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2)
像的成分大大增加,其精确度亦明显提高。
(2)想像更富于现实性
学前儿童的想像往往与现实不符,有时会出现“想入非非”的空想。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想像就更接近现实。
(3)想像的创造成分增多
小学低年级学生再造想像的成分占较大比例。随着他们的活动不断增多,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因而想像的创造成分逐渐增加。
二、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
(1)中学生一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概念、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2)中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已有预见性特征,即能在复杂活动或问题解决之前有计划、有策略。
(3)中学生的思维具有形式化的特征,即中学生能时常有意或无意地运用逻辑规律来解决问题。
(4)中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监控能力,即表现为中学生不但能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还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确保思维的正确性和高效率。
(5)中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逐步增长。突出表现在他们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2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1)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理论思维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着辩证思维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中学生基本上能理解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理论与实践等的辨证关系,能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2)中学生的思维结构趋于稳定,并基本完整与系统化。中学生由于理论思维的发展,思维结构的内部关系更加协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演绎与归纳、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等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而使中学生思维的功能更完善,思维的效率更高。
(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具体形像思维为主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我国心理学者的研究发现,小学四年级之前,儿童的思维一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四年级以后,以逻辑抽象成分为主,在整个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不平衡性。
2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较差
小学生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低年级小学生尤其明显。例如,语文阅读中,默读比朗读困难大,这是因为儿童的内部言语的发育尚未成熟,而内部语言是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的基本条件,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会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和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小学生不会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就是常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习惯于自我检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应用题时,说出思考过程,检查一下自己在解题时的思维障碍在哪里,并注意及时准确地检查作业,将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自觉性的发展。
3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其表现是不相同的。例如,在数学课学习中,尤其是经过系统的小学奥林匹克数学训练的学生,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考。但在自然课上仍停留在较具体的形象水平上。
4思维缺乏批判性
小学生的思维缺乏批判性,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明显。他们常常不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盲目照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去做,以教师的言语作为衡量事物对错的惟一标准。这一方面要求教师的言行要慎重,时刻考虑到如何做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逐步克服这种盲目性,而多一些批判性和理性思考。培养这一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5思维还缺乏灵活性
小学生的思维还缺乏灵活性,他们不善于考虑条件的变化,而以旧经验解答新问题。在数学学习中,这种特点表现最明显。一般说来儿童对熟悉的或学过的题目类型,在内容不变时能顺利解答,如果内容稍加变化,他难以随着变化的内容而改变方法,往往照着原来的形式套做题目。随着年级、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积累,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思维的惰性将逐渐减少。
栏目编辑/王 莉 (曲连坤 傅 荣 王玉霞)
(2)想像更富于现实性
学前儿童的想像往往与现实不符,有时会出现“想入非非”的空想。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想像就更接近现实。
(3)想像的创造成分增多
小学低年级学生再造想像的成分占较大比例。随着他们的活动不断增多,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因而想像的创造成分逐渐增加。
二、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
(1)中学生一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概念、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2)中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已有预见性特征,即能在复杂活动或问题解决之前有计划、有策略。
(3)中学生的思维具有形式化的特征,即中学生能时常有意或无意地运用逻辑规律来解决问题。
(4)中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监控能力,即表现为中学生不但能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还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确保思维的正确性和高效率。
(5)中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逐步增长。突出表现在他们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2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1)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理论思维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着辩证思维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中学生基本上能理解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理论与实践等的辨证关系,能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2)中学生的思维结构趋于稳定,并基本完整与系统化。中学生由于理论思维的发展,思维结构的内部关系更加协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演绎与归纳、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等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而使中学生思维的功能更完善,思维的效率更高。
(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具体形像思维为主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我国心理学者的研究发现,小学四年级之前,儿童的思维一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四年级以后,以逻辑抽象成分为主,在整个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不平衡性。
2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较差
小学生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低年级小学生尤其明显。例如,语文阅读中,默读比朗读困难大,这是因为儿童的内部言语的发育尚未成熟,而内部语言是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的基本条件,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会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和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小学生不会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就是常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习惯于自我检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应用题时,说出思考过程,检查一下自己在解题时的思维障碍在哪里,并注意及时准确地检查作业,将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自觉性的发展。
3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其表现是不相同的。例如,在数学课学习中,尤其是经过系统的小学奥林匹克数学训练的学生,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考。但在自然课上仍停留在较具体的形象水平上。
4思维缺乏批判性
小学生的思维缺乏批判性,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明显。他们常常不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盲目照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去做,以教师的言语作为衡量事物对错的惟一标准。这一方面要求教师的言行要慎重,时刻考虑到如何做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逐步克服这种盲目性,而多一些批判性和理性思考。培养这一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5思维还缺乏灵活性
小学生的思维还缺乏灵活性,他们不善于考虑条件的变化,而以旧经验解答新问题。在数学学习中,这种特点表现最明显。一般说来儿童对熟悉的或学过的题目类型,在内容不变时能顺利解答,如果内容稍加变化,他难以随着变化的内容而改变方法,往往照着原来的形式套做题目。随着年级、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积累,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思维的惰性将逐渐减少。
栏目编辑/王 莉 (曲连坤 傅 荣 王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