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1)
[编者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后,我们陆续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大家认为,《纲要》的颁布为科学而健康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明确了方向,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但读者们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经过汇总,我们以书面的形式对中央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俞国良教授进行了采访。俞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思考,深入浅出地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富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阐释,相信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纲要,更加科学而扎实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帮助。
问:近一两年来,连续发生的若干起学生自杀、杀亲以及对动物的虐待事件,曾一度引起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竞争的加剧,生活及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确要承受不小的心理压力,却又没有减压的地方和办法。在您看来,该怎样抑制心理问题?
答:你所谈的上述极端行为的确向全社会敲起了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警钟。然而,从我的专业范围来看,抑制或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没有任何“秘诀”可言,因为这是人类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上20%~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诸如压抑、紧张、焦虑、孤独、悲观、抑郁、自卑、恐惧、愤怒、嫉妒、退缩和人际交往困难等情形,此种心态的持续和占主导地位,便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对个人而言,此时求助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家,也许对抑制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有益,犹如生病了就得上医院一样。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经常性或大部分时间内在表达感情上有问题或对自己缺乏自信,如怯场、无法拒绝、无端发怒、决策困难、遇事优柔寡断等;或者对行为无法自我控制且干扰了正常的日常生活,如酗酒、吸烟过量、无法控制的恐惧和强迫重复某个行为等;或者经常性的失眠、幻听、洁癖、自杀倾向和莫名的恐惧感等,此时求助于心理咨询专家,听听他们的意见或许有所帮助。无论如何,当个人无法承受心理压力时,与人交谈、倾吐和宣泄,对于释放心理压力总是有益的。
问:心理问题的日益增多,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不足是否有关系?
答:心理问题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好像煮饺子,饺子熟了后自然会浮起来。心理问题的日益增多,肯定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不够密切相关。以中小学为例,研究者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最近几年,虽然有些学校和地区率先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心理健康课程的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资料以及评价机制的薄弱;不同地区学校发展的均衡性、理论研究与实际结合的紧密性、方法途径的系统性和时效性、信息资料的科学性和共享性还欠缺;个体与全体、教育与矫正、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也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特别是人们普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全面的认识,从而出现了对“浮上来的一些饺子”无从下手的情形。据一个有近四万所中小学的某省估计,该省目前只有25%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较明确的认识,并已开始这方面的实践。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收到教育效果,尚有待时日。
问:据了解,目前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在相当多的地方还流于形式,甚至在大学也有欠缺,您认为是什么原因?怎样才能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呢?
答:据我了解,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孤立化和形式化倾向。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虽然各级学校名义上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或中心,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专兼职老师,但是,由于教育者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课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还有人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看作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往往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用德育的方法来对待心理问题,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因此,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业知识培训,逐步形成持证上岗制度,使每位教师都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都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其次,要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不可否认,学生们在心理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这种问题主要是发展性的。有鉴于此,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学生的发展性问题上,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对其普遍问题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兼顾极少数有障碍学生的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活动性、体验性、调适性和实效性的有机结合,教育内容应随年龄特征不断调整、扩充,强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家长也是主体。第三,要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方法,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提高各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特别是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建立网上心理咨询站、辅导站等。
问:作为专家,您认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到底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意义?为什么这项工作始终被一些学校所忽视呢?
答: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它是教育应有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它需要创造性人才,需要心理健康的人才,以应付面临的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压力,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包括身体、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同时心理健康也是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且在素质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特别是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要以个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为基本条件。
有鉴于此,我们极有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和制高点,作为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个具体举措。从更高的层次上说,一个社会中各个成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但是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该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晴雨表”。
至于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我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非常有限,要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中就使人们广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天方夜谭;再加上观念上的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对此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局限,都有可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达到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目标。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起步并开始努力,后面自然会有“无限风光,任人涉略”。
问:仅仅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行吗?社会该为此做些什么? (心 言)
问:近一两年来,连续发生的若干起学生自杀、杀亲以及对动物的虐待事件,曾一度引起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竞争的加剧,生活及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确要承受不小的心理压力,却又没有减压的地方和办法。在您看来,该怎样抑制心理问题?
答:你所谈的上述极端行为的确向全社会敲起了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警钟。然而,从我的专业范围来看,抑制或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没有任何“秘诀”可言,因为这是人类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上20%~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诸如压抑、紧张、焦虑、孤独、悲观、抑郁、自卑、恐惧、愤怒、嫉妒、退缩和人际交往困难等情形,此种心态的持续和占主导地位,便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对个人而言,此时求助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家,也许对抑制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有益,犹如生病了就得上医院一样。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经常性或大部分时间内在表达感情上有问题或对自己缺乏自信,如怯场、无法拒绝、无端发怒、决策困难、遇事优柔寡断等;或者对行为无法自我控制且干扰了正常的日常生活,如酗酒、吸烟过量、无法控制的恐惧和强迫重复某个行为等;或者经常性的失眠、幻听、洁癖、自杀倾向和莫名的恐惧感等,此时求助于心理咨询专家,听听他们的意见或许有所帮助。无论如何,当个人无法承受心理压力时,与人交谈、倾吐和宣泄,对于释放心理压力总是有益的。
问:心理问题的日益增多,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不足是否有关系?
答:心理问题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好像煮饺子,饺子熟了后自然会浮起来。心理问题的日益增多,肯定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不够密切相关。以中小学为例,研究者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最近几年,虽然有些学校和地区率先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心理健康课程的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资料以及评价机制的薄弱;不同地区学校发展的均衡性、理论研究与实际结合的紧密性、方法途径的系统性和时效性、信息资料的科学性和共享性还欠缺;个体与全体、教育与矫正、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也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特别是人们普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全面的认识,从而出现了对“浮上来的一些饺子”无从下手的情形。据一个有近四万所中小学的某省估计,该省目前只有25%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较明确的认识,并已开始这方面的实践。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收到教育效果,尚有待时日。
问:据了解,目前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在相当多的地方还流于形式,甚至在大学也有欠缺,您认为是什么原因?怎样才能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呢?
答:据我了解,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孤立化和形式化倾向。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虽然各级学校名义上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或中心,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专兼职老师,但是,由于教育者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课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还有人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看作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往往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用德育的方法来对待心理问题,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因此,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业知识培训,逐步形成持证上岗制度,使每位教师都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都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其次,要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不可否认,学生们在心理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这种问题主要是发展性的。有鉴于此,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学生的发展性问题上,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对其普遍问题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兼顾极少数有障碍学生的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活动性、体验性、调适性和实效性的有机结合,教育内容应随年龄特征不断调整、扩充,强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家长也是主体。第三,要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方法,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提高各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特别是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建立网上心理咨询站、辅导站等。
问:作为专家,您认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到底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意义?为什么这项工作始终被一些学校所忽视呢?
答: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它是教育应有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它需要创造性人才,需要心理健康的人才,以应付面临的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压力,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包括身体、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同时心理健康也是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且在素质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特别是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要以个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为基本条件。
有鉴于此,我们极有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和制高点,作为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个具体举措。从更高的层次上说,一个社会中各个成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但是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该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晴雨表”。
至于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我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非常有限,要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中就使人们广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天方夜谭;再加上观念上的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对此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局限,都有可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达到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目标。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起步并开始努力,后面自然会有“无限风光,任人涉略”。
问:仅仅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行吗?社会该为此做些什么? (心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