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1)
[编者按] 詹万生教授长期从事德育研究与实践工作,在德育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詹教授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课题研究之中,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了搞清楚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我们走访了詹万生教授。
问:詹教授,您好。您是德育专家,在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您能否谈一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答: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原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我把德育内容概括为“五大要素”,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对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可以纳入德育范畴是有争议的。有的学者不同意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之中,理由是智育、体育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虽然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有区别,但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为条件,构成了德育统一体。其中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是灵魂,道德教育是核心,法纪教育是保障,心理教育是基础。
问:您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组成部分,么如何理解心理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答:心理健康是整个教育的心理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教育心理划分为德育心理、智育心理、体育心理、美育心理等,各育中都有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我之所以主张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范畴,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少年学生在升学、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困惑和新的问题,诸如孤独、恐惧、猜疑、报复、嫉妒、忧郁、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造成心理脆弱、精神分裂,甚至出现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实践证明,这些心理问题不是智育、体育、美育所能解决的,也不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可以完全奏效的,因此需要在德育工作中增加和充实心理教育,这是新时期德育内容的新拓展。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范畴的思想,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养创新人格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在非智力因素、个性优化、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交往心理、恋爱心理、择业心理等方面系统阐述心理健康对创新人格的意义,这不仅拓宽了德育内容,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而且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心理基础。所以,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德育的内容和基础,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内容和基础。
问:德育历来是您研究的主攻方向,您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得如此重要,那么,您是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德育之中的呢?
答:我认为学校德育是一个系统。从整体性原则来看,学校德育是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经、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构成的。从有序性原则来看,学校德育是由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大学德育等层次系统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主张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以要素系统为纬,以层次系统为经,进行有机组合。从动态性的原则来看,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民主、法制、纪律观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等是通过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的教育逐步形成的。各阶段德育目标的高低,德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德育途径和方法的选择,德育管理和评价方式等,都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由浅人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总之,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要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以保证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使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大学德育等体现出层次性和渐进性。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我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德育的要素系统和层次系统之中,即在学校德育体系中,融入和贯穿心理健康教育。
问:我理解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体系之中,是一种指导思想,那么,在德育过程中该如何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
答: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许多共同点,实践的观点是德育的基本观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观点。它们不同于智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不是只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不仅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还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开展活动应当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如主题班会、主题团队会、社会实践、心理训练等。我认为,在德育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这一点对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极为重要,是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的集中表现。在学生广泛参与的活动中,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定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使他们成为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人。
问: 我知道,您主张用《成长册》代替原来的《成绩册》,这是否意味着《成长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呢?
答:是的。《成长册》既是德育的一个载体,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载体。《成长册》的实验研究及编制在指导思想上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导向性和激励性的原则。横坐标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个性特征、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八个方面;纵坐标体现“发展和创新”,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出学生全面发展的阶梯。《成长册》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坚持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是既相互关联又体现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的一系列指标的总和;《成长册》在评价主体上坚持学生主体性和个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体素质评价中的主体性,自赏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辅之以学生群体互评、家长助评、教师审评。把整体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教师、家长三者之间联络感情、交流思想、传送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形成推动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合力。《成长册》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进行编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于时代气息,新颖、实用,有很强的可读性、可视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学生们都喜欢使用。实践证明,这个载体对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很有帮助。
问:我注意到,您总是交替使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这两个概念,您认为这两个概念是相同的吗?
答:常见的提法有心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育、心理辅导、心理 (心 策)
问:詹教授,您好。您是德育专家,在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您能否谈一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答: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原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我把德育内容概括为“五大要素”,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对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可以纳入德育范畴是有争议的。有的学者不同意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之中,理由是智育、体育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虽然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有区别,但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为条件,构成了德育统一体。其中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是灵魂,道德教育是核心,法纪教育是保障,心理教育是基础。
问:您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组成部分,么如何理解心理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答:心理健康是整个教育的心理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教育心理划分为德育心理、智育心理、体育心理、美育心理等,各育中都有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我之所以主张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范畴,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少年学生在升学、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困惑和新的问题,诸如孤独、恐惧、猜疑、报复、嫉妒、忧郁、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造成心理脆弱、精神分裂,甚至出现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实践证明,这些心理问题不是智育、体育、美育所能解决的,也不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可以完全奏效的,因此需要在德育工作中增加和充实心理教育,这是新时期德育内容的新拓展。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范畴的思想,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养创新人格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在非智力因素、个性优化、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交往心理、恋爱心理、择业心理等方面系统阐述心理健康对创新人格的意义,这不仅拓宽了德育内容,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而且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心理基础。所以,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德育的内容和基础,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内容和基础。
问:德育历来是您研究的主攻方向,您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得如此重要,那么,您是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德育之中的呢?
答:我认为学校德育是一个系统。从整体性原则来看,学校德育是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经、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构成的。从有序性原则来看,学校德育是由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大学德育等层次系统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主张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以要素系统为纬,以层次系统为经,进行有机组合。从动态性的原则来看,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民主、法制、纪律观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等是通过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的教育逐步形成的。各阶段德育目标的高低,德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德育途径和方法的选择,德育管理和评价方式等,都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由浅人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总之,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要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以保证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使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大学德育等体现出层次性和渐进性。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我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德育的要素系统和层次系统之中,即在学校德育体系中,融入和贯穿心理健康教育。
问:我理解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体系之中,是一种指导思想,那么,在德育过程中该如何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
答: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许多共同点,实践的观点是德育的基本观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观点。它们不同于智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不是只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不仅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还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开展活动应当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如主题班会、主题团队会、社会实践、心理训练等。我认为,在德育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这一点对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极为重要,是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的集中表现。在学生广泛参与的活动中,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定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使他们成为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人。
问: 我知道,您主张用《成长册》代替原来的《成绩册》,这是否意味着《成长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呢?
答:是的。《成长册》既是德育的一个载体,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载体。《成长册》的实验研究及编制在指导思想上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导向性和激励性的原则。横坐标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个性特征、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八个方面;纵坐标体现“发展和创新”,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出学生全面发展的阶梯。《成长册》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坚持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是既相互关联又体现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的一系列指标的总和;《成长册》在评价主体上坚持学生主体性和个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体素质评价中的主体性,自赏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辅之以学生群体互评、家长助评、教师审评。把整体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教师、家长三者之间联络感情、交流思想、传送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形成推动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合力。《成长册》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进行编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于时代气息,新颖、实用,有很强的可读性、可视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学生们都喜欢使用。实践证明,这个载体对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很有帮助。
问:我注意到,您总是交替使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这两个概念,您认为这两个概念是相同的吗?
答:常见的提法有心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育、心理辅导、心理 (心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