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中小学生生活与社会适应指导(第一讲)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一般来说,当客观事物符合并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使人产生满意、愉快、喜爱、振奋等情绪体验;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悲哀、忧虑、厌恶、愤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一、中小学生的情绪效能
心理学家指出,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人的认知过程,可以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这就是下面要探讨的中小学生的情绪效能。
(一)影响自身行为的发生
从小学阶段起,情绪对学习生活和人际沟通的影响日见增大。学生的情绪会极大地参与认识的加工过程并影响自身行为。积极的情绪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推动力、调节机制的巨大潜能和动员代偿机能,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消极的情绪则相反。学校教育实践表明:中小学生在愉悦状态和兴趣状态交替出现和互相补充时,往往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在生活、学业上有充分的心理基础和力量去经受顺境和困境,迎接成功和失败。而强烈的消极情绪会使学生思维紊乱、举止失态,甚而恣意放纵,这是应当引起警觉的。中小学生的消极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消除,会使其丧失理智,走上犯罪道路,这是教育者应当高度重视的。
(二)影响智能的发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情绪同其智力活动呈正相关。精神愉快、情绪乐观的人,智力发挥处于最佳状态;情绪低沉,心情忧郁,对思维加工过程会产生破坏作用,使知觉范围狭窄,思维活动呆板,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积极的学校教育,可以使青少年的情绪朝健康方向发展,为其学习过程中高度紧张的思维劳动提供优越的情绪背景,对智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协调
中小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协调好人际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情绪健康,心胸开阔,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维系正常人际关系的纽带。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一个诚挚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动作,一句温暖的话语,会起到沟通心灵、增进友谊的效果,而冷漠、自卑、暴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人际交往,妨碍团结和友谊。
(四)影响身心健康
情绪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生理活动。情绪的变化会引起生理上的变化,大量事实表明,良好的情绪是维护青少年生理机能正常运行的前提,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因素。情绪处于高度的唤起状态,特别是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之中,如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十分有害,有时甚至会诱发各种疾病包括精神病。
二、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情绪
(一)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感染力
许多优秀教师之所以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全身心地热爱学生并用自己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他们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课内或课外有意传授的东西,而会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自己的情感影响。
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感染力?
1. 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师不能把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如生气、不安、忧虑、失望、愤怒等,带到学生面前,更不能将学生当出气筒,把自己的不良情绪转嫁给学生,而且要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
2. 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不仅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更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的积极情绪对学生具有良好的感染力。“ 差生”取得了点滴进步,老师的欣慰之情;班级取得了荣誉,老师的激动之情;学生犯了错误,老师的痛惜之情;某个大家熟悉的人突遭不幸,老师的同情和关注之情;面对某些不正之风和邪恶的东西,老师的愤慨之情等等都应善于在学生面前正确表达出来,使学生内心产生共鸣。
(二)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不仅包括各种正性情绪的体验,如愉快、满意、成功感等,还包括必要的负性情绪体验。
1. 保护愉快情绪
愉快是最有益于健康的情绪,愉快能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产生满意感和满足感,对外界产生亲切感;使人更易于与人处在和谐关系中,还能使人有一种超越的自由感,让人轻松、活跃、主动。学生怎样才能保持愉快情绪呢?
