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200445
第二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第二讲)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4期
     理健康教育收到实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教育中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地说教,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他们都有受他人尊重的权利,教师应多和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愿意和教师说心理话。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在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心理气氛中进行。作为教育者应时刻记住,决不能采用强制的手段去逼迫学生接受教育和训练,更不能用命令、训斥、体罚等方式去对待学生,而应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知心姐姐”或良师益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要达到这个目的也必须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教师必须改变目前学科教学中那种权威型的形象,要弯下腰来,做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全感,愿意让教师分担自己的喜怒哀乐,彼此坦诚相见。

    为了保证民主、平等型原则的实施,教师不仅要从语言上表达这种愿望,更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说明问题,必须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是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的。要真正在行动上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对广大教师来说,看起来简单,但事实上我国的教育现实及绝大多数教师的经验却与此相去甚远。因为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都养成了居高临下的说教式的教育。要杜绝居高临下的说教而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沟通和讨论,首先我们的教师要转变观念,学会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沟通。同时,重视学生的意见也是民主和平等的表现,教师要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采纳他们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允许任何讽刺挖苦或嘲弄学生的行为发生,不能揭学生的“短”,更不能将学生的“秘密”泄露给其他任何人。当然,并不是说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就不能批评学生的各种错误行为,民主并不意味着放任和迁就,对学生的各种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出并作严肃批评,只是要注意方式方法。民主、平等原则旨在营造一种宽松的气氛,使学生能够在集体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健康成长。

    (五) 坚持预防、发展重于矫治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预防、发展和矫治的功能,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坚持预防、发展重于矫治。也就是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其积极的任务,即协助学生在其自身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心理潜能得到最大开发,人格得到和谐发展,生活、社会适应良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是等学生出现了心理行为问题才去进行治疗,而是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生长发育阶段,更具有这种发展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正是要以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如怎样适应学校生活、交往问题、情绪问题、青春期困扰、社会适应问题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光靠教师和家长的说教和灌输就能解决,而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实践等活动,不断地完善自我。

    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将重点放在预防和发展的功能上,其次才是帮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成长中的危机,如对极个别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对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请有专业经验的咨询治疗人员诊治等。在具体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的讲座、集体活动等形式为主,同时,也应有针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辅导。

    (六) 参与性原则

    所谓参与性原则,就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方参与为条件。一方面,要求所有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平等地参与,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参与性原则是学生主体性原则和民主平等原则的要求,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和人际交往的需要,都渴望自己的内心世界能为他人所了解。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特别注意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都能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教师要特别注意将那些平时不大引人注意的普通学生,作为关注的对象,给予他们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保证他们的参与。

    (七) 协同工作、多样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是某位教师的事情,不能孤立地进行,更不能把它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割裂开来。事实表明,单纯为抓“心理”而抓“心理”,是绝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协同工作,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还需在德、智、体、美各育中渗透,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可见,社会、家庭要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中校长、政教处、教务处、班主任、普通教师、辅导员等都要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负有责任,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教育教学中、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协同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和形式上的多样性。一方面由于学生在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多样性,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他们不同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在中小学教育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需要对不同群体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因此,教师要主动地以多样性的教育活动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也允许不同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俞国良 林初锐)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