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200272
中学生网上交友的心理透视及引导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9期
     近年来,中学生的交友工具有了突飞猛进的飞跃,他们紧跟时代潮流,在因特网上与“网友”沟通,畅谈他们心中的秘密。网上交友一个很明显的优点是快捷、便利。

    为了孩子不成为信息时代的落伍者,许多家庭都给孩子买了电脑。只要在键盘上敲打几下,电子邮件顷刻间就传到了对方手中,这比起较原始的信件来,实在是爽快多了。

    网上交友在为中学生带来情感交流的同时,也给其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比如有些中学生一天不上网就心神不定,编着理由向家长要钱。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了解学生网上交友的心理,并能正确引导其网上行为。

    一、中学生热衷于网上交友的心理透析

    1 寻求精神安慰,倾诉烦恼

    当前的中学生承受着过重的学习负担,许多教师和家长只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因此,许多中学生有了烦恼不愿意向教师和家长诉说,而愿意向自己的知心朋友倾诉。于是他们就选择了网络世界,因为在网上大家可以不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所以不必担心对方会泄露自己的秘密,思想上也不会有什么负担。实际上,许多中学生选择网上交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络的隐匿性。

    2 结交异性朋友,渴望了解异性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交的“网友”大都是异性。这完全不用大惊小怪,中学生由于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对异性产生好奇、产生朦胧的好感都是正常的。虽然现在不少中学已经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但很多情况下仅仅流于形式,或只是注重了生理方面而忽视了中学生的心理方面的需求。并且现在中学生谈恋爱是遭到学校和家长明确反对的,因此他们不敢轻易用实际行动跨越这个“禁区”,但青春的花季又耐不住寂寞,而网络世界恰恰是个情感的“避风港”,通过与网上的异性朋友聊天交流,可以获得异性的体贴和理解,同时也可以释放和缓解自己压抑的情感。

    3 寻觅志趣相同的知音,寻求友情

    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大,许多中学生都感叹他们之间的友情越来越淡薄;有些中学生由于受到家长过分的关注和疼爱而显得孤僻、自傲,对身边的同学看不惯;也有些学生因自己爱好兴趣与周围人合不来,便把感情寄托于“网友”身上,希望在网上能找到纯真的友谊。

    二、正确的引导策略

    1 教师和家长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父母关心较多的中学生,必然充满归属感和安全感,其心理也会得到健康发展;反之,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求教师和家长做中学生的知心朋友,不能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当中学生有了烦恼,需要向别人倾诉时,应主动听取他们的心声。

    2 加强青春期性教育

    青春期是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现有的青春期性教育只重视人的自然属性而忽略了人的社会属性,不能达到青春期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青春期性教育应该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强调性文明、性伦理道德的培养。青春期教育应走在青少年生理发育之前,让他们在步入人生重要阶段之前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3 学校应加强心理咨询工作

    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易感性和两极性的特点。一个眼神、一个漫不经心的暗示,都会使他们平静的内心掀起涟漪。取得了一次好的成绩,他们就有可能欣喜若狂,甚至目空一切;遇到一点挫折失败,他们又有可能变得灰心丧气、悲观失望。这种“疾风怒涛”式的情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另外,由于心理的闭锁性,一些中学生不愿把内心的“秘密”向他人透露,慢慢地就产生了孤独感和压抑感。因此,创设一个场所和环境,使他们能够尽情、合理地宣泄不良的情绪,愉快、轻松地进行情感交流,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应开辟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咨询中,咨询教师严格按照理解、尊重、支持、信任、保密的原则接待每一位学生。

    总之,对待中学生的网上交友,学校、家庭都应该注意引导,关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知心朋友,化解情感困惑。 (胡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