心理知识总结(①对同一事,不同的人看法不同;②调适心态,换一个角度看事物;③快乐全靠自己)。

    课堂组织形式和手段:“学生自由组合而坐——多媒体辅助(图像、文字、音乐相交融)——讲故事、自由讨论、换位思考、情节表演……

    课堂师生关系:平等、尊重、鼓励、共同参与。学生走进并占有了课堂的时空,教师成了服务者。

    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愉悦,学生的精彩表达不时进出智慧的火花。

    这堂心理健康教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此,“心灵”这一新的德育理念在我的心中确立。从新世纪的开始,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开始落实这一理念,并从此人手,探索学校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我们的努力和探索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认真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走进德育时空,把握“从心灵走向心灵,使心灵升华心灵”的德育工作主线。一般认为,德育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和良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我们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非常重要,它渗透并影响着其他各方面品德的形成。因此德育工作当“攻心为上”,牵一“心”可修全德,心正则德高。

    我们的操作思路是:凭借“知心朋友”小组、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科教学、少先队活动等载体,给学生提供表达内心世界的时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人格品德。例如,我校前一阶段开展了确立“自信”,品味“成功”的自信心教育主题活动,就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们“从信心走向成功”的心理追求。再如,活动课程一般要涉及到学生成长过程中四个方面的问题,即自我、人际交往、学习(学习适应、学习监控)、价值观(个人的发展、对社会的看法、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因而在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通过探索,形成“体悟学生内心——恰当引导心理——提升学生品格”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操作程序。

    二是探求“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新途径。德育的成败说到底取决于教师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等诸方面。 “从心灵走向心灵,使心灵升华心灵”这一理念本身就包含着师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相互影响和修炼。为此,我联想到了我们长期以来的学校管理(主要指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如同往昔的德育一样,存在着单向性、单一化、说教式等严重弊端,虽是对人的教育,其实“目中无人”;虽是对心灵的塑造,然而“心不在焉”。缺少教师的内心体悟,缺少有针对性的、科学艺术的教师健康心理引导。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在对学生的德育过程中就可能扮演像领导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因此,我觉得民主管理、让教师走进管理时空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一百封信,一堂课,使我顿悟出德育工作新理念中的另一层想法,即从学生中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源头活水”,使“自上而下”逆转为“自下而上”,学校的管理者当好“中介”,与教师共同本着“塑造学生必先锻造自己”的理念,在师生中走个“来、回”,采用恰当、科学、艺术的方法,引导教师心理,提升教师品格。为此,我们将以“提高生命质量”为主题开展师德师表系列活动,让教师感悟生命,感悟生命质量,感悟生命价值的追求,从而最终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化、目标化、生命化和无制度化。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最后我呼吁:让孩子走进教育时空,占有教育时空,发展在时空,受益于时空。 (邹伟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