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这样融化了一座“冰山”
那是毕业后的第一年,我被分配到一座小城的师范学校工作,第一次当上了班主任。在大学时我学的专业是心理学,耳闻目睹了许多同学的心理困扰,毕业后我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尽可能地让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形成健康的性格,愉快地成长。我所带的班是一个典型的音乐班,女生多男生少,幸好我很快就“征服”了绝大部分学生,虽说有“同性相斥”之说,但班上的女生还是有点把我当成“偶像”的意味儿。
欣喜之余,我慢慢发现还有几位学生是我不能准确把握的。其中有一位女生,特别地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来自一个小县城,平时独来独往,就是与班上另三位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女生,也是交往甚少。整天“冰”着脸,对谁都没有笑意。我还观察到,她说话很不注意方式,比较冲,令人很不舒服。处于她们这个年龄的学生应该是很有热情,非常需要朋友的,为什么她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呢?如果照目前的情形发展下去,对她性格的健康发展将非常不利。而且这样的学生也会影响班级整体团结与集体活动的开展。于是我决定了解她,融化这座“冰山”。
我首先从档案和其他学生那里着手了解这个女生的详细情况。从档案看,她的家庭很幸福,四口之家,爸爸是位教师,妈妈是一名工人,还有一个弟弟。从其他学生那里得到的情况很一致,都认为该生不友善,不好接近。说句心里话,我也不太喜欢这种类型的学生,并且从心里我已对她有一个预期:爱与同学、老师顶撞,孤僻,自以为是……因为在我以前的学习生涯中,我深刻地记得一位孤僻的女生在课堂上公开与班主任顶撞的情景。当时幸亏那位中年女班主任的容忍,才结束了争执。我不想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这样一个毫无经验的班主任身上,所以在没把握之前,我尽量不委托她做什么工作,以免适得其反。
观察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了她的另一面:遵守纪律,学习认真,很爱看书。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我找她谈了一次话。谈话中首先对她的优点作了肯定,她有点惊讶于我对她的了解。在她看来,我肯定是不太关心注意她的。因为没有十足的把握,谈话中我尽量避免选择容易引起她心理抵触的话题。谈话的中心主要是建议她与同学们多接触,尽量把笑容写在脸上,而且我重点强调后者。本来对这次谈话我并没寄多大希望,甚至主观认为谈话一定难以进行。谁知谈话开始没多久她就哭了,并向我说了许多她心里的想法。她认为班上的那些同学比较浅薄,不知道珍惜时间,不认真学习。她还说同学当中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好心的,大家都很自私。从小到大,父母都希望她好好学习,所以她要努力,还想成为一名作家。班上有三位同学与她来自同一个县,但她们都是来自于农村,如果连她们都比不过,就没有 脸回去见父母了。从这次谈话中,我了解到她是一个比较偏激的人,看问题比较片面、极端,而且还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任何事都苛求完美。在有些方面又较其他学生成熟。这次谈话之后,她开始逐渐信任我,她说她将尽量像我要求的那样把笑容写在脸上。
这次谈话对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明白,任何一名学生都会接受教师真诚的关心,作为老师,只要真心付出,定会有所回报。也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会不轻易给学生下评语,尤其是不好的评语。我想这位女生之所以那么容易接受我,是因为她其实非常需要别人真诚的关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方面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她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参加集体活动,上课多回答问题等;另一方面给周围的同学做思想工作,请她们主动接近她,为她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为了鼓励她实现自己想当作家的理想,我还为她联系了一名教师指导她写作。
我的真心付出,在她身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她积极地配合我的工作,把我当作一个可信赖的人,虽然脸上的笑容仍不多,与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亲密,但毕竟有所改善。在帮助她改变的过程中,我不急于求成,而是不断发现她细微的变化,去鼓励她。要彻底使她与同学们亲密相处,我认为重要的是改变她的观念。她最大的问题是性格的偏激,不能在接受别人的同时接受别人的不足,导致她总不能全然地接受某一个人。她曾对我说过,从小到大除了家人她只喜欢两个人,一个是以前的家教老师,另一个就是我。我想我和那位家庭教师之所以被荣幸地挑选上,一方面可能是我们都关心她,另一方面是因为她还没有看到我们的缺点,或者说以她的认识能力还不能看到。
为了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我在班上推出了一项管理措施:写周记。当然,对我来说让他们写周记并不是为了锻炼文笔,而是为了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与想法,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健康地成长。我采取自愿原则,想交就交,不交也不强迫。那位女生不仅坚持写,而且每周都是好几篇,字数很多。内容大多是心情与思想之类,从中充分暴露出她认识上的不足,如不能接受别人的缺点,不能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我每次都要针对她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在她的周记后面写下我的看法,并指出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提出建议,慢慢纠正她看问题的偏差。她愈来愈把我当作可以相信的朋友,开始虚心听从我的建议。
