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199957
美国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过程(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9期
     督导活动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见习生的实践技能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情绪意识、职业认同感、人际关系技能,增强他们的职业信心,并帮助见习生认识到自己的个别差异,以便将来在相关的职业领域得到更佳的发展。督导一般是见习生在工作场所里感到最易接近的人,他们的个人品质将对见习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NASP并无关于督导内容和过程的详细规定,这就留下了无数想像与发挥的空间,使得督导有相当大的灵活范围来掌握着见习生的活动。一般来说,能够取得督导资格的人都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因为这也是其个人职业发展的机会。据最新的一项对学校心理专业见习期督导的调查显示,无论是大学一方还是接受见习生的中小学校一方的督导人都能对这项工作积极投入,总体平均约为中小学校一方督导每周投入一个工作日,大学督导一方投入20%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NASP规定的每周一小时的面对面督导的最低标准。两方的督导人都具有高于规定标准的资格与经历。

    二、价值观与职业道德的培养

    法律、道德与职业关系的问题至少在学校心理学已经十分发达的国家受到特别的重视。国际学校心理学会关于学校心理学家培养的原则中认为,专业心理学家的活动发生在一个更广阔的框架中,人性、技术、价值观、学术和专业素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学校心理学家与学校中的其他人员一样,必须整天呆在学校的建筑物内直接与学生接触,校园的建筑划定了一个固定的空间,同时也为管辖问题带来了一种难以抗拒的僵固形式。学校心理学家必须按照学校管理层所制订的政策行动,在科层体制中,他们常常会因为学校管理层的非服务倾向而发现自己所预期的目标与之相冲突。行政措施造成了学校心理学家的工作与其他教师不一致的压力方向与程度。学校心理学家基于他对人性的价值、目的等的认识,当然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努力排除不利于学生人格发展的诸多因素,但这些努力可能在学校科层体制中并不容易施展。

    在学校心理学领域,“理解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尊重求助者隐私权”分别是这个行业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它们构成了学校心理学家成长过程中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APA的“心理学家道德准则”和NASP的学校心理学家“职业道德准则”(Principles for Professional Ethic)等两份专业性文件对学校心理学家的价值观与职业道德有非常细致的解释。由于学校心理学家大多工作于学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所以遵守那些原则要比其他心理学工作者有更大的困难。其中最让学校心理学家紧张的是“尊重求助者隐私权”与国家和各州有关的“儿童受虐检举法”之间的冲突,以及在处理儿童行为与情绪障碍时与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之间工作理念与方法上的矛盾。

    三、学校心理学家资格证书与执照

    资格证书与执照制度是专业化的必由之路。在美国,专业资证与执照的核发是一个法律过程。政府机关同意某位符合预先设定的条件的人,加入某一职业,或获得某项头衔,同时发挥其特定的功能,核发证照就是向大众担保这个人达到了该职业的最低要求。证照也许无法保证从业者都能胜任他们的工作,但主要的好处是尽量保护大众免受不合格或未受训练者的伤害。

    目前美国各州均已实行学校心理学家的证照制度。资格审查与颁发执照分别由两个机构负责:州教育部和州心理学审查委员会(SBEP)。前者在审查资格时,主要看申请人是否在得到认证的大学或学院完成了所必须的课程内容的学习,是否拿到了足够的学时数和实习时间,在“见习期”的表现是否达到要求等等,合格者将得到资格证书(certification),表明一个人可以在公共机构(例如学校)从事心理学的工作。而后者经过类似的审查后颁发的证明叫做执照(1icensure),表明一个人可以以私人的方式从事心理学的活动。资格证书和执照都有不同的档次,有全国通行的,有州内通行的,这主要根据申请人的学位水平、经验和各州的规定来确定。有时SBEP还会根据需要增设一些写作或口头考试,过关后便可做一名学校心理学家了。

    至此,可以看出,“申请进入得到认证的大学——课程学习、技能训练、实习与见习、职业道德培养——资格审查、获得资格证书或执照”是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学家的完整过程,中间缺一不可。

    四、学校心理学家的职业发展

    在上文提到的“职业道德准则”中,NASP认为,学校心理学家是一种需要终生发展的职业,要随时随地接受培养和提高。

    在这个准则中规定,每个学校心理学家必须参加“继续职业发展”(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简称CPD)活动,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制定计划。它明确规定,所有的学校心理学家资格证书和执照的持有者在职业生涯的每三年至少要接受75个小时的CPD。CPD活动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在职培训、听大学/学院课程、出席专业会议或研讨会、研究与出版学术作品、做“见习期”的督导人、担任专业机构负责人以及其他可以被证明的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活动。

    资格证书与执照的定期更换是激励学校心理学家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动机之一。国家资格证书更新以三年为一周期,持有者必须在三年中提交所规定的最少75个小时的CPD的官方证明才能换取下一个三年的执照。

    五、总结

    以专门培养和资格证书制度作为学校心理学家的限定,这主要与他们的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有关。他们的工作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其工作领域中有太多的随机因素。他们遇到没有现成知识能提供答案的情况是很常见的,远远超过学校管理层和普通教师,他们的专业能力是其作用发挥的重要保障。在学校心理学发达的国家,人们早就认识到对于专业工作来说,从业者素质绝对是第一考虑,他们的良知、自律和工作能力就是他们的服务水平、工作业绩的衡量指标。在缺少外部评价手段的情况下,学校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的作用是建立在良好的反思、质疑、问题解决和决策基础上的,而这些能力不是短期培训就可以获得的。从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学校心理学家(格塞尔)出现的1915年到现在,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培养和发展的体制。这些看似僵化、繁琐的规定,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广大的中小学生及教师能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得到最适当的心理服务。学校心理学家是促进受教育者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的重要力量之一。

    目前,中国要达到美国这样的标准尚不具备条件,学校心理教师队伍尚未形成,更谈不上充分发挥作用。但是,自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初步的成效已经显露出来。一些具有本科甚至更高学历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已经进入中小学校,再加上占我国心理学家队伍70%以上的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特殊教育专家、临床心理学家等,建立起中国自己的专业学校心理教师队伍是指日可待的。 (王宏方)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