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容易受到伤害
在母亲和班主任的陪同下,一位个子高大的初二男生怯生生地走进学校咨询室。我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他却直往母亲的身后躲。看得出来,他有些胆小,不够自信,在陌生人面前显得拘谨。于是,我同意他暂时留下来,并告诉他“不要怕,我们是朋友!有什么困惑可以跟我说,让我们共同来想想办法。当然,我们交谈的一切内容都是保密的”。面对我的微笑和真诚,他似乎镇定了许多。不一会儿,他开始给我讲述他那伤心的故事,这时我请他母亲先行退去。
原来,他被同班同学高某打了,打得很惨,当时血流不止,当即被送往医院:他说他很怕高某,几个月来一直活在高某的威吓声中,整天提心吊胆,觉得倍受煎熬。从他的哭述中,我慢慢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与高某之间的事情是这样开始的:有一次高某喊他去老师办公室,他去时才发现老师并没有找他,于是他很生气,就说了高某两句,结果不仅没有讨回公道反而被高某推打了两下,在推打中他哭了。隔了一天,高某找借口又打了他,这次他又哭了。高某看着他哭的样子,不但一点儿没有同情他,反而发出了轻蔑的笑声。几天后,高某叫他到厕所去,称“有话要说”……最后由于他下跪求饶才幸免了一顿毒打。此后高某就经常要求他“写检讨”、去厕所“说话”,威胁要在校外“修理他”……他就这样在恐惧中生活着,每天只知道躲避,从未敢告诉过老师和家长。
在认真倾听他诉说的过程中,我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了对他的理解,并对他的遭遇表示了充分的同情。交谈中我隐约感觉到他的性格缺陷是导致他陷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于是我便把下一步谈话的主要方向确定为探究他性格形成的过程及其这种性格对他的影响。
我问他“高某平时有没有打过其他人厂他说:“几乎没有。”“那么,他为什么敢肆无忌惮地欺负你?”“可能是因为我软弱,因为我是班上最老实的学生。”“还有其他原因吗?”我追问。犹豫片刻后,他结结巴巴地答道:“可能……可能……还与我不敢……告诉老师有关。”我马上问:“他欺负你,你为什么不敢告诉老师呢?”他压低声音怯生生地说:“我从来就怕老师。”(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就此深挖下去肯定能寻到导致他性格缺陷的原因。)于是我轻柔地接着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害怕老师的?”“幼儿园。”“幼儿园的事情令你难忘?能回忆起什么吗?”“能。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幼儿园里违反了纪律,老师把我一个人关在一间黑屋子里。”“这件事对你影响很大,是不是?”我充满同情地问。“是的,很大!我至今都很害怕黑暗。”“喔!真难为你了!”我用一种关切的眼光抚慰着他,并期盼着他继续说下去。他接着说:“有一天,小朋友们正准备吃点心,一位姓贾的老师来了,我就悄悄地说了一句‘贾老师就是假的老师’,结果被贾老师听见了,她气势汹汹地要拉我到楼下的小班去,而且当时还有其他同学帮着一起拉,从那时起我就很怕老师,也不愿与同学在一起玩。”更有甚者,他说出了一件令我感到震惊的事:“在幼儿园里,我觉得解大便是件很大的事,即便是课堂外,也要向老师汇报,但我不敢。后来就拉到裤子里了。”
我很欣慰已经获得了有关他幼年经历的重要信息,但是我认为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他小学阶段的情况。在我的引导下,他说出了一些对于咨询较有价值的情况:“整个小学阶段,很多同学都欺负我。在被别人打时,我总是忍着不还手,总觉得还了手,双方打起来,我打不过他们:同班同学很少有人主动和我说话,甚至那些没有欺负过我的同学看到我时也露出很鄙视的目光。六年级时,有一位曾经欺负过我的同学对我说:‘你晓不晓得我们为什么要欺负你?就是因为你不自爱。’我至今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课堂上我从来不敢举手发言,但是在小学的一个历史地理兴趣小组内,我能够做到不拘谨并敢大胆发言,因为兴趣小组的同学都不是本班的,都很老实,从没欺负过我。我常怀念兴趣小组内的幸福时光。”说话时,他一直用手蒙着自己的嘴,显得很缺乏自信。