(1)把心放宽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确定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学生自己也应实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过于苛求自己,尤其是“优生”或喜欢争强好胜的学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
(2)自信
自信是保护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中小学生应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教师和家长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他(她)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从而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
(3)不自寻烦恼
人们的烦恼,与其说是外界给的,不如说是自己惹出来的。有的学生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既怕老师批评又怕同学笑话,还怕家长责怪,弄得忧心忡忡、恍恍惚惚。怎样才能不自寻烦恼呢?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比尔·利特尔这样告戒我们:不要滚雪球似地扩大事态,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正视它;不要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引咎自责;不要总盯着事物的消极面;不要总预料会出什么坏事;不要把目标定得高不可攀;不要贬低自己的价值;不要小题大作,鸡蛋里挑骨头;不要总觉得自己在受苦受难。
(4)多与人交流
许多中小学生不善于与人交流,遇到什么事情往往表现得不知所措。培根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2. 经受挫折体验
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如害怕、愤怒、沮丧等负性情绪。极端严重的挫折往往会使人的身心功能完全瓦解,精神崩溃。但经受一定的挫折对每个人来说又往往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挫折是极其正常的,而且是难以避免的。
绝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家长的宠爱和细心呵护,从未受过什么委屈,更没吃过什么苦,许多孩子甚至不知道世间还有痛苦和悲伤,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事。一旦他们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经受不住。被玩伴拒绝、被老师批评、没当上班干部、考试成绩不理想……就闹情绪、哭闹、不上学,有的甚至做出极端的举动。
(1)创设适量的挫折情境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要让他们了解在学习中常会遇到困难,想成功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在与人交往中更有许多困惑与矛盾,需要自己学着去解决。尤其是那些“优生”,教师应提高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独立解决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有一位15岁的独生女喝农药自杀后,人们在她的日记中发现一段话:“我绝望了。老师和爸爸告诉我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美好。可为什么又没人来告诉我这个世界还有丑,还有恶,还有这难为人理解的一切。谁来告诉我呀,谁来告诉我。”孩子的质问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
(2)进行抗挫指导,提高学生受挫能力
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受不住挫折,被挫折击垮。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提供适量的挫折体验,更应提高他们战胜困难、摆脱挫折处境的能力。当他们遇到挫折时,首先要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不要困扰也不要逃避。其次,应帮助他们重新审视造成挫折的事物,同时作一番自我检查,找出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抗挫指导:
①辨证地认识社会和自己
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也有丑恶的东西存在;绝大部分人都是好的,也有少数的坏人;有些事情从这个角度看是“失”,从那个角度看可能是“得”。同时,学生也要逐渐对自己有一个较客观、较全面的了解,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
②自行疏导不良情绪
当遭受挫折,产生消极情绪时,最好的办法是自己进行疏导,如倾诉、喊叫、运动、劳动、下棋、唱歌、痛哭等。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对预防极度消极情绪的产生和顺利战胜挫折是极为有利的。
③灵活应对各种事情
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培养他们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防止思维固着。遇到任何挫折能灵活机动地解决,不钻牛角尖。
(三)改变教学方法,以教育情
在教育观念上,教师应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给学生施加压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环节上,教师应通过巧妙设问,使学生达到“心欲通”的境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采用灵活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知识,使学生产生惊异、激奋和自豪感;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自信、愉快和成功。
在具体方法上,教师用生动直观和形象的描绘、丰富的想像、恰当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严密的推理、娴熟的教学技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朱桃英等)
一、中小学生的情绪效能
心理学家指出,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人的认知过程,可以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这就是下面要探讨的中小学生的情绪效能。
(一)影响自身行为的发生
从小学阶段起,情绪对学习生活和人际沟通的影响日见增大。学生的情绪会极大地参与认识的加工过程并影响自身行为。积极的情绪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推动力、调节机制的巨大潜能和动员代偿机能,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消极的情绪则相反。学校教育实践表明:中小学生在愉悦状态和兴趣状态交替出现和互相补充时,往往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在生活、学业上有充分的心理基础和力量去经受顺境和困境,迎接成功和失败。而强烈的消极情绪会使学生思维紊乱、举止失态,甚而恣意放纵,这是应当引起警觉的。中小学生的消极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消除,会使其丧失理智,走上犯罪道路,这是教育者应当高度重视的。
(二)影响智能的发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情绪同其智力活动呈正相关。精神愉快、情绪乐观的人,智力发挥处于最佳状态;情绪低沉,心情忧郁,对思维加工过程会产生破坏作用,使知觉范围狭窄,思维活动呆板,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积极的学校教育,可以使青少年的情绪朝健康方向发展,为其学习过程中高度紧张的思维劳动提供优越的情绪背景,对智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协调
中小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协调好人际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情绪健康,心胸开阔,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维系正常人际关系的纽带。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一个诚挚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动作,一句温暖的话语,会起到沟通心灵、增进友谊的效果,而冷漠、自卑、暴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人际交往,妨碍团结和友谊。
(四)影响身心健康
情绪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生理活动。情绪的变化会引起生理上的变化,大量事实表明,良好的情绪是维护青少年生理机能正常运行的前提,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因素。情绪处于高度的唤起状态,特别是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之中,如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十分有害,有时甚至会诱发各种疾病包括精神病。
二、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情绪
(一)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感染力
许多优秀教师之所以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全身心地热爱学生并用自己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他们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课内或课外有意传授的东西,而会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自己的情感影响。
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感染力?
