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200011
男孩逃学为哪般(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7期
     在辅导即将接近尾声时,我把修改后的计划书交给张风,说道:“回去按计划训练,可根据具体情况和自己的实际能力适当调整训练时间,最重要的是坚持。记住:无论你进步了,还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我都愿意随时与你共同分享、共同分担。”张风充满信心地走了。

    案例分析

    张风的主要症状是因为口吃而经常逃学。从心理的角度分析,张风逃学是自卑和逃避现实的表现。造成张风口吃的直接原因是他小时候的模仿行为,他因为表弟的口吃,觉得好玩,所以进行模仿,而直到上了小学五年级,被同学们哄笑为“结巴”后,才“觉得很难堪”,因此产生自卑,失去了自信。从此以后,便“不敢主动回答问题”, 因为只有不说话,才不会出现“结巴”,才不会被同学看不起。偶尔被老师叫到后,也会刻意控制自己的“结巴”,但结果是,越控制,越紧张害怕,而“说话就更困难”。发展到最后,便采取回家治病——逃学的行为来逃避现实。

    因此,要使张风的逃学行为不再发生,辅导的核心问题就是让张风接受现实,并在正常的学校生活中采取积极的办法矫正口吃,找回自信。这两个方面,一个是解决张风的认知问题,一个是具体的行为问题。正确的认知可以缓解张风的口吃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口吃的事实,矫正口吃,还必须对症下药,进行实际的训练,但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努力。

    所以,本个案在辅导过程中,主要运用了自我管理的干预技术,并在干预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了森田疗法中“顺应自然”和“为所当为”的治疗原则。

    自我管理干预技术十分重视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强调通过自我认知来进行自我管理而实现心理干预的目标。自我管理技术的出发点,是当事人自己应有强烈的动机,渴望改变自己的行为,其立足点,则在于调动当事人自己的力量来努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起重要的责任。干预者在整个干预中的作用完全是引导、指点、辅助、协商性质的。在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价、监控等重大方面,干预者都应设法让当事人拿主意、下决心。随着干预的展开,当事人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的改变越来越具有自信,更为重要的是越来越具有自己独立操作来实施干预计划的能力,与此同时,干预者逐渐退出干预程序。

    森田疗法中顺应自然的原则,是要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真正认识到,对它抵制、反抗或者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要顺应自然,带着症状学习和工作。

    森田疗法中为所当为的原则,是对顺应自然原则的有益补充。为所当为是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行动。当事人要靠本身固有的上进心,努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接受现实,并通过实际行动改变现状。

    此案例具体经历三个干预阶段。

    第一阶段,在与张风建立起相互信任、理解的咨询关系基础上,充分肯定张风对自己行为的正确归因和很想改变的态度,同时引导张风接受自己口吃的症状,面对现实。同时,也使张风明白,改变现状有一个过程,需要自己有耐心,并付出实际的行动,外界的帮助是辅助手段,任何问题的解决最终仍决定于自己本人。

    第二阶段,和张风共同探讨引起口吃的原因,鼓励他拟定自我管理计划。首先,让他从比较简单的朗读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训练,从而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激发他改正的信心和动力。接着,在第二次来访中共同分析了口吃的一般表现及其产生原因,并鼓励他认真制定自己的改正计划并主动实施。

    第三阶段,充分肯定张风所做的努力,和他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并在争取他同意的基础上共同协商计划书的修订工作,制定出比较完善的计划干预措施,作出随时提供帮助的承诺后适时地结束干预。

    效果反馈

    据后来我同张风的几次谈话及其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的反映来看,现在的张风已经找回了自信,虽然,说话还是有点困难,但有进步了。表现也很积极,上课能够主动回答问题,并主动和同学交流,逃学的事情也没再发生。看到张风的变化,我感到莫大的欣慰,我相信他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下去的。 (杨 风)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