看得出来,他活得很累,也很痛苦,而这种痛苦完全源于幼年和少年的成长经历。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运用心理咨询的“神人”技巧引导他充分宣泄,以此来减轻他的痛苦,另一方面通过专注地倾听表达对他的理解、同情和尊重,使他感受到人际交往的乐趣和好处。这样做收到了实效,经过一两次咨询后,他的痛苦程度明显减弱,他更乐意来咨询室了,与我谈话的声音也更洪亮了,表情也更轻松了。
为了让他彻底走出困境,我决定用认知领悟疗法和行为疗法帮助他。
首先,我引导他认识今日对高某的惧怕是必然中的偶然,是幼儿园、小学阶段形成的性格缺陷导致他在人际交往方面缩手缩脚、胆小怕事、自我封闭,而这正是他过得不快乐且易遭他人欺负的原因。他很认同这种看法,并说:“过去我只是隐隐觉得我这样做不好,使自己活得很不舒服,后来觉得我这种表现是一种病,但我一点儿办法没有。上初中刚几天,我就预感到在班内与其他同学处不好,因为我的这种人际交往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了。”与他一起探讨了他的人际交往模式出现的必然性后,我开始引导他改变现在的交往模式,并同他一起寻找解决的途径。
我对他的心理发展做了一个概括:“在幼儿园和小学进校时,你很老实,有人欺负了你,但你没有反抗,于是就有更多的人来欺负你,形成了恶性循环。”他说:“是的,欺负我的人太多了。”我继续概括:“有些人虽然没有欺负你,但是他们对你被欺负这一事件很冷漠,甚至以此为乐,鄙视地笑你,所以你对这些旁观者产生不了热情,不想接近他们。”他说:“是的,对他们,我虽然谈不上恨,但表现出来总是有些害羞,后来发展到对女生都害怕,想避而远之。”我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同时接着概括:“于是,你便不理睬他们(所有同学),并因为一直害怕老师而不敢将此事告诉老师,这致使今天的你过得非常孤独和无助。”他默默无语,只是盯着我。我见他有认同感,便继续说:“但是,这样并没解决问题,反而使情况越变越糟。”他用一种期盼的眼光望着我,专注地等着我说下一句话。我停顿了一下,说:“我很理解你想改变现状的心情。其实,你已经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他犹豫了一下,说:“您是说我应该反抗,不要软弱!”“不止这些!”“哦,还应该把被欺负的事告诉老师和家长。”我果断地点头并补充:“甚至报警!”他似乎领悟到了什么,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
鉴于这些谈话只是帮他找到了应对被欺事件的办法,尚未引导他走向真正的快乐,于是我接着启发:“当然,要获得真正的快乐,还是……”“还得怎么?”他迫不及待地问。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他自己思考并为他提示了思考的方向。沉思片刻后,他说:“是不是应该不记前嫌,大胆地去接近班内的同学?”我欣喜地点了点头,并补充说:“不仅是接近,而且应是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停顿)除此之外,还应该主动加强与老师的联系。”他不断地使劲儿点头。之后,我又为他分析了幼儿园老师对他的伤害不是故意的,而是不懂心理学,不懂教育技巧。他表示赞同。
在他已经领悟到是自己的性格缺陷导致的这一切苦果并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后,我开始引导他积极行动。在我的鼓励和指导下,他作出了以下决定:
1 再去曾经就读过的幼儿园,到曾经关过自己的“黑屋子”去坐坐,感受一下它并不可怕。
2 去见见贾老师,与她谈谈当年的事,寻一寻她的慈祥和善良。
3 去见见小学的同学和老师。
4 每天至少主动与班内的5位同学(以后依次递增)打招呼,并和他们每人交谈2分钟以上。
5 每天至少主动向一位老师问一道题或者为老师做一件事。
6 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想一想同学和老师的好!
