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20044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享受创造性思维的快乐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4期
     创造性思维又称思维的创造性,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或条件,是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成才、创业必须具备的人格基础和保证。江总书记指出:“没有创造性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发展创造性思维时又如何使他们享受其中的快乐呢?我想就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将趣味性寓于创造性思维训练之中

    思维本来是抽象的,但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多倾向于具体直观形象,这就使学科特点与学生的认知特征有了一定的矛盾。针对这一特点,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寓于娱乐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趣味愉悦中增强理解和记忆,从而发展抽象思维,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常常感到比较单调枯燥,记忆与操作容易出现错误。尽管教师反复强调、反复训练,但一些学生仍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面对这一情况,我给学生增加了一节思维发散课。

    课前我对学生进行引导:“数学王国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国家’,大到几乎世界上每一个地方都是它的领土,可这个‘国家’总共才有20多个成员(板书:0~9、+、-、X、÷、 ()、{}…)。但他们不仅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强大无比,而且还帮助其他‘国家’出力(比如物理王国、化学王国…)。可以说,数学王国里的公民各个都是精兵强将,每一个(数字)都是以一当十去解决问题。因此,世界上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说:‘数学可以使人聪明。’同学们,你们都想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是吗?今天我们来上一堂思维发散课,看谁能在这堂课上喝上聪明泉水。” (出示纸剪葫芦图形,并说明这个葫芦里装的是聪明泉水)

    这些话激起了学生们浓厚的求知欲望。接下来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出示的算式,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针对题目的表达也就各不相同。对学生叙述正确的,我便把“叙述”逐一写在黑板上,并给发言的学生送上一只“宝葫芦”,让他去领略自己思维与成功的喜悦。

    等学生基本不再发言,我又引导学生对比、归纳,为什么一道算式有这么多种叙述方法都是正确的呢?在讨论、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既对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同时也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通过这种方式,课堂教学就由教师教、学生听的被动思维局面,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的主动思维局面。学生在有趣的广泛思维活动中思考问题,并能感受到思维的成功和喜悦,从而真正掌握要学的知识。

    二、将喜悦情寓子激发创造思维之中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保护了学生的创造渴望。很难想像,一个喜欢万事以我为中心,永远要求学生围着自己动的教师,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助燃剂。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能力会在解决一些创造性问题的时候逐步提高。因此,我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机会。如:在教学“平行线初步认识”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用两根以上的牙签搭一个至少包含一组平行线的图形。学生们思考片刻,有的摆出了数字“三”,有的架起了“摩天楼”,有的组装了“战斗机”,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可以巩固有关平行线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条件,可谓一举两得。

    3适度赞扬,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肯定的需求。适当的称赞、表扬,能激励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工作,从而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益。因此,每当学生表现出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时,我总是“小题大做”,多加赞扬、鼓励,从而调动起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三、将成就感寓于创造性思维培养之中

    众所周知,个体的成功经历能使其产生一种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其信心,提高其动机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面对题目,要立争在较短的时间里,思考出较多的解题方法。对学生的各种正确解答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为思维的再一次创造打下基础。

    明代的陈献章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从小培养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刨根问底的精神,养成学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能使学生在不断揣摩、探讨、研究中掌握知识的实质。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不能只停留在“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要“知其所以然”。一位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总觉得对这部分知识理解得不透。整数乘法是越乘积越大,为什么小数乘法中会出现越乘积越小的情况呢?带着这个困惑,他向我提出了问题,我发动学生们一起讨论。最后,每一个学生都认识了:“一个大于零的数与纯小数相乘,积会越来越小”;同时引出“一个大于零的数与带小数相乘,积会越乘越大”。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收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也体会到自己动手动脑摘取“鲜桃”的无穷乐趣。

    “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步骤,无不蕴藏着可点燃的创造火种。只要我们少一点儿“匠气”,多一点儿“灵气”,就能用“教”的创新火种,引燃“学”的创新火焰,就能让学生在发挥创造性思维时享受其中的无限乐趣。 (赵 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