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200451
“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的矫正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3期
     有87%的“后进生”认为,自己学习进步的希望在于对学习有比较大的兴趣,而兴趣来自教师的关注和鼓励。

    如何有效地转化

    “后进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所学校必须考虑、研究、解决的问题。根据对“后进生”心理辅导教育的实践,笔者以为,矫正破罐子破摔心理是有效转化“后进生”的重要一环。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诸方面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有程度轻重之分,有性质不同之别,更有心理特征之差。我们只有完全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把握时机,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彻底转化他们。“后进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心理特征之外,还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其中破罐子破摔是“后进生”常见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看,破罐子破摔心理是作用于个体的事物超过了个体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极端的思想情绪。这种心理会驱使“后进生”付出一种消极行为,对他们的发展极为不利。

    一、“后进生”为什么会形成破罐子破摔心理

    首先,是自身的“自卑、自责”心理作怪。“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或操行方面往往落后于其他同学,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感,行为上也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是因为基础差,或者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或者是因为环境不佳,经过努力各方面仍然得不到明显改善,于是就怨恨自己,责怪自己,最后索性破罐子破摔,以求心理负荷的释放。

    如我班的赵某,就寝纪律一向不好,他的表现,影响了寝室和班级的星级、红旗的评比,自然成了大家的“众矢之的”。最后他干脆不住校了。赵某的行为是典型破罐子破摔心理的表现。

    其次,是外部原因,即学校、教师要做到心中想着他们

    眼中看着他们

    手中掂着他们家长、社会的鄙夷。后进生常常会因为成绩或纪律等问题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社会的冷遇,甚至被无理挖苦、惩罚。他们由此感到苦恼、郁闷,抬不起头,产生消极情绪。他们为了维护自尊,达到心理平衡,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来平衡自己。

    如我班的沈某,由于初中文化基础没打好,进入高中以后,成绩起色不大。在一次周记中,他告诉我如期末成绩考不好,下学期不准备读了。我问其原委,他直言不讳地说:“成绩不好,名次排在最后面,被同学瞧不起,被家长骂不起,被老师看不起,心理压力太大,只有选择辍学这条路了。”

    二、教师如何矫正“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在了解了“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产生的原因后,如何矫正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使他们转化为各方面表现良好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呢?我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1 多关心鼓励“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儿。“后进生”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大多由于失去自信所致。那么怎样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呢?教师的外因作用不可忽视。与优秀学生相比, “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鼓励。平时,我经常鼓励“后进生”,目的是使他们树立起“我一定能成功”的信念,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

    班中的学生陶某入学时,各科成绩均不理想,开学初单元考试没有一次及格过,他内心十分痛苦,怀疑自己,认为自己的脑子比别人笨,不是读书的料,一度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几次提出辍学。作为他的班主任,我针对他的内心苦恼和自弃心理,利用课余时间多次找他谈话,帮他发现自己的优点,寻找提高的对策。他的点滴进步,我都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和表扬。我还多次进行家访,要求家长多鼓励少指责,多看孩子的进步。班主任和家长的关心、帮助和鼓励重新燃起了他希望的火种。后来,他不仅打消了辍学的念头,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也高涨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改变了以前科科挂“红灯”的状况。实践证明,多关心鼓励,发现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这是矫正“后进生”破摔心理的一帖良药。

    2 改进教学方法和态度,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后进生”往往从学习成绩差开始,继而发展到纪律、品德的“后进”,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最终成为“双差生”。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是转化“后进生”的突破口。平时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是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后进生”由于基础较差,自卑心理相对较重,对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若教师动辄批评、讽刺、挖苦,或滥加训斥,必定会增加其逆反心理,产生对抗情绪,人为地把他们推向教育者的对立面。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后进生”的学习,应该持有的态度和做法是:(1)心中装着他们。平时备课,要将“后进生”的心理因素和接受程度考虑进去,有针对性地备课,为的是让他们听有所得。(2)眼中要有“后进生”。课堂上实行鼓励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关照、提问这类学生,把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对有难度的题目加以提示,只要他们答对了就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听课兴趣。(3)手中掂着他们。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手把手地进行辅导,多写激励性的评语。

    实践证明,教师的关心不但可以改变“后进生”的破罐子破摔心理,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且,还能使他们把对教师的好感迁移到教师所要求的学习任务上来,从而转变学习态度,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提高成绩。

    笔者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有87%的“后进生”认为,自己学习进步的希望在于对学习有比较大的兴趣,而兴趣来自教师的关注和鼓励。

    3 给予支点,促成“后进生”健康的心理平衡

    人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平衡和失衡的对立统一。一般人的心理处在失衡和平衡交替的健康的动态之中,从总体上来看是基本平衡的。“后进生”由于经常遭遇各方面的失败,深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氛围的冷遇、嘲笑和鄙夷,心理往往容易失去平衡。他们为了维护心理平衡,又往往表现出破罐子破摔,形成病态的心理平衡。这种心理平衡只能导致表面上的平静,实质是越变越落后,最终变为名副其实的“差生”。

    如何促成“后进生”健康的心理平衡呢?我以为,需给予他们两个支点。

    第一,放低要求,使“后进生”有成功感。在同一学习段、同一班级中,必须根据多方面(学习、纪律、品德等)的内容确立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后进生”的要求应适当降低一点儿。客观上为“后进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才有可能使他们出色地完成力所能及的目标和任务,达成健康的心理平衡。

    我班的陈某是出了名的“后进生”。在初中已养成在自修课随便讲话、看书心不在焉的毛病。进入高中以后,自修课纪律仍很糟。我考虑到,如果要求他和其他同学一样在自修课上不讲一句空话,不免要求过高。于是,我对他放低了要求,要他尽量少讲。每当他做到我的要求时,我就及时予以表扬。到第二学期后半期,他的自修课纪律竟然比其他同学还要好。

    第二,予以信赖,使“后进生”有满足感。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信赖的心理需要。当一个人在某方面因主观或客观原因而导致心理失衡时,往往会通过种种途径设法满足自己,借以减轻或抵消心理焦虑,以达到心理平衡。“后进生”的心理平衡实质是一个对其心理进行补偿的过程。补偿的方式很多,其中,教师的信赖是“后进生”进行心理补偿达成心理平衡的一个重要支点。

    我班的“后进生”宋某,由于自修课纪律不好,使班级扣了不少纪律红旗考核分。有好几次我请他去其他地方自修,他觉得单独自修非常孤独,有失面子。有一天,他向我郑重要求仍在教室里和其他同学一起自修,并承诺不讲一句空话。我思考再三,向他表示了我对他的信任。从此以后他的自修课纪律果真一天比一天好,后来我又任命他为纪检组长。

    教育实践证明,“后进生”需要教师的信赖,需要表现的机会和舞台,从而使他们能在教师和同学的信赖中求生存,求发展,取得成绩,自我感到满足。可以说这是改变“后进生”很重要的原则之一。

    栏目编辑/王 莉 (高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