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对话与教师成长(1)
广州番禺南阳里小学的“尊重信任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正进人中期的探索阶段,许多新老师加入了这一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研究行列。如何使新老师尽快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课题组的成员如何顺利走向成熟?这是指导者和组员们关注的问题和努力探索的方向。本文结合一位新老师的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及课后组员们评课过程中的真诚对话的情景,分析和讨论了真诚对话的形式是教师们共同成长的良好条件。
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简介
一节四年级的《克服妒忌心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由麦老师承担展示教学,课题组指导老师王老师和课题组成员约十人观摩了全过程。这节课的辅导目标是:
第一、帮助学生明了妒忌的危害。
第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优势和不足。
第三、帮助学生自觉克服妒忌心理。
一、教师讲述童话故事
动物王国里,动物们愉快地生活着。小猴子在树林里自由地玩耍,小鸟在天空飞翔,小鱼儿在水里游着,大象在散步。
狐狸走过来,对大象说:“您是动物王国的盟主,可是猴子却说您不能爬树,不能做盟主。”
大象一听就生气了。它想:“上树有什么了不起?我也会上树。”于是,它费力地爬上树,可是由于它的身体太重,一下子把树干压断了,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大象非常愤怒,它下命令说:“从今以后,不准猴子爬树。”小猴子们不敢违背大象的命令,只好在树林子里走来走去地找掉到地上的东西吃。
狐狸又走过来,说:“大象先生,您看,小鸟儿和小鱼儿也都在笑话您哪。它们笑话您不能在天空飞翔,不能在水里游泳。”
于是,大象把小鸟儿们召集起来,把它们的羽毛都拔了下来,然后用鸟儿的羽毛扎了一对翅膀,使劲地飞上了天,累得它气喘吁吁,最后还是从天空中掉了下来。后来,大象又来到小河边,独自在河里游泳。可是,大象没有鱼鳃,不能在水里呼吸,被淹死了。
二、学生讨论
1 猴子能爬树,鸟儿能飞翔,鱼儿游泳,大象能做什么?
2 有没有一种万能的、什么都会的动物?
3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老师小结
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认识和发掘自己的优点。
四、自我优点展示
每个人写出自己的三个优点,然后写出同桌的优点,把写有优点的纸条交换,将自己的优点和同桌写的优点作比较,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优点受他人喜欢。
五、老师小结
虽然我们也有不如人的地方,但是好像“十个手指,有长有短”一样,我们不能要求自己在所有的方面都要超过别人,只要我们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是好学生。
六、引导学生作自我反省(每人一张答卷,不写名字)
1 我妒忌哪些人?我为什么妒忌他们?
2 如果我要超过他们,我应该怎样做?妒忌可以解决问题吗?
3 如果别人妒忌我,我的感觉怎么样?我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七、教师归纳总结
真城对话与教师成长
一、缘何选择真诚对话的评课形式
传统的评课模式往往是指导老师对展示课的分析评价,或者是由讲课者先作自评,接着由同行互评,最后由持有评价标准的指导老师作点评,将大家的意见统一到某一答案上来。这种评课模式的过程容易气氛紧张,因而不利于老师们积极思维和热烈发言;陈旧的方式也较易导致老师们的厌倦,还可能使老师们形成对专家的依赖。有没有更能调动老师参与热情的、更能体现心理辅导的真诚尊重的精神的、使老师们有更深刻收获的评课方式?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次评课活动尝试以真诚对话的方式寻找新的效果。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心理氛围是‘真诚”效果获得的首要条件
王(指导老师、主持人):大家好!又有一个多月没与各位见面了,每次来都有新的老师给我们献上精心准备的课,使我们能互相学到很多东西,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很感欣慰和振奋,麦老师此时一定有很多话要讲,我们一起听听。
[用心营造平等、和谐、轻松的心理氛围,是参与者能以真诚的态度展开对话的重要条件。“精心”一词肯定了麦老师的努力,使麦老师感受到被信任、接纳和欣赏;“一定有”的暗示作用有助于麦老师有话大胆说]
麦(上课的老师):我觉得这节课时间上有些前松后紧,另外,课的中间部分我的引导有些散乱,还有就是有些学生可能没有照顾到。我还是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
[麦老师此时的心情还是有些紧张, 自我评价不知从何入手]
王:大家对这样的情景可能并不陌生:在以往评课的过程中,上公开课的老师总在紧张地扮演受审者的角色,当有人提出批评意见时,这位老师常常会举出众多客观原因加以辩解,这说明什么问题?……我建议大家包括上课的老师把上课的“人”和上课过程的“做法”分开。对于“做法”这一客体,我们可以议论其得失,以便今后的调整、改善与发展,这便是评课的目的所在。而对于作为主体的上课的“人”,他的“做法”背后的动机丝毫不被怀疑,他的努力完全值得信任,他的价值不因“做法”评价的高低而增减。我们一起建设一种安全与开放、真诚与良善的氛围,然后再开始我们的活动好吗?