7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体育运动,尽可能地关心和帮助其他同学。
8 每天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如闭上眼睛大声喊:“我很勇敢,我会大胆地面对这一切……”
再次,在征得他本人同意后,我把一些主要情况告诉了他的班主任,请她多关心、多鼓励、多表扬他,并建议班主任为他调整座位,让他与乐观开朗、善于助人的同学坐在一起。同时我建议他的家长给予他更多的宽容、理解和支持。
在老师、同学、家长的配合和帮助下,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他终于走出了胆怯、懦弱的性格给自己造成的灰暗生活。事后,我对他进行了两次跟踪随访,他都说不再怕高某和其他同学了,也能与老师亲近了,并说现在他感到轻松愉快、心情舒畅……对于他的这些进步,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魏祥明)
原来,他被同班同学高某打了,打得很惨,当时血流不止,当即被送往医院:他说他很怕高某,几个月来一直活在高某的威吓声中,整天提心吊胆,觉得倍受煎熬。从他的哭述中,我慢慢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与高某之间的事情是这样开始的:有一次高某喊他去老师办公室,他去时才发现老师并没有找他,于是他很生气,就说了高某两句,结果不仅没有讨回公道反而被高某推打了两下,在推打中他哭了。隔了一天,高某找借口又打了他,这次他又哭了。高某看着他哭的样子,不但一点儿没有同情他,反而发出了轻蔑的笑声。几天后,高某叫他到厕所去,称“有话要说”……最后由于他下跪求饶才幸免了一顿毒打。此后高某就经常要求他“写检讨”、去厕所“说话”,威胁要在校外“修理他”……他就这样在恐惧中生活着,每天只知道躲避,从未敢告诉过老师和家长。
在认真倾听他诉说的过程中,我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了对他的理解,并对他的遭遇表示了充分的同情。交谈中我隐约感觉到他的性格缺陷是导致他陷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于是我便把下一步谈话的主要方向确定为探究他性格形成的过程及其这种性格对他的影响。
我问他“高某平时有没有打过其他人厂他说:“几乎没有。”“那么,他为什么敢肆无忌惮地欺负你?”“可能是因为我软弱,因为我是班上最老实的学生。”“还有其他原因吗?”我追问。犹豫片刻后,他结结巴巴地答道:“可能……可能……还与我不敢……告诉老师有关。”我马上问:“他欺负你,你为什么不敢告诉老师呢?”他压低声音怯生生地说:“我从来就怕老师。”(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就此深挖下去肯定能寻到导致他性格缺陷的原因。)于是我轻柔地接着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害怕老师的?”“幼儿园。”“幼儿园的事情令你难忘?能回忆起什么吗?”“能。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幼儿园里违反了纪律,老师把我一个人关在一间黑屋子里。”“这件事对你影响很大,是不是?”我充满同情地问。“是的,很大!我至今都很害怕黑暗。”“喔!真难为你了!”我用一种关切的眼光抚慰着他,并期盼着他继续说下去。他接着说:“有一天,小朋友们正准备吃点心,一位姓贾的老师来了,我就悄悄地说了一句‘贾老师就是假的老师’,结果被贾老师听见了,她气势汹汹地要拉我到楼下的小班去,而且当时还有其他同学帮着一起拉,从那时起我就很怕老师,也不愿与同学在一起玩。”更有甚者,他说出了一件令我感到震惊的事:“在幼儿园里,我觉得解大便是件很大的事,即便是课堂外,也要向老师汇报,但我不敢。后来就拉到裤子里了。”
我很欣慰已经获得了有关他幼年经历的重要信息,但是我认为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他小学阶段的情况。在我的引导下,他说出了一些对于咨询较有价值的情况:“整个小学阶段,很多同学都欺负我。在被别人打时,我总是忍着不还手,总觉得还了手,双方打起来,我打不过他们:同班同学很少有人主动和我说话,甚至那些没有欺负过我的同学看到我时也露出很鄙视的目光。六年级时,有一位曾经欺负过我的同学对我说:‘你晓不晓得我们为什么要欺负你?就是因为你不自爱。’我至今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课堂上我从来不敢举手发言,但是在小学的一个历史地理兴趣小组内,我能够做到不拘谨并敢大胆发言,因为兴趣小组的同学都不是本班的,都很老实,从没欺负过我。我常怀念兴趣小组内的幸福时光。”说话时,他一直用手蒙着自己的嘴,显得很缺乏自信。
