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状生”的心理调控
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告状”现象只是儿童心理异常的外部表现,是社会情感不成熟的体现。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其心理活动变化规律,进行心理矫治与调控。
分析“ 告状”的原因
1.喜爱听教师和长辈的表扬,希望受到老师、同学关注爱“告状”的学生通常是希望引起教师的注意,动机是积极的。一些班干部对于教师的要求,常常是不折不扣地执行。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和独立应变能力较差,为了树立权威,只好把教师作为惟一靠山。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教师的代言人,对犯错误同学乱加指责,把“我去告诉教师”挂在嘴边,这样容易引起犯错误学生的反感。还有的孩子内心深处认为教师偏爱别的孩子,为了让教师注意自己,去告诉教师别人的不足,来衬托自己的成就,确立自己在教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
2.通过“告状”满足报复心理 这类学生“ 告状”,是把目光盯着与自己有过结的同学,等待他们犯错误。在报告教师的过程中,他们甚至会无中生有,添油加醋。教师对犯错误学生的批评会使有报复心理的学生得到满足。有些学生受到一点委屈或碰到一点很小的事就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因为同学向教师反映自己一些错误,误解为跟自己过不去,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轻视自己。这种学生为求心理平衡而产生“告状行为”。
3. 妒忌他人引发的“告状”行为某些学生产生不悦、自惭、怨恨、恼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一旦发现经常受表扬的同学或与自己竞争的胜利者有了一些小错误,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报告老师。
4. 胆小学生的一种反抗方式
爱“ 告状”的学生可能是胆小的孩子,他受到委屈,要找一个能帮他说话的人来保护自己。
处理“告状”的态度与方法
1.多关心学生,使他的需要得到满足在学生向教师“告状”时,用目光、表情、身姿等非语言行为表达对报告人的关切,不管他动机是什么,应该让他把话说完,教师积极地倾听,切忌边倾听边评判。通过倾听,敏锐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2.学会宽恕 教师在教育学生宽以待人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让学生带着教师指导性意见去处理或者独立地处理事情。如果学生真的是因为受到了伤害想通过“ 告状”来解决,最好是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安慰他、开导他,帮他明白用"告状"来解决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要学会宽恕、谅解。
3. 教育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争执 教师要使学生明白用告状的方式是达不到目的的,反而会失去同学的尊重和信任。每个学生都应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批评、学会全面审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认识自身的不足。
4.结合主题队会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队会活动,如“同学眼中的我”、“我进步了”、“夸夸我自己”等。活动有助于学生亲身实践和自我发现,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耐心、坚持、克制、勇于战胜困难等良好意志品质。
学生“ 告状”的本意,可能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或者是他需要别人注意的一种方式,但如果不加以引导,这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将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演变成心理疾病,影响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陈庆荣)
分析“ 告状”的原因
1.喜爱听教师和长辈的表扬,希望受到老师、同学关注爱“告状”的学生通常是希望引起教师的注意,动机是积极的。一些班干部对于教师的要求,常常是不折不扣地执行。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和独立应变能力较差,为了树立权威,只好把教师作为惟一靠山。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教师的代言人,对犯错误同学乱加指责,把“我去告诉教师”挂在嘴边,这样容易引起犯错误学生的反感。还有的孩子内心深处认为教师偏爱别的孩子,为了让教师注意自己,去告诉教师别人的不足,来衬托自己的成就,确立自己在教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
2.通过“告状”满足报复心理 这类学生“ 告状”,是把目光盯着与自己有过结的同学,等待他们犯错误。在报告教师的过程中,他们甚至会无中生有,添油加醋。教师对犯错误学生的批评会使有报复心理的学生得到满足。有些学生受到一点委屈或碰到一点很小的事就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因为同学向教师反映自己一些错误,误解为跟自己过不去,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轻视自己。这种学生为求心理平衡而产生“告状行为”。
3. 妒忌他人引发的“告状”行为某些学生产生不悦、自惭、怨恨、恼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一旦发现经常受表扬的同学或与自己竞争的胜利者有了一些小错误,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报告老师。
4. 胆小学生的一种反抗方式
爱“ 告状”的学生可能是胆小的孩子,他受到委屈,要找一个能帮他说话的人来保护自己。
处理“告状”的态度与方法
1.多关心学生,使他的需要得到满足在学生向教师“告状”时,用目光、表情、身姿等非语言行为表达对报告人的关切,不管他动机是什么,应该让他把话说完,教师积极地倾听,切忌边倾听边评判。通过倾听,敏锐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2.学会宽恕 教师在教育学生宽以待人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让学生带着教师指导性意见去处理或者独立地处理事情。如果学生真的是因为受到了伤害想通过“ 告状”来解决,最好是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安慰他、开导他,帮他明白用"告状"来解决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要学会宽恕、谅解。
3. 教育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争执 教师要使学生明白用告状的方式是达不到目的的,反而会失去同学的尊重和信任。每个学生都应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批评、学会全面审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认识自身的不足。
4.结合主题队会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队会活动,如“同学眼中的我”、“我进步了”、“夸夸我自己”等。活动有助于学生亲身实践和自我发现,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耐心、坚持、克制、勇于战胜困难等良好意志品质。
学生“ 告状”的本意,可能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或者是他需要别人注意的一种方式,但如果不加以引导,这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将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演变成心理疾病,影响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陈庆荣)