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200316
当今台湾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1)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8期
     上期我们介绍了台湾“教训辅三合一”学校辅导体制概况,使您了解了当今台湾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情况,本期请您继续关注。

    台湾在强化青少年身心健康辅导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身心健康辅导,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对改善学生整体学习情境、学习兴趣、身心健康,以及创设安全的学习环境,推动“全人教育”,实现学生主体教育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台湾的“义务教育法”于1979年公布,在“义务教育法”中,德育居五育之首,为整体教育的重点。台湾吴大猷指出:“德育为立人之本。”台湾在国民小学设有“生活与伦理”,国民中学设有“公民与道德”,高级中学设有“公民”,并借助有关学科与活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并举的目的。1995年,台湾成立了心理辅导学会,负责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台湾教育当局《2001~2004年度施政计划》中,更是把“孕育身心健全的儿童及青少年”作为“优先发展课题”,并指出,“个人健康与环境健康是发挥个人潜能的根源”,“未来教育改革,应以‘提升教育品质’为主轴。”

    一、台湾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问题与特征

    根据近年完成的台湾《青少年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台湾青少年目前心理上感觉有困扰者,占受访总人数的35.13%,这显示出乎均每三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有心理上的困扰。按教育程度观察,文化程度处于高中段的青少年困扰最多,占被调查人数的37.42%。可能因为面临大学联考的升学压力,或者是因学历不足面临就业上的压力。按在学状况观察,未在学亦未就业的青少年,由于前途未定,有心理困扰的占被调查人数的44.28%,明显高于在学学生。

    近五年来,台湾少年犯罪人数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8岁的犯罪人数一直高居首位。在学少年犯罪行为居多,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以高中生为甚。

    (一)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1 升学制度带来的问题

    由于竞争与就业的需要,在人才素质相对较高的台湾,功课好不好,学业如何,是学生很关心的事。与大陆一样,念好书,考上好学校,是台湾青少年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造成他们心理压力的一个因素。

    2 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在生活上,青少年在步入青春期后,仍然不能脱离父母的照料,自立能力差。而在性格上却表现为极力反对父母的批评与管束,自我意识增强。又由于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对事物的看法、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产生了“代沟”问题。

    3 与权威者的关系

    一般说来,青少年对权威者的批评反抗方式有背后与当面两种。当老师或权威者不在时,他们会大肆批评、嘲笑。但当老师或权威者出现时,又显得很规矩。而有的学生则当着老师或权威者直言意见,批评、反对,甚至于故意作对。

    另外,还有青少年交友感情问题,与恋爱有关的烦恼,与性有关的困扰等。

    (二)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 在家庭方面

    台湾地区离婚率居高不下,夫妻的离异失和,家庭的破碎,是影响青少年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台湾地区父母对子女的管教由于受传统的影响,有的过于严苛,不分青红皂白,动辄就是打骂;有的却又过于宽恕,甚至纵容子女犯错。总之在台湾,家庭因素是造成问题学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台湾的郑石岩教授曾多次指出:“少年犯罪的原因以家庭因素居首位,家庭因素中又以管教不当者最多,破碎家庭的影响居第二位。”

    2 在学校方面

    台湾学校课业负担较重,而学校考试又层出不穷,“每天平均起来至少考一科,如果是放假回来后第一天,考两三科以上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教育心理学》台北 张春兴 林清山)。学校的课业不仅学生应对不了,就是老师也有吃不消的感觉,学生的心理负担可想而知。

    3 在社会方面

    随着台湾科技的发达,大众传播媒体的普遍,有线电视、无线电视及一些平面媒体均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使他们形成一些社会恶习。

    台湾少年犯罪有多严重?

    台湾立法院曾举办一次座谈会,座谈的是众人关切的青少年辅导问题。主办单位在书面资料中指出,岛内每17分23秒就产生一个少年犯。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困境

    当前台湾,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以及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使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不能紧密配合,从而使对学生的身心辅导陷入困境。

    台湾成了“贪婪之岛”,整个社会拜金之风弥漫,损人利己行为随处可见。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还来不及内化,离开校园后所见的却和学校所教的不同。学校教学生诚实,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却是尔虞我诈,参选而贿选而当选,经商而逃税而致富,仿冒品、盗版书、夸大广告、不实标符等,随处可见。

    家长教育观念普遍存在“重智轻德”倾向。家长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考试成绩、升学前途上,忽视了子女人格的发展,不利于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

    台湾的教育专家呼吁,今后,伦理道德的教育除加强学校正式的伦理道德教育课程外,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分工合作,借助家庭与社会生活,实施非正式的伦理道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力量整合互补,避免有限功能互相抵消,以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实践

    (一)健全人格的培育

    1 健全人格培育的意义

    人格教育原是教育的一部分任务,而在当今台湾,其重要性更超出于知识之上。因为有健全的人格而缺乏知识,仍不失其为人的价值,有了健全的人格,自会有求知的欲望;若没有健全的人格而徒具知识,不是知识无所应用,便是利用不当,结果知识反而成为有害的工具。

    任尼(Rennie)和吴德华(Woodward)说:“学习是儿童的自然活动之一,健康的儿童需要也期望获得有用的资料和技能,以便对环境有较高的控制力。教育的初步目的便是为此而供给儿童以学习的机会。不过近来人们觉悟到学习并不是一种单纯作用的活动,而是和学习者的全部人格相关,其中心理健康和智慧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学校中的学习,仅局限在学习的本身方面并无意义,所以学校的责任,是发展儿童的态度和潜能,使其在人类社会中,能够有‘人’的作用。故而心理健康的培植与保持,是教育的另一项任务。”

    台湾地区以学校为主导在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方面,首先是强调教师的作用,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使学生从教师处体验到关爱,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范本。其次在教育的材料及方法上,所选用的教材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特别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方法与技巧方面。

    2 健全人格培育的措施

    ①实施人性化的训辅制度

    树立教师正确的训辅观念,使教师善于了解学生需求的差别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关怀,为学生提 (王秀刚)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