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200263
继往开来 与时俱时 大力推进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6)
http://www.100md.com 2002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10期
     在一切已事过境迁,但每每回忆起来,总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2 侮辱

    某小学老师布置作文,要求学生记一件家务事,一位学生写了升国旗,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气愤地说:“科学证明,猪都有脑子,XXX连猪都不如。”我在哀叹这位老师素质低的同时,也在为这位有些粗心的学生深深担忧,也许“连猪都不如”这句话会让他在自卑的海洋里永远沉溺。

    “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这种最常见的心罚方式,表面看似乎比体罚文明了许多,也正应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古训,而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与自尊却被无情地摧残了。

    3 冷漠

    心罚不仅仅是语言带来的,“拎漠”作为无声胜有声的方式被有些老师采用着。对有些所谓无药可救的学生,老师们采取的是放任自流、不理不睬的态度,老师对学生的放弃让学生学会了自我放弃。

    个人成长中如果得到的关爱与尊重越多,则人格冲突越少,自信心就越强。老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心灵。任何老师都没有权利伤害学生,无论是肉体的还是精神的。

    正如受过心罚的某位学生家长讲的:肉体的创伤是看得见,也是可以愈合的;而心理上的创伤则是看不见且难以愈合的,生产的失误是产生次品或废品,可以报废掉,教育的失误产生的次品或废品是国家的公民,报废掉的是民族的希望。

    栏目编辑/王莉

    无为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

    杨 春

    由于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日渐增多,学习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强度的学习任务,频繁的考核、竞赛,满负荷的课余安排等,造成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

    2 面对激烈的竞争,学生焦虑不安、忧虑重重。

    3 在望子成龙、盼生成钢的高期望值下,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

    4 面对学习中的不如意,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挫伤。

    5 班级中的“后进生”,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不如人意,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

    面对这些心理问题,班主任要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勤于思考,抓住教育的切入点;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无为教育就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一,无为教育及其特征 无为教育就是不教而教,具有以下特征:

    1 教育意图的隐蔽性

    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句话,集中概括了无为教育的特征。

    2 教育手段的间接性

    不运用直接、具体的教育手段,教育者的行为,在有意无意中触动受教育者的心灵,促使其觉悟。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众多关爱下,变得自私而冷漠,心中既没有他人也没有集体。

    有一次刮风时,教室中的窗帘随风鼓起,坐在旁边的学生总是一次又一次将鼓起的帘子按下去。这真是一个难得的教育契机。回到家,我找来漂亮的花布并缀上可爱的卡通玩具,做成窗帘结。当我用窗帘结挽住飘起的帘子时,学生们的眼中放射着光彩,我知道教育目的已经达到了。

    3 教育者身教的示范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崇高的师德是最具魅力的无为教育。正所谓:“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学,教师的示范作用主要应该体现在教学上。教师示范,不仅要体现在学科的知识结构中,而且要体现出思维品质和哲学高度。既是学科课,又是哲学课;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启迪智慧。常说的功夫在课外就是这个道理。

    4 受教育者亲身经历的体验性

    没有亲身的体验,就不会有觉悟。无为教育是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我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要躬行。获取知识如此,提高觉悟也必须有真切的体验。

    二、运用无为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方法

    1 认真倾听,因势利导,缓释学生紧张、焦虑的心情

    教育者要认真听取教育对象的倾诉,促使对方在宣泄中实现自我心理调节。当人产生心理冲突时,自然的需求就是要找人诉说。教育者要善听,对教育对象的任何想法都要听得进去,充分理解,在倾听中因势利导,让教育对象自己得出正确结论。通常学生在受到批评与指责时,总是喜欢争辩,有些教师认为这是学生不愿接受教育,便声色俱厉地压制学生,学生表面上接受了教育,其实内心忿忿不平。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应让学生尽情地倾诉,在倾听学生倾诉时,发现学生问题的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等学生宣泄完了,内心也平静了,再分析问题,指出其错误所在,引导他认识错误,指明改正的途径和要求。

    我班上有一位学生,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一直比较稳定。在一次语文测试后,我发现她上课时心事重重,注意力不够集中,下课也失去了往日的欢笑。我单独和她谈了一次话。原来,原因出在这次语文测试上。由于出现了几处不该出现的错误,成绩差了一些,受到妈妈严厉的责备和训斥,这严重挫伤了她的自尊心。了解了事情的缘由之后,我替她擦干眼泪,然后取出一块巧克力和一张纸,并在纸上写下一行字:“老师把最甜美的巧克力送给我心目中最好的孩子。”霎时,我看到孩子的眼里浸满了泪水,她使劲儿点了点头,紧攥着那张纸走了……

    教师平时如果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己、朋友,对他们充满信任,他们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才会向你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教师采用无为教育,使说教寓于无形之中,维护了学生的自尊,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

    2 尊重学生,热情鼓励,扬起学生自信、自强的风帆

    教育者应通过语言、文字等多种手段,含蓄、寓意深长地触动教育对象的心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其潜能。

    一位小学校长对童年的一次考试终身难忘。她说: “由于中途转学,功课落下了不少。一次数学考试后发卷子,我提心吊胆地接过来一看,非常意外,老师没有打分,只写了两个字:‘哎呀!’此刻,我领会了老师的心意,老师不相信我会这样,老师在给我机会,老师在期待着我,老师在用这样一个善意的、玩笑似的方式等待着我的努力。我决心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果然,又一次考试我得了满分。许多年过去了,我经历了无数次考试,但只有那份没有分数,写着‘哎呀!’的试卷,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珍藏。”

    这个小学校长的故事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因此我在学生的考卷 (吴文菊等)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