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200007
男孩逃学为哪般(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7期
     辅导经过

    一个名叫张风(此为化名)的八年级瘦高个男生,近日被学校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再逃学,只能被开除。据他的班主任介绍,张风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他的各门成绩在班中一直处于中上水平,平时也没有其他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只是说话有点口吃,他曾提出回家治病的要求,但没有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在班主任的引荐下,他主动来到了心理咨询室。

    第一次见面

    他第一次进咨询室,看上去有点畏缩,我请他坐下,他很犹豫,但还是小心地坐下来了。

    “ 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我适时地问他。

    “ 我的班主任建议我来同您谈谈,说您能够帮助我。”他轻轻地面含羞涩地回答。

    “ 你这么信任我,我感到特别高兴,我也愿意分享你的秘密和你的烦恼。”

    “ 真的吗?”他有点犹豫。

    “ 我相信你非常愿意改变你目前的状况,是不是?”我鼓励他说出自己的困惑。

    “ 我口吃。”他沉默了一会儿还是说话了。

    “ 能想起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 五岁。”他沉思了一会儿说。

    “ 是怎么养成的?”

    “ 小时候,我经常和表弟一起玩,他说话有点口吃,我觉得好玩,就跟着学,那时候还没觉得不好。”

    “ 什么时候觉得这样说话不好的?”

    “ 五年级的时候,老师叫我回答问题,同学们总是笑我,说我结巴,我觉得很难堪,以后我就不敢主动回答问题了。有时候,老师叫到我,我总是紧张,说话就更困难了。”

    “ 所以,你干脆采取了逃避的方式——回家治病。”

    “ 这样做,就不会被提问,也不会在同学面前出丑了。”

    “ 你跟我说话的时候,虽然有点慢,可口吃并不明显。”

    “ 因为现在我不是很紧张。”他主动分析原因。

    “ 由此看来,你的口吃与你的紧张心理有关。你平时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暗示自己注意不要口吃,可是越注意,心情越紧张,口吃越厉害。是这样吗?”

    “ 您说得太对了!老师,我的口吃还有救吗?”

    “ 当然有救,你属于口吃症状比较轻的。但是,彻底改变口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和信心。你有信心吗?”我期待着他说有。

    “ 有。”也许他感觉到了我的期望,小声地说。

    “ 好,有了信心,再就是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 我建议你首先要接受自己口吃的症状,不要一张口,就去努力克服口吃的行为;再就是要有坚持锻炼的恒心,并付诸实践。我们一块儿了解一下你口吃的症状,找到训练的地方,好吗?”

    在得到他的默许之后,我随便找了一篇文章让他读,起初他有点害羞,不好意思读,在我的鼓励之下还是坚持读完了,这其中我发现他经常停顿,很多字发音非常困难。

    “ 你有没有发现一些字发音困难,这些字是使你口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看到他露出了惊讶的眼神。“ 只要你找出这些字来,重点训练,相信会有进步的。”

    于是,我给他布置了一个作业:找几篇学过的课文,首先训练朗读能力,并且找出难读的字,总结规律,然后重点练习。我让他几天后来找我。

    第二次见面

    三天后张风如约来到心理咨询室,我首先表扬了他非常守信用,并询问了作业情况,他说每天都坚持读几篇课文,先是自己读,后来又在两个要好的同学面前读,让他们检查监督。他还特别强调了一点,这几天课外活动时间大声读课文时,他们班的同学都感到非常惊讶。他说这话时不是自卑而是自豪,我知道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他有了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和初尝进步后的喜悦。接下来我向他讲解了口吃的一般特征,目的是让他发现自己努力的方向。

    “ 有口吃的人说话时节律过渡或不适当地延长、中断、间隔、重复、犹豫,出现音节、字词和句的插入现象,主要是由于呼吸肌、喉肌与发声器官紧张与痉挛所致。发音困难的主要是辅音,如b、d、g等,常在吸气时说话,而一般人常在呼气时发声;在唱歌、吹口哨、朗读时口吃消失;在准备讲话、当众发言、课堂提问或回答时口吃表现明显;情绪激动不安的时候口吃加剧。你有这些表现吗?”

    “ 有。”张风肯定地说。

    “ 现在你知道了需要克服的问题,关键在于以后怎样去做了。你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训练的初步计划,并尝试着做一下,再来找我。”

    第三次见面

    一周后,张风又来到咨询室,并且交给了我一份矫正计划书:

    八年级某班张风

    1.先要熟读课文,不说重复话。

    2.面对朋友和同学说话不要紧张,像平常人一样。

    3.和不认识的人说话也不要紧张,像平常人一样。

    4.见了老师也不要紧张,要放松说话。

    5.解决发不出来的音,要多练。

    6.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随意说话,尽量放松。

    我相信我能成功的。

    坚持!努力!

    “ 看来你确实努力了,对于自己的训练方向把握得很准,这样下去,肯定能进步的。先说说这几天你都做了什么,好吗?”看到这份并不完善但很有决心的计划书,我首先及时表扬了他。

    “ 我坚持读课文,和我的朋友练习说话,老师提问时我也鼓足勇气回答。”

    “ 好,很好……”我抑制不住兴奋,激动地说。他也感受到了我对他的肯定,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老师,我给您唱支歌吧!”他有点羞涩地说。

    “ 好啊,让我‘洗耳恭听’!”

    他动情地唱了起来,开始还有点儿不好意思,但看到我认真听的样子,受到了鼓舞,竟然更投入了。一曲终了,又要求唱一曲,我满足了他的愿望。虽然我对音乐不懂,但我还是充当了忠实的听众,这是这个孩子最能体现自信的地方,而且,他也是在通过歌声向我传递信任与感激。

    接下来,我又指出了其计划书中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共同修改了计划书:

    第一步:重点训练朗读课文和发音困难的字词。

    1.每天坚持熟读一篇课文,先自己出声朗读(一周),再在朋友或同学面前朗读(两周),当众读课文(三周),这样六周之后争取做到当众读课文没有紧张感。

    2.找出以辅音b、d、g开头比较难读的字,重点训练,争取四周后有初步的成效。

    第二步:逐步训练说话能力和消除紧张感。

    3.主动和自己要好的朋友说话(一周)。

    4.主动和一般同学说话(两周)。

    5.主动和老师说话(三周)。

    6.主动回答课堂提问(四周)。

    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

    坚持!努力! (杨 风)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