[听到这里大家轻松会心一笑。花费些时间让老师们调整好心态是必要的投入,也是主持人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氛围建设的直接示范]
三、设计关键性的问题并予以导向,是使对话能够集中地和有意义地展开的关键
王:各位老师认为这节课的目标是否明确?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
麦: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的,但最后的“辅导学生自觉克服妒忌心理”环节,因时间不够无法充分展开,好像效果不好。
老师甲:我认为老师的辅导目标很明确,但能否达到预定目的就难以确定。
老师乙:我觉得由于没有及时亮出主题,使较长时间过去了,我们还不知老师的意图。
老师丙:我感觉目标定得太大了,以致每个环节都无法深入,学生的体验和分享都不够充分。
麦:看来我应调整目标,一节课中能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优势和不足以及体会到妒忌的危害就行了。如何克服妒忌心理可在下节课完成。
王:我与大家深有同感,建议麦老师调整目标后再在其他班尝试上一次,看看效果如何。
[在开放的氛围中,麦老师在同行们的真诚提议中自己归纳出改进的方向]
王:我们进一步讨论,这节课确定的目标有何意义?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否有针对性?
老师甲:我认为这一问题的辅导对五年级的学生开展更为合适,大家看到课堂上有一个学生问老师什么叫妒忌,可见这一心理问题与他们的年龄有些距离。 (王松花 麦卫青)
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简介
一节四年级的《克服妒忌心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由麦老师承担展示教学,课题组指导老师王老师和课题组成员约十人观摩了全过程。这节课的辅导目标是:
第一、帮助学生明了妒忌的危害。
第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优势和不足。
第三、帮助学生自觉克服妒忌心理。
一、教师讲述童话故事
动物王国里,动物们愉快地生活着。小猴子在树林里自由地玩耍,小鸟在天空飞翔,小鱼儿在水里游着,大象在散步。
狐狸走过来,对大象说:“您是动物王国的盟主,可是猴子却说您不能爬树,不能做盟主。”
大象一听就生气了。它想:“上树有什么了不起?我也会上树。”于是,它费力地爬上树,可是由于它的身体太重,一下子把树干压断了,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大象非常愤怒,它下命令说:“从今以后,不准猴子爬树。”小猴子们不敢违背大象的命令,只好在树林子里走来走去地找掉到地上的东西吃。
狐狸又走过来,说:“大象先生,您看,小鸟儿和小鱼儿也都在笑话您哪。它们笑话您不能在天空飞翔,不能在水里游泳。”
于是,大象把小鸟儿们召集起来,把它们的羽毛都拔了下来,然后用鸟儿的羽毛扎了一对翅膀,使劲地飞上了天,累得它气喘吁吁,最后还是从天空中掉了下来。后来,大象又来到小河边,独自在河里游泳。可是,大象没有鱼鳃,不能在水里呼吸,被淹死了。
二、学生讨论
1 猴子能爬树,鸟儿能飞翔,鱼儿游泳,大象能做什么?
2 有没有一种万能的、什么都会的动物?
