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200106
关注学生的交往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3期
     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幼稚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中学生正处于“ 心理动荡期”。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就必须树立“ 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牢牢占据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知识的灌输和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导,以确保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平安地实现“ 软着落”。首先,班主任要做有心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收集有关中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资料,加强自身的学习与研究,注重积累和扬弃,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人际交往指导的“ 准专家”;其次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夕会等时机,通过知识讲座、心理咨询、个案分析、知识竞赛等形式,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翔实的交往事例,旁征博引,借古鉴今,讽喻兼顾,加强学生人际交往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在与同学、社会的交往中真正做到坦诚对人,表里如一,胸怀磊落,宽容待人,用正确的交往知识充实学生的头脑,用正确的交往理论指导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实践。

    中学生会表现出一种“ 闭锁心理”,在与同学、社会的交往中受挫后,往往刻意隐藏,情绪低落,精神不振,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学习成绩。班主任必须善于捕捉学生心理,主动与学生接触,在广泛的接触中与学生建立友谊,尽可能地掌握学生学习、交往情况,从学生言行等细微之处发现不良心理或情绪,辨识反常行为,疏理有效信息,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全面地、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在班级中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氛围。教师与学生谈心时要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启发而不硬拖,激励而不硬压,点疑而不硬灌,努力做到循循善诱,分清是非,指明方向,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道理、批评乃至忠告。

    班主任必须站在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 四有”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度,既要关注学生校内交往的动态,又要注意学生校外交往的管理,力求做到学生活动在何处,班主任管理延伸到何处,形成“ 零距离”管理。班主任可通过电话、家校联系反馈单、家访等形式进行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情况,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与心理方面的调适。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教育家长关心子女的人际交往,多与学校教师联系沟通。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学校管理中存在的“真空现象”、“ 临界地带”,共谋良策,保证对每位学生实现全方位的保护与管理。 (蒋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