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200150
通过弹性评价与均等教学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1期
     教育均等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它包括:就学权利均等、就学机会均等、学业成就机会均等、教育效果均等。其中对于“就学权利均等”、“就学机会均等”,曾有许多学者做过研究,而且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在施行这两个均等。我国也在施行,但受经济的制约,目前我国的“就学权利均等”和“ 就学机会均等”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教育机会均等。随着贵族学校和高等教育收费制的出现,越加淡化了这两个“均等”。而对于实施“学业成就机会均等”、“教育效果均等”就更难了。人们往往把教育机会均等作为一种理想追求。

    我通过多年“弹性评价,均等教学”的课题研究,深深地感到:学业成就机会均等和教育效果均等,从某一视角着手研究是可以实现的。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就学权利、就学机会已经均等,但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在各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差异。针对存在的差异,如何保证他们在教学中的机会均等,这是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十分重视,广大教师、家长十分关注的热点,也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保证同一班级的学生在教学中的机会均等,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我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一、弹性评价,使学生形成同等参与学习竞赛的心理

    所谓弹性评价,即以学生个体为主要评价参照标准,实施鼓励性评价,相对拉平学生学习的起跑线,使优、中、差各类学生均等地参与学习竞争。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以分层激励为原则,取消“不及格”,把优、良、及格的档次拉开:

    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参照原有的学习基础,由学生制定达标标准,家长签名同意或修正,教师审定后,分别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科学习成绩达标标准。

    再者,根据每位学生的达标标准,每星期开展学习效果优化竞赛活动。

    平时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全对,且书写整洁、认真者,记学习效果优化一次;检测达标者,记学习效果优化两次;检测得满分者,记学习效果优化三次。优生与差生由于达标标准不同,获得检测优化次数的概率大致相同,从而相对拉平了各类学生的学习起跑线,使全体学生同步而均等地参与学习竞争。

    在优化竞赛活动中,“ 差生”往往跑到队伍的中间,甚至跑到前列,这时候,“差生”的喜悦心情是无法形容的。这时,教师对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及时予以肯定,用他们个体发展的纵向比较,使他们看到自己进步的潜力,引导他们向更高目标前进。由此,各档学生人数从“及格E”向“ 优A”稳步提升,最终消灭“及格E”、“及格D”、“及格C”、“及格B”四个档次。有的班级不仅消灭了“及格”的四个档次,而且最低标准提高到了“ 良B”。

    该学习竞赛,达标标准越高,难度也就越大,但标准制定得高的学生没有人要求降低,相反,只有标准低的学生要求升级,特别是优等生,力争跑在队伍的最前列。此活动使全班学生掀起主动参与、比学赶超的学习热潮。

    二、本质上的教学内容均等,培养学生学有所获,学有选择余地的宽松心理

    有人认为,教学内容均等,就是要向全班学生传授相同的内容。其实不然,要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机会的均等,教师必须考虑在同一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个人的差异,有选择性地选取学习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学生都能相对均等地得到与自己的基础、能力相应的教育。

    例如,初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 请大家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谈谈你读懂了什么?”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收获,差生也许理解了某个词的意思,中等生也许体会到了某个词的精妙所在,了解了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优等生也许学懂了本篇课文所采用的方法。

    又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第三段时,我提出:“请大家找出自己喜爱的物产,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物产?”我设计了以下的题目:

    ①课文的 第四段具体写了( )和()这两种物产,中间用了()一句把这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

    ② 课文的第三段介绍了海底的四种物产,请你任选两种物产,用以上连接句把它说一说。

    ③ 仿照课文的第三段和第四段,介绍海底的其他物产。

    像以上这样的练习题,难度不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任选一题练习。教学内容的设置使学生都有了一个学习机会,为全体学生均等参与学习创设了条件。

    三、本质上的教学要求均等,使学生自由、轻松、愉快地学习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有所发展,教师只有以因人施教为原则,制定分类、分层、有序的教学目标,针对差异进行教学,才是真正本质上的教学要求均等。

    1 本质上的教学目标均等

    例如,多步应用题教学,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可将教学目标分为四类。一、最低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在教师启发下,随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去思考和解答问题;二、基本要求: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判断一道应用题是一步题还是两步题;三、较高要求: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能用分析法分析问题,找出题目隐蔽条件,确定解答步骤,独立解答多步应用题;第四、高要求:优等生可以采用创造性学习的思维,寻求创造性解题思路。通过分类目标的设定,最终使各类学生都达到掌握多步应用题解法的目的。

    2 本质上的课堂训练均等

    例如,在进行同一内容的课堂口述训练时,教师提问有层次,先易后难,中差生优先回答。在进行不同类型的课堂训练时,一类题面对“ 差生”,要求“ 差生”人人过关;二类题面向全体;三类题面向优等生。

    3 本质上的作业练习均等

    以应用题练习为例:

    一个粮站的仓库存大米4000千克,一月份卖出总数的30%,二月份卖出总数的35%,?

    请学生提问题并解答。优等生要求至少提出七个问题才能达标;中等生要求提出五个以上问题才能达标;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提出三个以上问题就可达标。

    一题多解、改编应用题,同样分类要求,使作业练习真正达到实质上的均等。

    4 本质上的学习效果检测均等

    采用A、B、C三种试卷全面检测学生。A卷检测基础知识,B卷检测能力,C卷检测动手操作能力,而且A、B、C三种卷中都安排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又有多选和少选之分,比如四道选做题,及格标准优的学生选做三道,良级学生选做两道,及格级学生选做一道。由此,及格标准高的学生,A卷检测成绩一般是高的,但B卷、C卷的检测成绩不一定高。相反,及格标准低的学生,A卷的检测成绩虽不高,但B卷、C卷的检测成绩不一定低。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弥补短处,从而使知识、能力、操作水平全面得到提高。

    四、课堂提问与演练机会均等,培养学生积极提问、勇于发言、善于思考的习惯

    在一个人数较少、规模适宜的班级内,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而现在我们的大多班级人数在60人左右,如此规模的班级,要做到提问次数与演练机会均等是很难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课堂提问与演练,特别是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学生几乎被剥夺了这种权利。为了达到课堂提问与演练的机会均等,我的做法是:

    1 科学地设计提问表,有规律地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踊跃程度与发言能力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上课时有意识地将难、中、易题,分别给第一组的“三”,第二、三组的“六”,第四组的“九”标识的学生回答;下一堂课提问的顺序又改为二组的“ 三”,三、四组的“六”、一组的“ 九”。以此类推,每一堂课按顺序轮流。

    2 设计“参与课堂活动光荣楼”

    教师给每个学生设置一张“更上一层楼表格”,一周内能正确回答两次以上问题,可更上一层楼。每成功一次则在楼层上开一个窗或自由装饰自己的“ 光荣楼”。这样,教师一方面可在“机会均等”上查漏补缺,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3 个别参与和部分参与相结合

    比如,某个问题由一位学生回答了,接着的问题尽量叫其他学生,对没有举手和不敢举手的学生,教师要尽力为他们创设机会。为了使课堂中的演练机会均等,我允许学生请帮手合作,或指定分组合作的实践与操作。到一堂课的尾声时,可让没有演练过的学生一起演练。

    4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多方位地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把全班教学、小组和成对学习、个别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朗读课文时可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小组读,齐读、范读、跟读、默读等,以保证每个学生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

    总之,通过弹性评价与均等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均等”的教育过程中,主动参与竞争,稳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能力。 (胡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