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200042
青少年自卑心理的诊治与调适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5期
     自信是青少年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和对自我形象的接纳。自信是青少年心灵的阳光,有了它,青少年就有了青春的活力和前进的动力,就能够迸发出生命的激情和创造的火花。因此,没有自信,便没有成功。与此相反,自卑是与自信截然不同的心理品质,是对自己的轻视和否定,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有当自卑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时,才归之为心理疾病。自卑心理严重的青少年,往往有如下表现: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厌恶、否定自己;心理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敏感多疑,孤僻悲观,常伴有忌妒心理;缺乏进取精神,行为退缩,心理封闭,瞻前顾后等等,甚至出现自闭、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

    青少年处在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时期,身心尚未成熟,心理比较脆弱,往往一个小小的打击、挫折,或者生活中的失意就可以使自信心受到挫伤,产生自卑心理。比如,考试失利、评优落选、人际失调、受到指责、生理局限等都是产生自卑心理的客观原因。当然,形成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个人的内在因素。一般来说,自卑者往往是那些性格内向、具有抑郁特征的人。此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青少年自卑心理的形成还与教师和家长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直接相关。不少教师和家长不懂得教育规律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知道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其自信心,动辄批评、指责孩子,甚至讽刺挖苦孩子,有的家长还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使孩子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丧失了自信精神和自主意识。因此,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帮助青少年进行心理调适,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走出心灵的阴影,是每一个心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青少年自卑心理的调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发现优点——悦纳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只不过自卑感强的人往往容易忽视自身的优点,夸大自身的弱点,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对自己否定过多,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因此,引导青少年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悦纳自我,是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的第一步。青少年的周围充满了竞争,学习、升学、就业,竞争无处不在,不可回避。而且,从能力、成绩、特长以及身体、容貌、家庭条件、地位等来看,没有一个人是永远的胜利者或成功者。每个人在不同的层面上都有他自己的成败经验,己不如人的失败感受人皆有之,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因此,要引导青少年在遇到挫折和失意时,不要自暴自弃,消沉丧志,自我否定,而要冷静下来,辩证地看待自己,接纳自我。实际上,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全自我的核心和关键。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好的和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不仅要欣赏自己的优点,还要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完善。

    那么,如何帮助青少年悦纳自我呢?具体方法如下:

    方法一:引导青少年回忆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把每一次获得奖励和表扬的内容、过程和体验记录下来,细细回味。目的是通过重温成功的体验恢复自信。

    方法二:要求青少年回答以下问题:

    1.你最欣赏自己的外表是……

    2.你最欣赏自己的性格是……

    3.你最欣赏自己所做的一件事情是……

    4.你最欣赏自己对朋友的态度是……

    5.你最欣赏自己的一次成功是……

    6.你最拿手的事情是……

    7.别人最欣赏你的是……

    8.家人常以你为荣的是……

    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有助于青少年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欣赏自己。

    方法三:发动家长、同学和朋友一起帮助青少年找优点,并把这些优点逐一记录下来,让青少年反复阅读。目的是用别人的评价来影响青少年,强化其优点,帮助他们改变对自己的态度,悦纳自我。

    通过以上过程,引导青少年发现:他们也曾经历过无数次成功,他们有很多才华和潜能还没有得到发挥,他们并非像原来所想像的那样没有优点,一无是处,从而引导青少年减少对自己的厌恶感和否定感,悦纳自我。

