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200483
优化教师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2)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2期
     优化教师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一、加强自我教育

    主要在于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提高、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及自我价值实现。心理学研究发现,尽管许多人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他们或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或是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这两方面都会使人丧失适合自我发展与成功的机会。教师的心理健康只有在教师生活过程中,通过自己与学生、与家长、与教育管理者、与专家们的共同努力,才能维护与增进。具体说,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优良的意志品质及正确的教育观;要勇于克服困难,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和有效的情感;采用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积极防止脑力过度疲劳,加强脑的营养;学会进行心理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心态,培养广泛的兴趣,完善自己;还要注意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对挫折的耐受能力。教师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二、组织教师培训

    补上心理素质这一课,需要教师自己重视,也需要学校领导、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心理素质培训。培训的内容一是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二是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三是教师心理训练。

    所谓教师心理训练是指,用心理学的专门方法影响教师的心理状态,使其形成教师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教师心理训练包括:感知训练、表象训练、思维训练、情感训练、意志训练、注意训练、个性训练(敏感性训练、角色训练、抗挫折训练)等。教师的心理健康训练有身心逆转、良性心理环境、心理卫生调节、心理暗示、心理恢复等方式。

    教师的心理培训针对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其中主要方法有三类:一是他人训练(心理学专家运用心理训练手段对教师进行训练)和自我训练(教师自己学会心理调节技术,在他人监护下,对自己的心理状态逐步达到控制自如的程度);二是有形训练(具体直观的手段)和无形训练(通过多种活动和交往训练);三是专门训练(脱产)和非专门训练(在职)。广大在职教师应在掌握技术的前提下,进行自我训练、无形训练和非专门性训练。

    三、教育行政性支持

    学校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肩负培养未来建设者的重任,而教师就是完成这种重任的实施者。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是学校全面工作的负责人,既要对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负责,也要对教师成长提高负责。因此,校长应是教师的教师,就教师的心理健康来说,校长就是健康员、监督员和调节员。

    教育行政机构是教育政策、制度、法规的制定部门,是教育的直接传递者。因此,教育行政机构一定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遵循心理健康规律,为教师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条件。

    四、专家指导

    专家指导是指,个体在无能力解决自己心理问题时,求助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孰能无感呢?这种“情与感”在一定限度内个人是能把握的,然而一旦有些问题超过了个人能力限度,尤其是产生了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求助于专家的指导并进行有效地处理解决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这些问题上容易走人误区。由于教师的角色特征及职业特点,往往自视清高,无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或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讳疾忌医,这些做法是不正确的。在专家指导下,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及有关心理卫生保健活动应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五、形成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期望有余,而关心不足。把教师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视为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别人;视为园丁,桃李满天下。所有这些都表明教师的伟大与职业的崇高。然而,教师毕竟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帮助,特别是产生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时,有效的社会支持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对教师的社会支持应表现为多方面,既有与教师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支持,又有与地位、荣誉相关的精神支持。这就要求全社会、社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等,对教师面临的各种困难、问题给予及时有效地解决。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社会支持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可能的各种支持,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张辉蓉)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