1. 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师不能把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如生气、不安、忧虑、失望、愤怒等,带到学生面前,更不能将学生当出气筒,把自己的不良情绪转嫁给学生,而且要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
2. 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不仅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更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的积极情绪对学生具有良好的感染力。“ 差生”取得了点滴进步,老师的欣慰之情;班级取得了荣誉,老师的激动之情;学生犯了错误,老师的痛惜之情;某个大家熟悉的人突遭不幸,老师的同情和关注之情;面对某些不正之风和邪恶的东西,老师的愤慨之情等等都应善于在学生面前正确表达出来,使学生内心产生共鸣。
(二)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不仅包括各种正性情绪的体验,如愉快、满意、成功感等,还包括必要的负性情绪体验。
1. 保护愉快情绪
愉快是最有益于健康的情绪,愉快能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产生满意感和满足感,对外界产生亲切感;使人更易于与人处在和谐关系中,还能使人有一种超越的自由感,让人轻松、活跃、主动。学生怎样才能保持愉快情绪呢?
(1)把心放宽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确定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学生自己也应实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过于苛求自己,尤其是“优生”或喜欢争强好胜的学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
(2)自信
自信是保护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中小学生应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教师和家长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他(她)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从而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
(3)不自寻烦恼
人们的烦恼,与其说是外界给的,不如说是自己惹出来的。有的学生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既怕老师批评又怕同学笑话,还怕家长责怪,弄得忧心忡忡、恍恍惚惚。怎样才能不自寻烦恼呢?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比尔·利特尔这样告戒我们:不要滚雪球似地扩大事态,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正视它;不要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引咎自责;不要总盯着事物的消极面;不要总预料会出什么坏事;不要把目标定得高不可攀;不要贬低自己的价值;不要小题大作,鸡蛋里挑骨头;不要总觉得自己在受苦受难。
(4)多与人交流
许多中小学生不善于与人交流,遇到什么事情往往表现得不知所措。培根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2. 经受挫折体验
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如害怕、愤怒、沮丧等负性情绪。极端严重的挫折往往会使人的身心功能完全瓦解,精神崩溃。但经受一定的挫折对每个人来说又往往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挫折是极其正常的,而且是难以避免的。
绝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家长的宠爱和细心呵护,从未受过什么委屈,更没吃过什么苦,许多孩子甚至不知道世间还有痛苦和悲伤,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事。一旦他们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经受不住。被玩伴拒绝、被老师批评、没当上班干部、考试成绩不理想……就闹情绪、哭闹、不上学,有的甚至做出极端的举动。
(1)创设适量的挫折情境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要让他们了解在学习中常会遇到困难,想成功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在与人交往中更有许多困惑与矛盾,需要自己学着去解决。尤其是那些“优生”,教师应提高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独立解决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有一位15岁的独生女喝农药自杀后,人们在她的日记中发现一段话:“我绝望了。老师和爸爸告诉我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美好。可为什么又没人来告诉我这个世界还有丑,还有恶,还有这难为人理解的一切。谁来告诉我呀,谁来告诉我。”孩子的质问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
(2)进行抗挫指导,提高学生受挫能力
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受不住挫折,被挫折击垮。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提供适量的挫折体验,更应提高他们战胜困难、摆脱挫折处境的能力。当他们遇到挫折时,首先要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不要困扰也不要逃避。其次,应帮助他们重新审视造成挫折的事物,同时作一番自我检查,找出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抗挫指导:
①辨证地认识社会和自己
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也有丑恶的东西存在;绝大部分人都是好的,也有少数的坏人;有些事情从这个角度看是“失”,从那个角度看可能是“得”。同时,学生也要逐渐对自己有一个较客观、较全面的了解,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
②自行疏导不良情绪
当遭受挫折,产生消极情绪时,最好的办法是自己进行疏导,如倾诉、喊叫、运动、劳动、下棋、唱歌、痛哭等。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对预防极度消极情绪的产生和顺利战胜挫折是极为有利的。
③灵活应对各种事情
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培养他们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防止思维固着。遇到任何挫折能灵活机动地解决,不钻牛角尖。
(三)改变教学方法,以教育情
在教育观念上,教师应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给学生施加压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环节上,教师应通过巧妙设问,使学生达到“心欲通”的境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采用灵活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知识,使学生产生惊异、激奋和自豪感;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自信、愉快和成功。
在具体方法上,教师用生动直观和形象的描绘、丰富的想像、恰当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严密的推理、娴熟的教学技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朱桃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