看得出来,他活得很累,也很痛苦,而这种痛苦完全源于幼年和少年的成长经历。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运用心理咨询的“神人”技巧引导他充分宣泄,以此来减轻他的痛苦,另一方面通过专注地倾听表达对他的理解、同情和尊重,使他感受到人际交往的乐趣和好处。这样做收到了实效,经过一两次咨询后,他的痛苦程度明显减弱,他更乐意来咨询室了,与我谈话的声音也更洪亮了,表情也更轻松了。
为了让他彻底走出困境,我决定用认知领悟疗法和行为疗法帮助他。
首先,我引导他认识今日对高某的惧怕是必然中的偶然,是幼儿园、小学阶段形成的性格缺陷导致他在人际交往方面缩手缩脚、胆小怕事、自我封闭,而这正是他过得不快乐且易遭他人欺负的原因。他很认同这种看法,并说:“过去我只是隐隐觉得我这样做不好,使自己活得很不舒服,后来觉得我这种表现是一种病,但我一点儿办法没有。上初中刚几天,我就预感到在班内与其他同学处不好,因为我的这种人际交往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了。”与他一起探讨了他的人际交往模式出现的必然性后,我开始引导他改变现在的交往模式,并同他一起寻找解决的途径。
我对他的心理发展做了一个概括:“在幼儿园和小学进校时,你很老实,有人欺负了你,但你没有反抗,于是就有更多的人来欺负你,形成了恶性循环。”他说:“是的,欺负我的人太多了。”我继续概括:“有些人虽然没有欺负你,但是他们对你被欺负这一事件很冷漠,甚至以此为乐,鄙视地笑你,所以你对这些旁观者产生不了热情,不想接近他们。”他说:“是的,对他们,我虽然谈不上恨,但表现出来总是有些害羞,后来发展到对女生都害怕,想避而远之。”我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同时接着概括:“于是,你便不理睬他们(所有同学),并因为一直害怕老师而不敢将此事告诉老师,这致使今天的你过得非常孤独和无助。”他默默无语,只是盯着我。我见他有认同感,便继续说:“但是,这样并没解决问题,反而使情况越变越糟。”他用一种期盼的眼光望着我,专注地等着我说下一句话。我停顿了一下,说:“我很理解你想改变现状的心情。其实,你已经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他犹豫了一下,说:“您是说我应该反抗,不要软弱!”“不止这些!”“哦,还应该把被欺负的事告诉老师和家长。”我果断地点头并补充:“甚至报警!”他似乎领悟到了什么,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
鉴于这些谈话只是帮他找到了应对被欺事件的办法,尚未引导他走向真正的快乐,于是我接着启发:“当然,要获得真正的快乐,还是……”“还得怎么?”他迫不及待地问。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他自己思考并为他提示了思考的方向。沉思片刻后,他说:“是不是应该不记前嫌,大胆地去接近班内的同学?”我欣喜地点了点头,并补充说:“不仅是接近,而且应是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停顿)除此之外,还应该主动加强与老师的联系。”他不断地使劲儿点头。之后,我又为他分析了幼儿园老师对他的伤害不是故意的,而是不懂心理学,不懂教育技巧。他表示赞同。
在他已经领悟到是自己的性格缺陷导致的这一切苦果并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后,我开始引导他积极行动。在我的鼓励和指导下,他作出了以下决定:
1 再去曾经就读过的幼儿园,到曾经关过自己的“黑屋子”去坐坐,感受一下它并不可怕。
2 去见见贾老师,与她谈谈当年的事,寻一寻她的慈祥和善良。
3 去见见小学的同学和老师。
4 每天至少主动与班内的5位同学(以后依次递增)打招呼,并和他们每人交谈2分钟以上。
5 每天至少主动向一位老师问一道题或者为老师做一件事。
6 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想一想同学和老师的好!
7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体育运动,尽可能地关心和帮助其他同学。
8 每天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如闭上眼睛大声喊:“我很勇敢,我会大胆地面对这一切……”
再次,在征得他本人同意后,我把一些主要情况告诉了他的班主任,请她多关心、多鼓励、多表扬他,并建议班主任为他调整座位,让他与乐观开朗、善于助人的同学坐在一起。同时我建议他的家长给予他更多的宽容、理解和支持。
在老师、同学、家长的配合和帮助下,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他终于走出了胆怯、懦弱的性格给自己造成的灰暗生活。事后,我对他进行了两次跟踪随访,他都说不再怕高某和其他同学了,也能与老师亲近了,并说现在他感到轻松愉快、心情舒畅……对于他的这些进步,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魏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