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200312
第三部分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1)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8期
     第二讲 中小学生情感、个性发展特点及品德、社会发展特点

    曲连坤 傅 荣 王玉霞

    一、小学生的情感、个性发展特点及品德、社会发展特点

    (一)小学生情感发展特点

    在形成了一定的道德意识的基础上,在学校活动中,在人际交往中,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生情感发展体现出新特点。

    1 情感内容不断丰富

    进入小学学习后,学校成为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生活接触面的扩大,环境的变化,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使小学生的情感内容丰富起来,学习已经成为儿童生活的基本内容。此时,学习的成败、在集体中的地位、与同伴的关系等,都使小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充实着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2 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小学生的情感不仅在内容上不断丰富,而且对于各种情绪的体验逐步深刻,尽管这些体验仍是外露的,易激动的,但在性质上与学龄前儿童有明显不同,它逐渐与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行为规范、道德标准联系起来。

    3 情感的稳定性日益增强

    在学校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生活中,小学生的情感逐渐内化、稳定,其发展进程与小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基本一致,小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步增强。例如,小学生会尽量忍住自己的眼泪,不让他人看到他所体验的恐惧;会努力掩饰由于受到教师的夸奖而感到满意的心情。

    4 高级情感逐渐发展

    高级情感指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①小学生道德感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评价标准由无原则向有原则发展。例如,小学生一般不再按偶然的外部情况(书桌临近、居住地临近)选择朋友,而是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小学生对道德感的体验程度从浅显、冲动到深刻、稳定。例如,同样对于善良的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认为不打人、不骂人就行了,高年级学生则认为还应包括拾金不昧、团结友爱等等才行。

    小学生对道德的体验范围由小及大、由近及远。以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爱的感情首先是爱父母、爱兄弟姐妹、同学,然后逐渐扩展到爱家乡、爱祖国。

    ②小学生美感发展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美感仍带有幼儿期的特点:以外在美为主,以真实性为主;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开始学会从现实生活中理解和感受美与丑、善与恶等。

    ③小学生理智感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理智感较多地与具体、直观的事物相联系,他们兴趣的重点还是事实本身。

    (二)小学生个性特点

    小学时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中具有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如自我意识、性格等都是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

    1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入学后加速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

    随着环境的改变,小学生对自我的评价逐步从具体的、个别的评价,向抽象的、概括的评价过渡;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稳定性增强;已经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但自我评价的能力仍较低,善于评价别人,不善于评价自己,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大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弱点进行帮助。

    2 小学生的情绪是逐渐丰富而发展的,并在六年级时出现高峰

    3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

    小学生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自制力与坚持性呈下降趋势,果断性的发展比较缓慢,缺乏果断作出决定的能力。

    4 小学生的理智特征呈稳定发展趋势

    其中,求知欲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在不断发展,到六年级达到高峰。

    (三)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

    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所谓道德意识即掌握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习惯指将掌握的信念在一定场合付诸行为。

    小学生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是:

    1 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2 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从只注意行为效果,过渡到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3 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境的制约,过渡到受内心道德信念的制约

    从对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和道德教育的要求来看,最重要的是怎样把他们的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四)小学生社会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社会性行为根据其意向性,可大致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种。

    1 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及特点

    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助人为乐、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与人分享快乐等有助于他人的行动。小学生都有随年龄增长,亲社会行为随之增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分享、助人与合作、竞争行为的发展上。

    ①分享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儿童愿意将东西与父母或他人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最初表现。

    ②合作与竞争行为是儿童适应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社会技能 在小学生的学习和游戏中,既要善于合作,又要敢于竞争。无论是缺乏合作精神、合作技巧,还是缺乏竞争意识、竞争能力,都将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2 小学生反社会行为特点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意图伤害他人的行为。高攻击性儿童往往缺乏解决交往问题的策略,他们不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应向小学生多提供一些与人正常交往的策略,帮助他们改善人际关系,减少攻击性行为。

    二、中学生情感、个性发展特点及品德、社会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1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①自我意识的发展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达到了新的水平,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兴趣,要求了解自己,开始“想到自己”,甚至“发现了自己”。他们在评价别人的个性品质中逐渐学会了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

    ②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有关的情感的发展 中学生十分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也很关心别人的内心活动。

    2 中学生情感中常常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例如,一个中学生有时能自觉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但有时却会蛮不讲理地欺侮人。这是因为他们对事物虽然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但还不稳定。

    3 中学生有热情,容易冲动,情感不稳定

    中学生有着少年的热情与冲动,他们要求参加成人的生活和劳动,想取得成人的权力。但是中学生的热情由于没有稳定的世界观指导,往往时高时低,不能持久。尤其是遇到困难挫折时容易泄气。

    4 中学生开始关心政治和国家大事,对世界观的问题开始发生兴趣,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5 中学生的友谊比较稳定

    这种稳定性建立在共同的情绪体验、爱好和兴趣之上,也建立在个性品质的估价上。这种友谊有时会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