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200171
第五部分 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指导(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1期
     (2)中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个性品质的评价逐步完善。最初,他们从不善于对一个人的个性品质作出全面的评价,发展到逐步学会比较全面地分析一个人全部的个性品质,并分出主要的或稳定的品质和次要的或偶然的品质。

    4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是不平衡的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在高中阶段已接近成熟,但仍不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而且较高级的自我意识发展还很不平衡。

    (二)中学生自我评价和自尊的发展特点

    1 中学生的自我评价

    少年期和青年期是人自我评价能力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的时期。少年期学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以及在家庭和学校地位的改变,使其产生一种“成人感”,同时,少年反省思维能力(即对自己的心理过程和内心活动的分析、评定的能力)也获得发展。因此,初中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迅速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受暗示性和片面性减少,自我评价的范围也比小学时扩大。从自己的外貌、体态和外显行为,到行为背后的动机和自己的个性品质,他们都开始自觉地进行分析、评价。进入青年初期,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关心自己将来的发展,因此认识自我的需要加强,加之知识的积累,智力发展成熟,世界观也初步确立,因而,其自我评价的能力无论在主动性和全面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逐渐向成人靠拢。据研究,高中学生一般都能够按一定的目标的准则,从个性品质的高度来认识自己,尤其是从思想品质上来分析自己。这表明他们自我分析的深度已接近成人水平。同时,高中学生分析和评价自己不再是因为有外力的推动,而是为了弄清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点,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完全是独立和自主的。此外,高中学生自我评价的辩证性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他们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不会因一点点小的成就而得意忘形。

    根据道德评价能力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学生自我意识,特别是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趋势:

    (1)开始透过现象揭露道德行为的本质。

    (2)开始全面地、历史地对事物进行评价。

    (3)分清主次,对行为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

    (4)开始学会就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 中学生自尊心的发展

    自尊水平及其决定因素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的自尊心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系等条件:父母的关心和爱有助于自尊心的提高,而过分严厉、经常惩罚则会造成自尊心的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因素对自尊心的影响就和在学校的成绩一样明显减小。而大多数高年级学生无论成绩怎样,自尊心都有所提高。不过,自尊水平和实际成绩之间的联系也不是绝对的。

    (三)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

    1自我概念变得清晰准确

    一般地,初中学生明朗、快活、有活力,思想丰富,有幸福感,但有孩子气,不太稳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变得谨慎、宽容和富有忍耐性。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更有独立性和计划性,自我概念也越来越明确和清晰。

    2心理自我飞速发展

    到了中学时期,随着生理上的日渐成熟,加上社会文化生活的催化作用,中学生的心理自我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学生的性意识和成人感开始发展。与性意识同时发展的是中学生的成人感,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以自己是否是大人,自己与大人的关系及对价值观念的认识与态度等方面对少年期的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进入中学后,学生的成人感迅速发展起来,初二至初三的发展显著快于其他年级。

    三、影响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

    促进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很多,有四个因素特别重要:

    1语言

    语言能使儿童自由表达各种体验和行动,并把体验组织成综合的概念类别。儿童的早期词汇大多与个人的身体有关,例如我、我的名字、脚趾头、手指等,到了后来,他学会了用评价性词语表达思想和行动,例如好、坏、淘气、乖等等,这些词汇有利于儿童把自我经验组织起来。

    2 个人的成功或失败

    该因素涉及由奖惩产生的思想和感情。个人的成功伴随着快乐与满足,个人的失败伴随着悲痛和苦恼。这些体验与包括自我知觉的所有活动一起,决定着自我目标的定向,行为善恶的评价与内在评价和内在标准的确认。所有这一切,都有利于巩固自我概念和自尊。

    3 社会反馈

    社会反馈能使儿童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印象的一部分。这取决于角色扮演的能力,因此与觉察和掌握他人和自己的社会技能有关,为了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的感觉,儿童必须首先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对此加以了解,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这些概念便融合进自我概念之中。

    4 认同

    认同是儿童通过与父母、教师或其他重要人物的接触,把信念和价值观融合到自己人格中去的过程。自我信念和自我价值的形成是通过认同过程实现的,其中包括心力内投(将别人价值观吸收为自己的)和模仿(仿效别人的行动、信念和判断)。在决定一个人作为和另一个人认同的诸多条件中,人们特别注意爱和感情的重要性,同时也注意影响自我概念发展的防御性认同的重要性。 (刘凤华等)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