3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老师小结
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认识和发掘自己的优点。
四、自我优点展示
每个人写出自己的三个优点,然后写出同桌的优点,把写有优点的纸条交换,将自己的优点和同桌写的优点作比较,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优点受他人喜欢。
五、老师小结
虽然我们也有不如人的地方,但是好像“十个手指,有长有短”一样,我们不能要求自己在所有的方面都要超过别人,只要我们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是好学生。
六、引导学生作自我反省(每人一张答卷,不写名字)
1 我妒忌哪些人?我为什么妒忌他们?
2 如果我要超过他们,我应该怎样做?妒忌可以解决问题吗?
3 如果别人妒忌我,我的感觉怎么样?我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七、教师归纳总结
真城对话与教师成长
一、缘何选择真诚对话的评课形式
传统的评课模式往往是指导老师对展示课的分析评价,或者是由讲课者先作自评,接着由同行互评,最后由持有评价标准的指导老师作点评,将大家的意见统一到某一答案上来。这种评课模式的过程容易气氛紧张,因而不利于老师们积极思维和热烈发言;陈旧的方式也较易导致老师们的厌倦,还可能使老师们形成对专家的依赖。有没有更能调动老师参与热情的、更能体现心理辅导的真诚尊重的精神的、使老师们有更深刻收获的评课方式?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次评课活动尝试以真诚对话的方式寻找新的效果。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心理氛围是‘真诚”效果获得的首要条件
王(指导老师、主持人):大家好!又有一个多月没与各位见面了,每次来都有新的老师给我们献上精心准备的课,使我们能互相学到很多东西,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很感欣慰和振奋,麦老师此时一定有很多话要讲,我们一起听听。
[用心营造平等、和谐、轻松的心理氛围,是参与者能以真诚的态度展开对话的重要条件。“精心”一词肯定了麦老师的努力,使麦老师感受到被信任、接纳和欣赏;“一定有”的暗示作用有助于麦老师有话大胆说]
麦(上课的老师):我觉得这节课时间上有些前松后紧,另外,课的中间部分我的引导有些散乱,还有就是有些学生可能没有照顾到。我还是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
[麦老师此时的心情还是有些紧张, 自我评价不知从何入手]
王:大家对这样的情景可能并不陌生:在以往评课的过程中,上公开课的老师总在紧张地扮演受审者的角色,当有人提出批评意见时,这位老师常常会举出众多客观原因加以辩解,这说明什么问题?……我建议大家包括上课的老师把上课的“人”和上课过程的“做法”分开。对于“做法”这一客体,我们可以议论其得失,以便今后的调整、改善与发展,这便是评课的目的所在。而对于作为主体的上课的“人”,他的“做法”背后的动机丝毫不被怀疑,他的努力完全值得信任,他的价值不因“做法”评价的高低而增减。我们一起建设一种安全与开放、真诚与良善的氛围,然后再开始我们的活动好吗?
[听到这里大家轻松会心一笑。花费些时间让老师们调整好心态是必要的投入,也是主持人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氛围建设的直接示范]
三、设计关键性的问题并予以导向,是使对话能够集中地和有意义地展开的关键
王:各位老师认为这节课的目标是否明确?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
麦: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的,但最后的“辅导学生自觉克服妒忌心理”环节,因时间不够无法充分展开,好像效果不好。
老师甲:我认为老师的辅导目标很明确,但能否达到预定目的就难以确定。
老师乙:我觉得由于没有及时亮出主题,使较长时间过去了,我们还不知老师的意图。
老师丙:我感觉目标定得太大了,以致每个环节都无法深入,学生的体验和分享都不够充分。
麦:看来我应调整目标,一节课中能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优势和不足以及体会到妒忌的危害就行了。如何克服妒忌心理可在下节课完成。
王:我与大家深有同感,建议麦老师调整目标后再在其他班尝试上一次,看看效果如何。
[在开放的氛围中,麦老师在同行们的真诚提议中自己归纳出改进的方向]
王:我们进一步讨论,这节课确定的目标有何意义?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否有针对性?
老师甲:我认为这一问题的辅导对五年级的学生开展更为合适,大家看到课堂上有一个学生问老师什么叫妒忌,可见这一心理问题与他们的年龄有些距离。 (王松花 麦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