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200425
当前心理教育的工作重点(2)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4期
     人员既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心理评价、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向教师和家长传播心理教育知识;又要有完善的人格,善于沟通联络学校的各部门、其他教师及家长共同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此,前的培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递进式培训策略

    1目标

    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要将心理教育专业培训作为重要的工作加以落实,培训可分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递进式展开,以点带面,争取在5年内(发达地区可更短)对所有的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者至少进行一次初级培训。要尽快制定相应的培训标准,培训经考试合格可颁发不同层次的证书,用以证明不同等级和程度的培训。

    2组织

    初级班主要由县市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县市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做好组织、协调、基本的心理学理论教学和邀请专家报告等工作,上级教师培训机构帮助制订计划、确定培训标准,大学心理学教师和学校心理学家要主动下学校进行专业辅导。中、高级班由地市级以上教师培训机构和研究机构组织实施。

    (二) 培训的实施

    1方式

    要根据学员的实际、教师的实际和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需要开展培训,培训可采取自学、讲授和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参观考察、学术交流相结合,学习与科研、教研相结合,请专家进来与学员外出学习相结合,学校、教研部门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培训相结合。在时间上采用半脱产方式,平时每周一天,寒暑假集中一段时间学习。总之,要采用多种方式、调动一切手段和力量参与培训,使培训富有实效。

    2内容

    1)学校心理教育的理念

    学校心理教育与以往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做好心理教育工作的前提。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心理发展观。学校心理教育要以积极的人生观为指导,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积极的信念;要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使他们更好地发展;要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着眼于学生同辈群体辅导资源的开发;要认识到体验和感悟是个体经验与心态发生变化的重要环节,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在心理教育活动中创设一定情境、营造一定氛围使学生产生各种有效的自我体验,促使其潜移默化地成长。

    其次要防止三种教育偏向:即心理教育“课程化”偏向,“医学化”偏向和“德育化”偏向。学校心理教育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课程教学,它不是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目的,而是通过师生双边双向的协同互动过程,使学生获得解决自己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的体验与经验。学校心理教育也不同于专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它需要将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教育理论相结合,应着眼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心理教育也不同于思想品德教育,它需要对学生生理、心理的深入了解,需要运用心理学的手段和技术,不能只是简单地说服教育。

    2)专业知识和技能

    心理教育,一方面要以教育、教学为内容,社区及学校文化、学生群体心理环境为主导和中介,为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创设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又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正确的自我意识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不断拓展、变化的现实生活、学习环境中学会面对现实,客观地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关系,在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下积极主动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成为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努力发展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社会价值的主体。为此,心理教育人员须要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心理测验与统计知识,咨询、交往、个案分析、研究报告撰写、心理辅导课的教学等技能。

    3)道德与人格素养,主要有人格调适、道德规范等

    在心理教育工作,尤其是心理咨询工作中,学校心理工作者的人格特征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果。人格特征包括:(1)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与学生关系融洽。(2)善于与同事相处,同事关系良好。(3)有积极的自我认识,自信心强。(4)生活态度积极,生活充实。(5)待人诚恳、热情,能容纳别人的优缺点。显然,道德与人格是培训中最不容易迅速奏效的问题,它需要培训人员的身先示范和受训人员的主动努力,也需要整个社会心理环境的有力支撑。 (顾通达)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