    二、调整目标——体验成功

    在心理咨询中经常发现,有些青少年的自卑心理是由于制定的目标太高,不切实际,以至于经常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使得自信心受挫造成的。比如,一名刚刚考入市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由于原来在班内名列前茅,中考的成功更使其踌躇满志,因此,一入学,这名学生就给自己制定了奋斗目标——进入班级前5名。没想到,一向自信的他在班级的第一次测验中就排在了30名以后。经过这次打击,这名学生更加发愤苦读,几乎占用了所有业余时间,放弃了一切个人爱好和社交活动,向自己的目标冲击。可是,事与愿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名学生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反而屡战屡败,越拉越远,最后还出现考试焦虑症,表现出强烈的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这名学生的症结就在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把目标锁定在能力所不能及的范围之内,才导致挫败感强,缺乏成功体验,自信心下降。因此,对于经常遭受挫折,有自卑倾向的青少年来说,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找准目标,通过实现目标体验成功,进而看到自己的能力,鼓舞斗志,恢复自信。具体来说,就是在目标难以实现、自信心受到伤害时,不要盲目行事,而要暂时放弃眼前的目标,寻找其他的突破口或者更容易实现的目标。通过其他目标的实现来接近自己的大目标,或者补偿因目标受阻所产生的失落心理,以增强自信心。

    三、正确认知——转换思维

    在生活中,面对同样的事情,由于人们的认知角度不同,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感受到完全不同的内心体验。自卑心理的产生也是这样,有人在逆境中愈挫愈勇,他看到的是逆境带给人们情绪上的激发,思维上的启迪和意志上的砺炼;而有人则在受挫后怨天尤人,产生自卑感。因此,在对青少年的自卑心理进行调适时,要引导他们学会转换思维角度。具体来说,就是帮助他们在失败中看到希望,在不利的情况下,看到有利的因素。比如,告诉青少年,当遭受多次失利和不如意时,不要盲目否定和怀疑自己,而要反问自己:你的要求或目标合理吗?一方面的失败能够代表你的一切吗?你已经完成的工作有哪些?你还有哪些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有些青少年过分追求完美,他们只接受理想中“完美”的自我,对现实中平凡的、有缺点的自我拒绝接受,对自我过于苛刻,结果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和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引导青少年转换思维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后,他们就会发现,以前的自卑心理完全是由于不正确的认知造成的,现在跳出原来的思维定势,就会觉得海阔天空,对自己充满了新的希望。

    四、积极参与——展示自我

    青少年的自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其行为表现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同,进而转变为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的。因此,要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获得成就感,满足尊重感,从而消除自卑感,获得自信心。比如,丹丹是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刚刚转学到北京。由于丹丹的普通话讲得不好,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几个男生常常在课间阴阳怪气地学着丹丹说话的腔调,气得丹丹直哭鼻子。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丹丹极不适应,她把自己封闭起来,整天低着头,拒绝与同学交往,内心极为孤独,还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同学,甚至想和父母商量回到原来的学校。一次英语课上,老师点名让丹丹读课文。没想到,丹丹的英语发音棒极了,不仅熟练、流畅,还是纯正的美音。原来,丹丹曾经和父母在美国生活了两年,打下了很好的英语基础。对于丹丹的朗读,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老师也发现了一个英语人才,让丹丹担任英语课代表,负责全班的英语早读。丹丹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和老师的表扬下,渐渐克服了自卑心理,找到了自信,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可见,扬长避短,以自己的优势作为突破口,在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展示自我,获得自信,是消除自卑心理的有效途径。

    五、广交朋友——开放自我

    青少年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主体意识觉醒,独立意志增强,渴望获得友谊,具有极强的归属感。此时,同辈群体的支撑对其社会化的顺利发展有重要作用。青少年通过结交朋友,可以从中获得鼓励、信任、支持和安慰,满足各种心理需要;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调整自己的行为;可以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我,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可以探讨成长过程中的得失、烦恼,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可以宣泄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平衡;还可以培养乐群的个性,学会与人合作与相处等等。相反,一个人如果自我封闭,没有朋友,就会顾影自怜,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最后由抑郁寡欢发展到极度自卑,甚至心理失常。因此,要引导青少年培养乐群的个性,广交朋友,开放自我。

    总之,青少年的自卑心理是其健康成长的大敌,帮助青少年摆脱自卑心理,培养自信的品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 (杨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