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200389
他不再惧怕“数学魔鬼”(2)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6期
     未见到过优级评定。一次课堂作业,四道应用题做对了3道,按常规只能评良好级。但我观察到做对的三题中有一题解题思路与众不同,这是前所未有的。我毫不犹豫地奖给他一颗红星,并评上优级,写上评语:“此题解法与众不同,很有创见。”我还引导他告诉父母亲,告诉同伴。他在家长面前表示“我要每次作业都争取优”。这种有独特见解的解题思路就是包X产生有意思维心理的一个佐证。

    (5)自励策略:培养有意判断推理能力

    在前四种策略实施初见成效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启动了自励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我能行”心理暗示学习

    在上课或做作业前,让包X强迫暗示自己“我能行” “我肯定能上好数学课,优质完成数学作业”……使之产生学好数学的积极信念,形成良好的自励心理。

    ②学会自我欣赏

    在完成数学作业后,教师把“检查一下”的指令改为“请欣赏一下”的邀请语,因为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的劳动成果,心情是愉悦的。在欣赏中发现一些差错,纠错也是乐意的、主动的。在自我欣赏的状态下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既强化了正确的结果,又锻炼了自我判断能力,不但作业正确率提高了,而且书写格式也不知不觉变得规范了。

    三、矫正效果反馈

    1对数学教师的态度变化

    对数学教师的态度从碰面低头溜过变为有意无意靠近叫一声“老师好”。从那期待的眼神、亲切的声音里完全可以看出,包X对数学教师的信任与尊敬。

    2对数学课的态度变化

    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过渡到上课注意力集中,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小动作没了,抓住了“神游”的缰绳,代之以全神贯注听课、计算。

    3对数学作业态度的变化

    包X从应付作业到认真、仔细、按时、保质地完成作业,令同学师长刮目相看,完全改变了“磨”、“拖”、“混”的现象。

    4对作业评分态度的变化

    从包X在作业本发下来时对评分等级凝视的神情,就知道他已经很在乎自己的学习结果了,而且能运用现有思维判断能力判断教师作业改得正确与否,发现不妥,立即做出判断,并能告知教师其错处和错因。

    5数学成绩不断提高

    由于包X数学厌学心理(行为)得到了有效矫正,有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成绩不断提高。

    四、研究反思

    1对家庭启蒙教育的反思

    从包X厌学心理形成原因看,家庭的启蒙教育相当重要,作为孩子启蒙老师的家长,从孩子呀呀学语起就要渗透数学意识,使之从小就建立数学概念。

    2对教师教育方法的反思

    从包X的厌学心理成因分析,固然有其自身的不足和家庭教育的失误。但是,从更深层次思考,教师教学的大众化,缺乏个性化教育是最终形成其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3对转化对策的反思

    针对包X的厌学心理,按照通常的做法就是告知家长,家校联合鼓励加油,并施加压力。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或许会产生一点效果,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大,失败体验的增多,数学厌学心理显然要加重,不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比较理想的转化对策,是从非智力因素人手,转化厌学心理,提倡个性化教育,运用“欣赏、成功、造环、自炫、自励”五大转化策略来促使厌学心理转化,从“初步感知心理产生→有意注意心理产生→有意识记心理产生→有意思维心理产生→有意判断推理能力形成”这个过程,使学生从厌学转化为好学。

    栏目编辑/王 莉 (楼子根)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