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200119
我校高一年级学生心理倾向性调查报告(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3期
     (四)学生情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1. 学生不良情绪的反应具有普遍性,即表现为经常出现不良情绪反应的学生的比例较高。

    2. 学生情绪的不稳定性表现比较突出,尤其在学习方面表现最突出(心情时好时坏的学生占33.60%,学习劲头时高时低的学生占34.42%,对作业的热情忽冷忽热的学生占26.07%)。

    3. 在反映“强迫性”的问题上,学生选择的比例较高(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的学生占35.44%,遇事容易紧张的学生占26.88%,经常责备自己的学生占20.77%,摆脱不了毫无意义的想法的学生占18.53%)。

    4 学生在情绪方面存在的问题见表3。

    原因分析:

    1. 学校、家庭要求过严,会导致学生出现不良情绪,如家长期望值过高,学生为了达到要求,就反复思考,检查过去,担忧未来。学生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容易引起情绪的抑郁和强迫症状。

    2. 家长对子女过多的宠爱,使得学生缺乏意志力,挫折容忍力低,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出现不良的情绪反映。如学习失败、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良等均可引起抑郁、焦虑等情绪反应。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的情绪不稳定,往往是缺乏意志力所致。

    3. 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一些缺陷容易导致不良情绪。如具有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内倾退缩、敏感多疑等个性特征的人容易出现不良情绪。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校高一年级学生心理倾向性的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是迫切的。调查同时显示,学生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及情绪情感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的开设应以“学习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绪情感问题”的指导和“学校适应性指导”为主要内容。

    1. 学习心理指导:包括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应试技巧、克服考试焦虑。

    2. 人际交往指导:包括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掌握与人交往的准则、技巧;培养正确的交友观。

    3. 情绪情感的指导:包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情绪;善于宣泄心中的郁闷。

    4. 学校适应性指导:包括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情绪情感问题是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也是学生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应把重点放在这个方面。

    (二)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从调查来看,个别学生在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如对人际交往的认识、对学习动机的认识等;还有些学生在情绪反应上比较消极。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要做个别辅导和帮助。

    (三)心理健康教育要与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个别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应更多地贯穿于班主任的工作中,渗透在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中。 (刘慧君)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