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200427
张珊的烦恼不见了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4期
     “我叫张珊,在初二(一)班。大约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我有点管不住自己了,比如放一件东西,我总要反复看很多次,担心东西不见了。做作业的时候,每道题总要算好多遍,每天都做到很晚。考试的时候,每道题都要反反复复算几遍,有时候后面的题都来不及做。还有,我家住五楼,每天上学走到楼下,我老是担心门没有锁好,总要再跑回楼上看一看,不然,我一上午都在想:门关好了没有。上学走在路上,老担心书没有带齐,总要打开书包检查几遍。学校要求早上进校门必须戴校徽,我一路上都担心校徽丢了,隔一会儿,要用手摸一下胸前的校徽。上课的时候也是这样,比如第一节上语文课,我总担心后面几节课的书没带来,总要拉开书包再检查检查,由于分心,语文课也没有听好……我也知道这样做不正常,但就是管不住自己。我越是叫自己别这样想,越是想。我每天都在担心、害怕, 自己生自己的气……老师,我是不是得了精神病?”

    听了张珊的叙述,我已经大概明白了张珊烦恼的原因以及其主要问题。她所叙述的情况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异常,表现为持续地出现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是指当事人内在的一系列持久、重复、无法自控的观念、意象、思维活动。强迫行为是指不由自主的重复行为。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指导的,与人的心理状态紧密相关。人的异常行为只是一种外部表现,实质上是某种心理问题的外化。所以要帮助张珊解决异常行为问题,首先必须找到她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具有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的人总有其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尤其是童年的经历往往是造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联想到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那么张珊的心理问题很可能与学习问题有关系。于是我决定从这里人手解开这个谜团。

    我首先帮助张珊把紧张的心理松弛下来,我对她说: “张珊,你说的这些情况只是心理上的一点小毛病,根本不是什么精神病,真正的精神病人不可能像你这样有条有理地把自己的问题谈得这样清楚,你不要担心。不过这些小毛病影响了你的学习,影响了你的生活质量,让我们一块儿想办法来克服它。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业要反复检查好几遍?在家里是谁经常检查你的学习?”张珊说:“大概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写作业老是怕出错,所以就反反复复地检查。在家里爸爸对我的学习要求很严,每天都检查我的作业,发现有错题,就要数落我。爸爸常说:‘分数不重要,名次最重要,每次考试名次只能提前,不能落后。’我自己也想把名次再提前,越这样想就越害怕做错题,每次都要反复检查,有时候真的检查出错误了,我吓得心怦怦直跳,惟恐还有错题没有被发现,只好一遍又一遍地重算。”

    通过这次交谈,我完全明白了张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这种不由自主的强迫行为,正是由于环境给予的不良强化造成的。一开始,张珊有认真检查作业、改正错题的习惯是正常的,但周围的人对这一行为给予极大的注意,家长的严厉,同学的竞争,自己的好强都提供了一种强化作用,于是从学习焦虑开始逐渐发展到出现强迫行为。

    我亲切地注视着张珊,认真地对她说:“张珊,你首先要放下思想包袱,在学习上对自己要有个切合实际的要求。学习中不出错是不可能的,世界冠军邓亚萍也有击球出界的情况。你要开朗一点,多和同学们在一起,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送走张珊后,我对这个案例进行了认真分析,并且找班主任详细了解张珊的日常表现和家庭情况。据班主任介绍,张珊性格较内向,是学习很自觉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初一期末只因体育成绩不及格,没有被评上三好学生……另外我还了解到张珊与同班同学李蓉住在同一个单元,而且两人比较要好。

    经过周密布置,我决定用诡控制法试一试来解决张珊的心理问题。于是我把李蓉同学请来做了认真的布置……

    根据我的布置,第二天早晨李蓉去叫张珊一块儿上学,她俩儿一起下了楼。刚出楼门,李蓉说:“张珊,你家的门锁好了吗?我替你拿着书包,你快去看看吧。”张珊点点头,转身向楼上跑去。 (这时张珊的行为虽然也是强迫性行为,但实际上已被偷梁换柱,本质发生了改变。因为这不是张珊本人发自内心的,不是张珊不能自控的,而是换成了基于别人的担心和别人的提醒而发生的行为。)

    一连几天,天天如此。到了第五天,李蓉又说:“张珊,你上楼再看看吧。”张珊不好意思地笑了,“不用了,我肯定锁好了。”李蓉听了,心中明白:第一步的工作结束了,应该开始第二步了。

    走在路上,李蓉说:“今天有早读,你的英语书带了吗?”张珊立刻拉开书包检查起来。又走了一会儿,李蓉又说:“今天还有历史课,你是不是没带历史书?”张珊又赶快打开书包翻找起来。一连几天,常常如此。一个星期过去了,当李蓉再问的时候,张珊轻松地说:“你别担心了,我肯定都带齐了。”

    接下去是第三步,第四步……

    与此同时,我通过班主任和家长学校多次找张珊的爸爸谈话,帮他分析张珊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希望他减轻对孩子的心理压力。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应合理要求,不能期望值过高,不能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这是不符合现实的。希望他放下家长的架子,做孩子的朋友。父亲不应该只有严厉的一面,还要有宽容、慈祥的一面。张珊的父亲逐渐接受了我的建议,对待张珊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这对张珊心理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辅助作用。

    两个多月过去了,一天上学的路上,我遇到了张珊和李蓉,关切地询问:“张珊,你最近心情还好吗?心里还有疙瘩吗?”张珊愉快地笑着说:“我的烦恼早就不见了,我天天都有好心情。”李蓉趁张珊不注意偷偷地对我会心地眨了眨眼睛。我会意地笑了,又嘱咐道“你们要注意身体,多参加体育活动。”两个女孩儿点头答应,又说又笑地向前跑去。

    (诡控制法:是弗兰克尔提出的一种行为主义心理疏导方法。由于强迫症常伴有很强的焦虑情绪,而且越害怕强迫症,强迫症越严重。诡控制法的关键在于让患者主动地进行强迫性行为,从而使他对强迫症的态度发生质变。原先,患者总想逃避强迫症行为,而现在患者却面对强迫行为,并要主动地操纵强迫行为。这好比是怕鬼的人,以前鬼在自己心里,越怕鬼鬼越出现。现在经过置换,变成别人担心有鬼,而自己则经过主动性适应,不怕鬼,鬼也就不见了。) (卢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