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200493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2)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2期
     七、自我暗示,建立积极的内在对话

    自我对话是一种自己说、自己听的自我沟通过程,一个人对自己说的话决定了他要做的事。有着各种心理障碍的人所使用的自我对话通常是消极的、自我批判和自我毁灭的,如“不得了了”、“糟糕透了”、“没法活了”等,解决的办法是发展积极的内在对话。例如:(1)当自认为受到他人的轻视,个人感到无价值时,可以问自己:“你这样看有什么证据?对这件事有无其他解释?”(2)当有多项任务造成巨大压力,以至个人感到无所适从时,可以暗示自己:“一步一步去做”、“一件一件去做”。(3)当忧虑后果极端不利时,可以问自己:“你真正失去的到底是什么?”“最糟糕的后果是什么?”(4)当遇到失败,认为结果无法挽回时,可以对自己说:“这永远不是最后一次!”

    八、立即采取行动,分步化解压力

    日本学者长谷川写了一本有关森田疗法的书《行动转变性格》。他在书中强调的是,只有切实可行的日常生活实践,才能帮助人摆脱重重心理困扰。实际上,那些情绪消极、有痛苦不得缓解的人,大多是一些只想不做、缺乏行动、无谓地“反刍”痛苦的人。由于缺少行动,许多日常生活中并不难处理的问题,也累积成新的麻烦。因此,为了改变不良情绪,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同他人打交道、从外界获得力量。为了克服惧怕心理,应尽早回到令其恐怖的情境中去。对于那些面临多项任务、因工作期限压力感到紧张不安的人,最好的考虑一是断然将某些不太紧要的事情暂时放下,二是立即动手完成一件紧要而又不太困难的工作,以部分地缓解压力、增强信心,为有次序地完成其他任务准备条件。

    九、抓住“今天”,着眼子当前现实

    过去的已成历史,未来的尚属未知,重要的是抓住“今天”。今天可以做些什么就做些什么,不要为未来可能有的失败而忧虑,因为忧虑于事无补,反而会干扰问题的解决;不要为以前的过错而懊悔,因为过去的事情已不可改变。还是沈从文先生说的好:“摔倒了就赶快爬起来,不要欣赏你砸的那个坑。”

    十、立足根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心理健康首先反映在一个人健康的人生态度上,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是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第一要义。这就要求我们对生活抱开放态度,乐于吸取新经验;学会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看待他人和自己;增强利他精神,在帮助别人、伸展自己的过程中增强自我价值感;增强敬业精神,在忘我工作的过程中使个人精神有所寄托。

    人应该追求高尚的生活目标,追求生活的意义。但作为一种现实的生活目标,又必须放弃做“完人”、“超人”的念头,对自己不做苛求,不担任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工作,多一点儿平常心。人应有观念明确、能身体力行而又有一定程度弹性的道德准则。缺乏道德观念的人,心理是不健康的;坚持“超道德”观念,经常对自己偶尔犯的一些细小过错耿耿于怀、过分刻板的人,也是不健康的。

    许又新提出,对生活应多一点儿“体验”,少一点儿“占有”,这是一个重要而有益的忠告。我们应更多地“欣赏”事物发展的“过程”,忘情地投入生活。如果处处抱着“占有”的态度、纯功利的态度,时时急于得到“结果”,我们就会不堪生活的重负,并为自己占有的不够多而产生挫折感。总之,为了维护个人的身心健康,我们需要建立一种积极的、开放的、现实的、辩证的、通达的人生态度。

    (本文作者系教育部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刘华山)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