不久后的一件事成为事情发展的转折点。班上的女生住的是24人一间的大寝室。有学生反映寝室里经常丢东西,而她们一致认为那个女生是最可疑的人。要求搜查她的衣物,不愿与她交往。我坚决反对搜查她的东西,并一再提醒学生,没有事实证据不能瞎猜疑。我知道如果搜查她的东西,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毁了她。如果真查出了东西自不必说,就是没有查出东西对她的声誉也会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她的心理,她会与同学愈走愈远,甚至会影响她对所有人的信任。我想这件事如果处理得当,说不定是个改善她不良性格的契机。当然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功亏一篑。
不久,我找她谈了一次话,问她最近是否丢了东西,并请她建议解决的办法。她也说自己丢了东西,建议搜查。后来,我利用两节课时间当着学生们的面搜查了寝室里每一个柜子,并没有发现什么赃物。其实在这之前我已经做了调查,东西不是寝室成员偷的,搜查的目的是让她们放心并消除嫌疑,从而能和睦相处。果真下一个学期,她们换到另一栋宿舍楼,换了一个新的宿舍管理员后,再没有发生失窃的事件。这件事成了催化剂,班上的女学生因为内疚于对她的误解,从而对她比以往更加热情。而她并不知道她们的误解,也回报了她们的热情,这样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年级时,她与同学们的交往已经明显增多了。遗憾的是,由于学业和工作需要,二年级开学没多久我就没再担任该班的班主任,也没再给她们上课了。据说年级主任去班上介绍新班主任时,学生们都哭了,她尤为伤心。我在感动之余也有点愧疚,没有与他们共同度过三年时光。余下的日子里,我便很少见到她们,偶尔碰见了,她便会跑过来与我说说话,她变得越来越开朗了,正如我以前所要求的把笑容写在了脸上。毕业那一年,据其他同学说,她已经改变了很多,很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对待同学也很热情。她特地邀请我去参加她们的毕业晚会,晚会上有她表演的独唱,我很惊讶,因为以前她的专业并不突出,同时也为她由衷地感到高兴。看着舞台上笑容满面的她,谁会想到这就是当初那个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女孩呢?在她离校的时候,我正在给一个班的学生上课,她跑到门口向我告别。我走出去的时候,她便哭着抱着我,临走时说了一句让我终身感动的话:“老师,我以后也要做一名像您这样的老师!”
她们是我的第一届学生,她们进校的日子是我开始参加工作的日子,其实在她们离校的那一年,我也离开了那儿。她们给了我很深的感触,也教会了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颗期望别人关怀的心,尤其是来自于老师的关注。不论他或她的表现是多么顽皮,多么的冷若冰霜,只要你有一颗爱心,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你可以走近每一位学生,融化每一座“冰山”。 (王淑红)
欣喜之余,我慢慢发现还有几位学生是我不能准确把握的。其中有一位女生,特别地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来自一个小县城,平时独来独往,就是与班上另三位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女生,也是交往甚少。整天“冰”着脸,对谁都没有笑意。我还观察到,她说话很不注意方式,比较冲,令人很不舒服。处于她们这个年龄的学生应该是很有热情,非常需要朋友的,为什么她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呢?如果照目前的情形发展下去,对她性格的健康发展将非常不利。而且这样的学生也会影响班级整体团结与集体活动的开展。于是我决定了解她,融化这座“冰山”。
我首先从档案和其他学生那里着手了解这个女生的详细情况。从档案看,她的家庭很幸福,四口之家,爸爸是位教师,妈妈是一名工人,还有一个弟弟。从其他学生那里得到的情况很一致,都认为该生不友善,不好接近。说句心里话,我也不太喜欢这种类型的学生,并且从心里我已对她有一个预期:爱与同学、老师顶撞,孤僻,自以为是……因为在我以前的学习生涯中,我深刻地记得一位孤僻的女生在课堂上公开与班主任顶撞的情景。当时幸亏那位中年女班主任的容忍,才结束了争执。我不想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这样一个毫无经验的班主任身上,所以在没把握之前,我尽量不委托她做什么工作,以免适得其反。
观察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了她的另一面:遵守纪律,学习认真,很爱看书。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我找她谈了一次话。谈话中首先对她的优点作了肯定,她有点惊讶于我对她的了解。在她看来,我肯定是不太关心注意她的。因为没有十足的把握,谈话中我尽量避免选择容易引起她心理抵触的话题。谈话的中心主要是建议她与同学们多接触,尽量把笑容写在脸上,而且我重点强调后者。本来对这次谈话我并没寄多大希望,甚至主观认为谈话一定难以进行。谁知谈话开始没多久她就哭了,并向我说了许多她心里的想法。她认为班上的那些同学比较浅薄,不知道珍惜时间,不认真学习。她还说同学当中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好心的,大家都很自私。从小到大,父母都希望她好好学习,所以她要努力,还想成为一名作家。班上有三位同学与她来自同一个县,但她们都是来自于农村,如果连她们都比不过,就没有 脸回去见父母了。从这次谈话中,我了解到她是一个比较偏激的人,看问题比较片面、极端,而且还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任何事都苛求完美。在有些方面又较其他学生成熟。这次谈话之后,她开始逐渐信任我,她说她将尽量像我要求的那样把笑容写在脸上。
