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200423
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教师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4期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各方面广泛的重视,但是,在如何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上,却还没有取得共识,仍处在探索的阶段。对于这个问题,不少人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强调的是改变学生的观念和行为,而我们则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教师,应该从教师做起。

    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教师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这不仅仅是因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是因为教师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因此,许多教育学家强调,必须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毫无疑问,如果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如果教师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证。在这里,我们首先讨论一下好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然后分析教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好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个好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个性特点,较高的专业水平,并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要求教师要乐观开朗、情绪稳定、充满自信;要求教师富有移情能力、真正关心学生;要求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一个好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应该为人谦逊、不固执己见;应该心胸开阔,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自己的不足;应该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以权威自居。

    好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他们能够正确地制定教育目标,懂得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来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而不会用填鸭式教学来窒息学生的创造力;他们不会把教学等同于讲课,也不会用死记硬背来代替理解;他们会精心备课,会不断学习有关的新知识。

    好教师还应该喜欢学生,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待学生,他们宽容而不纵容,严格而不苛刻,一致而不死板,灵活却有原则。他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他们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但是会加以合理地限制和引导,让学生在享受自由的同时学会承担责任,他们激励学生,真诚地赞扬学生的长处,不会只盯着学生的弱点;他们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并真诚地帮助他们进步;他们努力去理解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与之进行良好的沟通。

    二、目前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下面以香港中小学教师为例,谈谈目前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在香港,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对中小学教育非常重视,但是,无论是教学的质量,还是青少年的人格发展,都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难题。这些难题的症结在哪儿?如何解决?人们并未形成共识。

    一方面,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这样那样的抱怨,比较典型的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的道德水平不如从前了”,“父母不管孩子,把教导子女的责任都推给教师”,“社会太复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无法同外面的各种影响相抗衡”。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听到各种对教师的批评。一些人责备教师没有尽心尽力,没有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过分关心物质利益,而不重视教师工作本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意义。在这些人看来,教师应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承担一定的责任。

    毫无疑问,上述两方面的意见都有一定道理。在香港,许多成年人忙于赚钱,自己抽不出时间来教育子女。一些家长以为用钱就可以圆满解决子女教育问题——花大量的钱送子女进名牌幼稚园、上名牌学校、请名牌大学的学生做家教。一些家长则以为只要孩子上了学,孩子的一切就交给教师和学校了,自己管交学费就可以了。这些家长都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没有认识到家长关心子女、与子女充分沟通的重要性。另外,香港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显然是不利的。所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教师教书育人的难度。但是,面对这一切,教师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当“学生越来越难教时”,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会去怨天尤人,更不会放弃自己的责任,而是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可惜的是,不少教师并没有这样做。一些教师情绪低落,在工作中表现出无力感,对学校没有归属感,对教师工作没有自豪感,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一些教师没有主动进取的精神,不愿意多做工作,不愿意继续学习,对各种在职培训不感兴趣;一些教师缺乏爱心,对“问题学生”充满敌意,恨不得把他们全部赶出学校。

    三、提高教师素质的对策

    我们认为,宏观社会环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改观,因此,要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教师负有更大的责任,必须提高教师素质。如果不能造就一批“新教师”,我们就很难培养一代“新人”。

    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很多。例如,加强在职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识;加强辅导,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等等。我们认为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是从工作实践中增强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了解新一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要关心他们的问题和烦恼,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能将他们所喜好的东西都视为无知幼稚。教师更要学会如何与年轻一代沟通,要加强人际沟通技能的培养。二是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与家长建立协调的合作关系是对好教师的一个要求。双方应该多沟通,密切配合,不能相互推卸责任。三是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在这里,教育管理者是指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和中小学的校长、副校长等人员。为了提高教师素质,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自豪感,管理者应该加强教师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民主参与,倾听教师心声,关心教师的生活,为教师工作和生活提供各种周到细致的服务。四是教师与专家的关系。学校应该聘请两方面的专家,教学方面的专家和心理方面的专家。前者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供有关的培训和咨询;后者则协助教师处理各种“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为教师自身的心理保健提供帮助。

    上面,我们针对香港中小学教育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据了解,内地的中小学教师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希望我们的分析和建议能够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发,更希望内地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日益进步。

    (作者简介:何友晖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家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经在美国、加拿大、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