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99981
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8期
     6.引导家庭教育,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家庭教育的个别性、生活性决定了可能会出现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引导家庭,使之成为与学校教育相一致的教育途径。学校要对家庭进行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帮助家长营造心理健康的家庭气氛。对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行创造幸福家庭的教育指导。

    第二,指导家庭处理好家庭教育的心理问题。

    第三,要帮助家长掌握一些家庭心理疏导的方法。

    第四,指导家长防止出现家庭教育的负效应。

    7.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

    我校在2001年开始开设心理辅导室,通过书信、面谈、网络QQ、E-mail等多种形式,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及思考

    (一)成效

    1.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品质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对心理健康标准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般心理保健的知识和简单的心理训练方法,并能自觉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运用,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质。

    2.教师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态度、方法、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3.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能力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广大教师学习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掌握了很多心理调控和心理训练的方法。这些知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4.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学生的很多品德问题是心理问题在行为上的外在表现。通过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使学生能较好地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有利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反思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心理问题会直接或间接地转嫁到学生身上。如何尽快地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是今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郑玉群)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