这次谈话对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明白,任何一名学生都会接受教师真诚的关心,作为老师,只要真心付出,定会有所回报。也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会不轻易给学生下评语,尤其是不好的评语。我想这位女生之所以那么容易接受我,是因为她其实非常需要别人真诚的关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方面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她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参加集体活动,上课多回答问题等;另一方面给周围的同学做思想工作,请她们主动接近她,为她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为了鼓励她实现自己想当作家的理想,我还为她联系了一名教师指导她写作。
我的真心付出,在她身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她积极地配合我的工作,把我当作一个可信赖的人,虽然脸上的笑容仍不多,与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亲密,但毕竟有所改善。在帮助她改变的过程中,我不急于求成,而是不断发现她细微的变化,去鼓励她。要彻底使她与同学们亲密相处,我认为重要的是改变她的观念。她最大的问题是性格的偏激,不能在接受别人的同时接受别人的不足,导致她总不能全然地接受某一个人。她曾对我说过,从小到大除了家人她只喜欢两个人,一个是以前的家教老师,另一个就是我。我想我和那位家庭教师之所以被荣幸地挑选上,一方面可能是我们都关心她,另一方面是因为她还没有看到我们的缺点,或者说以她的认识能力还不能看到。
为了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我在班上推出了一项管理措施:写周记。当然,对我来说让他们写周记并不是为了锻炼文笔,而是为了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与想法,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健康地成长。我采取自愿原则,想交就交,不交也不强迫。那位女生不仅坚持写,而且每周都是好几篇,字数很多。内容大多是心情与思想之类,从中充分暴露出她认识上的不足,如不能接受别人的缺点,不能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我每次都要针对她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在她的周记后面写下我的看法,并指出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提出建议,慢慢纠正她看问题的偏差。她愈来愈把我当作可以相信的朋友,开始虚心听从我的建议。
不久后的一件事成为事情发展的转折点。班上的女生住的是24人一间的大寝室。有学生反映寝室里经常丢东西,而她们一致认为那个女生是最可疑的人。要求搜查她的衣物,不愿与她交往。我坚决反对搜查她的东西,并一再提醒学生,没有事实证据不能瞎猜疑。我知道如果搜查她的东西,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毁了她。如果真查出了东西自不必说,就是没有查出东西对她的声誉也会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她的心理,她会与同学愈走愈远,甚至会影响她对所有人的信任。我想这件事如果处理得当,说不定是个改善她不良性格的契机。当然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功亏一篑。
不久,我找她谈了一次话,问她最近是否丢了东西,并请她建议解决的办法。她也说自己丢了东西,建议搜查。后来,我利用两节课时间当着学生们的面搜查了寝室里每一个柜子,并没有发现什么赃物。其实在这之前我已经做了调查,东西不是寝室成员偷的,搜查的目的是让她们放心并消除嫌疑,从而能和睦相处。果真下一个学期,她们换到另一栋宿舍楼,换了一个新的宿舍管理员后,再没有发生失窃的事件。这件事成了催化剂,班上的女学生因为内疚于对她的误解,从而对她比以往更加热情。而她并不知道她们的误解,也回报了她们的热情,这样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年级时,她与同学们的交往已经明显增多了。遗憾的是,由于学业和工作需要,二年级开学没多久我就没再担任该班的班主任,也没再给她们上课了。据说年级主任去班上介绍新班主任时,学生们都哭了,她尤为伤心。我在感动之余也有点愧疚,没有与他们共同度过三年时光。余下的日子里,我便很少见到她们,偶尔碰见了,她便会跑过来与我说说话,她变得越来越开朗了,正如我以前所要求的把笑容写在了脸上。毕业那一年,据其他同学说,她已经改变了很多,很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对待同学也很热情。她特地邀请我去参加她们的毕业晚会,晚会上有她表演的独唱,我很惊讶,因为以前她的专业并不突出,同时也为她由衷地感到高兴。看着舞台上笑容满面的她,谁会想到这就是当初那个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女孩呢?在她离校的时候,我正在给一个班的学生上课,她跑到门口向我告别。我走出去的时候,她便哭着抱着我,临走时说了一句让我终身感动的话:“老师,我以后也要做一名像您这样的老师!”
她们是我的第一届学生,她们进校的日子是我开始参加工作的日子,其实在她们离校的那一年,我也离开了那儿。她们给了我很深的感触,也教会了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颗期望别人关怀的心,尤其是来自于老师的关注。不论他或她的表现是多么顽皮,多么的冷若冰霜,只要你有一颗爱心,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你可以走近每一位学生,融化每一座“冰山”。 (王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